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随班跟读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实行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挑战性、全面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它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同一班级的同学教学目标有共同的方面,这是班级授课的基础。但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约占1/3)有较大的差距。要重视对这批学生的观测,尽可能弄清楚他们每个人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要求和数量,尽可能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学习的果子。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注意层次性,把大纲要求具体化,教材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同时适度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对于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讲到“磁现象”时,我详细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磁浮原理及运动原理,提高了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系统性、铺垫性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及共载体教材的安排,如内容、数量、难度、步子大小、内在逻辑、次序、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生对各因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学习困难学生、对内容有所选择,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或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调整学习的步幅、次序和学习难度,并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障碍,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学具。在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系统性要求。学科知识是循序渐进和有层次地组织的。系统性要求我们把握好知识、能力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和做好能力准备,这对学习困难学生尢为重要。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给个别学生补习旧知识,会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课前课后对个别学生给以铺垫辅导,包括必要的心理、技能训练。
三、课堂结构各环节的时效性、一致性、兼顾性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合作教学、伙伴教学为辅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扬长避短、发掘潜能、互相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发展所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即不能弃个别后进生于不顾、又不能为后进生而丢掉了整体。所以教学必须讲究时效性,在四十五分钟里求质量。这种兼顾不是机械的时间划分,而是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种兼顾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识的传授,也可能是指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可以是座位的安排,也可以是讲授的形式;不仅是指身体的关照,更包括心灵情感的交流。对困难学生的提问不可忽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点暗示,往往就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特别关爱。只要教师心中有全体学生,教学设计得好,就有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四、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补偿性、启发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退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切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认知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对哪些学生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要体现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俗话说得好:“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关键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人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情意性、合作性、灵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角度来组织的。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体验和感情来习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上如果一言堂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的交流,如果缺乏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信息沟通,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对学习缺乏信心,会有自卑感。教师更应鼓励他们,而不能采取排斥、岐视、惩罚的态度,同时也要教育同学不能嘲笑、奚落他们,应当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互助精神,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如同桌伙伴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结成对子等合作组织来弥补大班集体教学的不足。
六、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激励性
没有评价过程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教学评价应是贯彻教学的始终。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差异、有针对性地教学,必须加强及时评价。评价是和反馈、矫正紧密联系的,首先要搜集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的学生学习的信息,评价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及时评价、只通过课外作业和考试评价学习效果、失去了评价的时效性。另外,课堂教学反馈面较窄。往往只是通过个别提问、个别板演,只了解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充分利用同学间的合作,扩大反馈矫正面,形成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反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集体评价的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获得反馈信息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和同学应及时予以帮助。评价本身还具激励功能。为了发挥好这个功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客观公正,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强化,对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如学生原有成绩30分,现有成绩40分,尽管还不及格,但他努力了,也应该表扬。赞扬要适当,恰如其分的批评也是必要的。只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挑战性、全面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它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同一班级的同学教学目标有共同的方面,这是班级授课的基础。但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约占1/3)有较大的差距。要重视对这批学生的观测,尽可能弄清楚他们每个人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要求和数量,尽可能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学习的果子。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注意层次性,把大纲要求具体化,教材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同时适度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对于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讲到“磁现象”时,我详细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磁浮原理及运动原理,提高了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系统性、铺垫性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及共载体教材的安排,如内容、数量、难度、步子大小、内在逻辑、次序、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生对各因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学习困难学生、对内容有所选择,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或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调整学习的步幅、次序和学习难度,并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障碍,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学具。在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系统性要求。学科知识是循序渐进和有层次地组织的。系统性要求我们把握好知识、能力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和做好能力准备,这对学习困难学生尢为重要。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给个别学生补习旧知识,会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课前课后对个别学生给以铺垫辅导,包括必要的心理、技能训练。
三、课堂结构各环节的时效性、一致性、兼顾性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合作教学、伙伴教学为辅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扬长避短、发掘潜能、互相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发展所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即不能弃个别后进生于不顾、又不能为后进生而丢掉了整体。所以教学必须讲究时效性,在四十五分钟里求质量。这种兼顾不是机械的时间划分,而是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种兼顾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识的传授,也可能是指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可以是座位的安排,也可以是讲授的形式;不仅是指身体的关照,更包括心灵情感的交流。对困难学生的提问不可忽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点暗示,往往就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特别关爱。只要教师心中有全体学生,教学设计得好,就有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四、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补偿性、启发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退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切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认知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对哪些学生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要体现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俗话说得好:“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关键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人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情意性、合作性、灵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角度来组织的。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体验和感情来习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上如果一言堂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的交流,如果缺乏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信息沟通,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对学习缺乏信心,会有自卑感。教师更应鼓励他们,而不能采取排斥、岐视、惩罚的态度,同时也要教育同学不能嘲笑、奚落他们,应当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互助精神,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如同桌伙伴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结成对子等合作组织来弥补大班集体教学的不足。
六、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激励性
没有评价过程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教学评价应是贯彻教学的始终。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差异、有针对性地教学,必须加强及时评价。评价是和反馈、矫正紧密联系的,首先要搜集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的学生学习的信息,评价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及时评价、只通过课外作业和考试评价学习效果、失去了评价的时效性。另外,课堂教学反馈面较窄。往往只是通过个别提问、个别板演,只了解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充分利用同学间的合作,扩大反馈矫正面,形成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反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集体评价的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获得反馈信息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和同学应及时予以帮助。评价本身还具激励功能。为了发挥好这个功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客观公正,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强化,对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如学生原有成绩30分,现有成绩40分,尽管还不及格,但他努力了,也应该表扬。赞扬要适当,恰如其分的批评也是必要的。只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