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视艺术教育,是大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创造思维等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58-1
素质教育严格来说离不开艺术教育。不谈内涵建设,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一个共同体,艺术就是一种素质,素质也是一种艺术。
大学生是一个青年知识型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的自然生命刚刚达到成熟期,洋溢着令人羡慕的青春活力,充满了憧憬、探索和追求。但同时,他们又处于生命历程的转折之中,他们需要确立人生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确立道德与行为的责任感。因此,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科学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所以,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艺术教育具有如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性
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着其各自的特色,反映着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兴趣、价值观。大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国家的音乐,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艺术,这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个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所谓认识文明就是人类对已有文明的了解,人类对古老文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世界通过青铜器和瓷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佛教认识了古印度的文明……如果对于人类文明的成就一点都不知道,就无异于文化上的文盲。孔子曾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必须使后一代受教育者认識并理解文明,因为对过去文明的理解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新的文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思想教育的真切性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的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不论聆听黄河大合唱,还是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人的思绪、情感都会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的情感是有激励作用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的话剧、歌剧、革命歌曲等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九九八年全国军民战胜了洪魔的动人事迹激励着广大人民,许多高校抓住这一题材,通过舞蹈、创作歌曲、表演话剧等多种形式再现军民抗洪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深刻的感染,他们纷纷倡仪“以抗洪精神为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艺术教育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以美辅德”。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以“爱国”为美。在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毛泽东曾要求党的干部要学会“弹钢琴”,要当“指挥家”,其意义在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培养组织能力和分配协调能力。一个受教育者若能像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的时候,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如歌咏比赛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是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整体意识,达到“合多为一”的境界,二是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思想的体验和表现,有助于情操意志的陶冶。艺术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无论是作家还是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总之,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形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素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普通高校更应该加强对艺术教育、艺术活动的重视与支持,扩大艺术生活的宣传,从根本上提供给学生一个最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为了选课而选课,使学生自愿接受艺术的熏陶,才能使素养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2]袁群,何华.高校理工类学生审美艺术教育的途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叶乐.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作用[J].高校讲坛,2008,(25).
[4]刘样.谈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儿童音乐,2010,(02).
[5]邓江 ,张海鹏.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丝绸之路,2009,(14).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58-1
素质教育严格来说离不开艺术教育。不谈内涵建设,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一个共同体,艺术就是一种素质,素质也是一种艺术。
大学生是一个青年知识型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的自然生命刚刚达到成熟期,洋溢着令人羡慕的青春活力,充满了憧憬、探索和追求。但同时,他们又处于生命历程的转折之中,他们需要确立人生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确立道德与行为的责任感。因此,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科学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所以,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艺术教育具有如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性
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着其各自的特色,反映着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兴趣、价值观。大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国家的音乐,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艺术,这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个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所谓认识文明就是人类对已有文明的了解,人类对古老文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世界通过青铜器和瓷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佛教认识了古印度的文明……如果对于人类文明的成就一点都不知道,就无异于文化上的文盲。孔子曾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必须使后一代受教育者认識并理解文明,因为对过去文明的理解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新的文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思想教育的真切性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的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不论聆听黄河大合唱,还是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人的思绪、情感都会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的情感是有激励作用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的话剧、歌剧、革命歌曲等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九九八年全国军民战胜了洪魔的动人事迹激励着广大人民,许多高校抓住这一题材,通过舞蹈、创作歌曲、表演话剧等多种形式再现军民抗洪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深刻的感染,他们纷纷倡仪“以抗洪精神为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艺术教育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以美辅德”。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以“爱国”为美。在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毛泽东曾要求党的干部要学会“弹钢琴”,要当“指挥家”,其意义在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培养组织能力和分配协调能力。一个受教育者若能像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的时候,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如歌咏比赛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是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整体意识,达到“合多为一”的境界,二是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思想的体验和表现,有助于情操意志的陶冶。艺术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无论是作家还是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总之,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形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素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普通高校更应该加强对艺术教育、艺术活动的重视与支持,扩大艺术生活的宣传,从根本上提供给学生一个最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为了选课而选课,使学生自愿接受艺术的熏陶,才能使素养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2]袁群,何华.高校理工类学生审美艺术教育的途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叶乐.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作用[J].高校讲坛,2008,(25).
[4]刘样.谈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儿童音乐,2010,(02).
[5]邓江 ,张海鹏.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丝绸之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