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学讲究课堂的有效和高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很重要,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需要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主题,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探究主动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更不容易忘记,印象更深刻,更有成就感,学生也能从中享受到自己探究的乐趣。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拈手就来,而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使用好,效果才能突出:
  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源泉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欲是一种需要,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很微妙的东西。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说明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探究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课的类型采取变换形式,诸如竞赛、抢答、故意设置陷阱等,使学生时时处于想急于弄清问题的真相和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的探究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有欲望才有动力。
  2、精心设计“情景问题”
  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有技巧,一部大片也需要好的序幕,好的情景设计。数学情境是指具有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因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数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在内容上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才有兴趣,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见,应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问题探究空间
  探究要以问题为前题,要想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但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有的问题太简单,是没有探究价值的;有的问题前面已经探究过,后面不必要再去探究;有的问题太难,根本就不是学生目前水平所能探究出来的。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必须再三思考。所提问题必须有研究价值。我们知道:问题空间有多大,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平时我们所说的开放性问题就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问题的设计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首先,教师 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开发区”理论。即“跳一跳,摘桃子。”所设计的问题不是一伸手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有够 不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最有探究价值,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探索中来。其次,教师要从教学目 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类的问题。在进行例题的教学中,可以对例题进行种种变化,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这个问题空间里,思维没有受 阻,思维会尽可能的得到锻炼,性情得到陶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得到极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使学 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动在探究中得到提高。也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无拘无束,尽情发挥。
  3、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时间的分配如何,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与否。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 主学习时间。如果教师将时间全部分配给自己,那么这节课就是“满堂灌”。此时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 必要条件,这种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自主学习时间,它是学生探究的必要条件。
  4、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加强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课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还可以是师生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而不存在完全相同标准的理解,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5、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此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与舞台。虽然有 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无论是成功与失败,他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一种探究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教育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达到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目的。
  探究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并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探究教学不是先将数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资料、猜想、论证等,自己得出数学规律或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数学的新的认识,并培养数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数学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与此同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同事也使课堂更加有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数学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是工科的基石,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学好工科是不可能的。学好了数学有利于逻辑思维、统筹、剖析等逐能力的提高。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 教学改革 重要性 问题分析 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小学数学教学更有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摘要: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培养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课题。  关键词:职业高中 英语学习 兴趣培养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基础英语学习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对于职业高中英语教师来讲,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感知和认识不清楚、缺乏学习兴趣、信心不足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本文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可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特色部分,也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发展。我们应当
摘要:创新是促使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使得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从传统的应试教学进步到现代的素质教育阶段越来越强调、突出了培养创新能力,这也是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物理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和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物理老师要结合创新的教育精神,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字:物理 教学 创新能力  1、前言  创新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像灵感一闪即逝。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三个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应当积极倡导的教育新理念,也是人们终身学习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教师应该努力发展和完善探究性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初中学
现代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尽量避免注入式教学,应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适当的技巧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独立借助相关工具书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怎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呢?本人就自己近几年教学尝试简单谈一下自己的
【摘要】物理课程新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出来,因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明白“合作探究”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事项,它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合作探究 创新精神 自主性 角色转换 点拨 主导性 创造性人才    “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小练笔走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那么,挖掘哪些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文中做了分析,希望和老师们交流。  关键词:练笔 课堂 收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
【摘 要】90后学生由于自小受到太多的关爱耐挫能力比以往学生大大降低,而初三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学习困难明显增多,把握各种时机对初三学生进行受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三学生 受挫教育 耐挫能力 几种时机    某次中考模拟考试已进行了两天,到了要上晚自习的时间了,我班的某同学微笑着走到我面前说今天要请假回家去复习,我发现他的微笑有点牵强,就问他是否这两天的考试考砸了,话刚一说出口,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