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展示个人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是增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有力手段,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毕业的几种去向,并阐释了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归纳了辅导员在创业型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2-01
1.背景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2.大学生创业类型
2.1 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升学,追求更高的学历学位。一部分学生选择升学是对专业的热爱,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更深的造诣,从事学术研究。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在校园里深造,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求职砝码,同时也可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其次是入职,入职是大学生毕业后终归要面对的去向,而入职的行业按受追捧程度可排列为政府机关、国企、私企和个体,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私企工作的比例较大。第三,创业,大学生创业是指毕业后自己规划投资,付出时间和努力,承担来自资金、精神和社会的风险,并以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创业领域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最后,少数大学生毕业后入伍或处于待业状态。入伍,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国家在报名、体检、审批、使用、返学和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并且实行学费代偿。
2.2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
按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领域分为:第三产业创业,大学生多选择服务行业创业,主要是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组建创业团队,通过考察市场自拟项目,如餐饮、网店、文艺培训、中介等成本低市场广阔的行业。第二产业创业,少部分学生享有来自家庭或学校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最为典型的是将学校的专利技术应用到家族生产企业中去,从而建立分公司。第一产业创业,尤其是国家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后,涌向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村集体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沃土,最为典型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覆盖了农、林、畜、牧、渔等行业,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搞旅游业。
3.辅导员在培养创业型大学生过程中的作用
3.1挖掘社会资源,广泛宣传,启蒙学生的创业灵感
学生的行为需要辅导员的引导,要培养出多样化的创业型学生,辅导员首先要对社会的各行各业进行了解,只有辅导员的视野足够宽阔了才能给学生描绘出多彩的创业之路;其次,辅导员要实时学习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把握社会导向,归纳整理切实有效的创业信息传达给学生。尤其针对在第三产业领域创业的学生,成本低选择灵活,只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就能激发出多样的创业灵感。辅导员可以利用身份优势,接触到更多的已就业学生,对已就业学生的职业进行归纳总结,将优秀的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给在校生,也可邀请创业典型进教室与在校生分享成功经验,甚至可以促成帮带关系,这些都将对在校生的创业激情起到巨大的激发作用。
3.2 组建学生团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首先,辅导员可组建学生团队落实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社会实践的时间拉长和领域扩大,实践时间可融入在校期间的周末或课余,实践领域可从乡村基层扩展到城镇的大街小巷和都市的办公楼工厂等等场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活动使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学生们活跃的思想在实践中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其次,要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带动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型大学生更需要早起步早准备,因此让学生提前做好规划,目的明确的规划学业。第三,辅导员要组织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参赛的过程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向社会宣传学生的才干。总之,在校期间辅导员积极组建学生的实践团队,可以为学生走出校园勇敢创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3.3 做家长、专业教师、企业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提高创业成功率
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因此辅导员要切实发挥好沟通的桥梁作用,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培养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他们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家长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辅导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家长态度,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所侧重的进行培养;学校是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塑造者,并且高校的教师掌握着大量的宝贵的技术资源,可以为学生尤其是第二产业创业学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辅导员可利用工作关系优势,为学生推荐联系创业指导教师,给学生创造侧重点明确的专业辅导,增加创业成功率;社会是学生创业的沃土,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可能性,因此辅导员要先于学生去走进社会,做学生创业的探路杖、领头兵,并要及时总结归纳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创业之路扫除尽可能多的障碍,做一盏发光发热的指明灯。
4.结语
创业型大学生是未来高校的一个新的培养方向,毕业生应具备更强的社会服务及创新创业能力,在这种前提下,要求辅导员不断的学习进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宽的社会视野,在创业型大学生培养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辉. 辅导员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探[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194-195
[2]魏天兴.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8-51
[3]王翔.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86-89
[4]张立新.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1)181-182
[5]邓雪.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5(27),1-4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2-01
1.背景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2.大学生创业类型
2.1 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升学,追求更高的学历学位。一部分学生选择升学是对专业的热爱,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更深的造诣,从事学术研究。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在校园里深造,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求职砝码,同时也可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其次是入职,入职是大学生毕业后终归要面对的去向,而入职的行业按受追捧程度可排列为政府机关、国企、私企和个体,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私企工作的比例较大。第三,创业,大学生创业是指毕业后自己规划投资,付出时间和努力,承担来自资金、精神和社会的风险,并以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创业领域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最后,少数大学生毕业后入伍或处于待业状态。入伍,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国家在报名、体检、审批、使用、返学和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并且实行学费代偿。
2.2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
按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领域分为:第三产业创业,大学生多选择服务行业创业,主要是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组建创业团队,通过考察市场自拟项目,如餐饮、网店、文艺培训、中介等成本低市场广阔的行业。第二产业创业,少部分学生享有来自家庭或学校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最为典型的是将学校的专利技术应用到家族生产企业中去,从而建立分公司。第一产业创业,尤其是国家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后,涌向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村集体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沃土,最为典型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覆盖了农、林、畜、牧、渔等行业,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搞旅游业。
3.辅导员在培养创业型大学生过程中的作用
3.1挖掘社会资源,广泛宣传,启蒙学生的创业灵感
学生的行为需要辅导员的引导,要培养出多样化的创业型学生,辅导员首先要对社会的各行各业进行了解,只有辅导员的视野足够宽阔了才能给学生描绘出多彩的创业之路;其次,辅导员要实时学习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把握社会导向,归纳整理切实有效的创业信息传达给学生。尤其针对在第三产业领域创业的学生,成本低选择灵活,只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就能激发出多样的创业灵感。辅导员可以利用身份优势,接触到更多的已就业学生,对已就业学生的职业进行归纳总结,将优秀的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给在校生,也可邀请创业典型进教室与在校生分享成功经验,甚至可以促成帮带关系,这些都将对在校生的创业激情起到巨大的激发作用。
3.2 组建学生团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首先,辅导员可组建学生团队落实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社会实践的时间拉长和领域扩大,实践时间可融入在校期间的周末或课余,实践领域可从乡村基层扩展到城镇的大街小巷和都市的办公楼工厂等等场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活动使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学生们活跃的思想在实践中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其次,要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带动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型大学生更需要早起步早准备,因此让学生提前做好规划,目的明确的规划学业。第三,辅导员要组织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参赛的过程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向社会宣传学生的才干。总之,在校期间辅导员积极组建学生的实践团队,可以为学生走出校园勇敢创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3.3 做家长、专业教师、企业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提高创业成功率
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因此辅导员要切实发挥好沟通的桥梁作用,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培养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他们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家长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辅导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家长态度,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所侧重的进行培养;学校是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塑造者,并且高校的教师掌握着大量的宝贵的技术资源,可以为学生尤其是第二产业创业学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辅导员可利用工作关系优势,为学生推荐联系创业指导教师,给学生创造侧重点明确的专业辅导,增加创业成功率;社会是学生创业的沃土,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可能性,因此辅导员要先于学生去走进社会,做学生创业的探路杖、领头兵,并要及时总结归纳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创业之路扫除尽可能多的障碍,做一盏发光发热的指明灯。
4.结语
创业型大学生是未来高校的一个新的培养方向,毕业生应具备更强的社会服务及创新创业能力,在这种前提下,要求辅导员不断的学习进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宽的社会视野,在创业型大学生培养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辉. 辅导员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探[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194-195
[2]魏天兴.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8-51
[3]王翔.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86-89
[4]张立新.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1)181-182
[5]邓雪.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5(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