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市场需求与教学培养目标出发,结合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并结合专业知识,配合新的评价体系,强化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高数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数学;职业院校;应用能力;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任课教师,面对数学课程新的挑战,教学教学应该从高职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与专业知识相联系,使数学更好地为其它学科服务。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许多老师对此进行尝试,然而,高数教学改革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培养要求的提高与教学课时逐步缩减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要求的提高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考验,但一方面提高了对高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缩减了教学课时,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时间深入讲,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时间反复练。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培养要求。课时的减少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处理,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素质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平衡。而逐步缩减的教学课时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无疑将影响学生对高数的学习热情。
(2)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各专业教学脱节现象严重,虽然现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学科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数学教师对于具体的应用却还停留在数学模型的求解阶段,而对于模型的建立,却碍于各专业基础知识较多而难以深入。这就造成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互脱节,使学生在学完数学理论后不知道怎样运用。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期望与现行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
教育改革已推行多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口号也已喊了许多年,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深重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统应试教育不断受到抨击,另一方面由于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使得考试仍然是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标准,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仍是大多数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于是“平时不上课,考前靠突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应付考试的常态,很多学生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全靠考前突击复习。这样的考核方法不仅非常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1)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同时,课程学时减少,教学内容必然要缩减。对前后相似的内容可考虑合并,对理论性太强或是偏难的定理可考虑少讲,或只介绍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放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高等数学中有许多平行的性质,对这些内容可考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出现的性质,后继的性质略讲,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元函数的教学,以一元函数为主,以多元函数为辅。因为多元函数与一元函数本质上是一样的,多元函数微积分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通常借助于一元微积分。因此,教学时应将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重点,精简传统多元微积分教学内容。
(2)积极结合专业课内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学科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部分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也可由某一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教学工作也可由有工程背景或具有其他专业领域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改革评价体系,符合高职学习特点
结合前面提到的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基础知识考核+应用能力测试的方法。把高等数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传统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部分考核可由数學教师评阅。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命题,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选做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评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否恰当,数学教师评定数学方法是否正确,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有效评价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的情况,还能够给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并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学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冰心.多元函数在包装企业生产及销售中的应用[J].包装工业,2014(5):12-13
关键词:高职数学;职业院校;应用能力;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任课教师,面对数学课程新的挑战,教学教学应该从高职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与专业知识相联系,使数学更好地为其它学科服务。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许多老师对此进行尝试,然而,高数教学改革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培养要求的提高与教学课时逐步缩减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要求的提高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考验,但一方面提高了对高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缩减了教学课时,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时间深入讲,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时间反复练。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培养要求。课时的减少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处理,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素质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平衡。而逐步缩减的教学课时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无疑将影响学生对高数的学习热情。
(2)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各专业教学脱节现象严重,虽然现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学科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数学教师对于具体的应用却还停留在数学模型的求解阶段,而对于模型的建立,却碍于各专业基础知识较多而难以深入。这就造成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互脱节,使学生在学完数学理论后不知道怎样运用。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期望与现行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
教育改革已推行多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口号也已喊了许多年,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深重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统应试教育不断受到抨击,另一方面由于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使得考试仍然是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标准,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仍是大多数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于是“平时不上课,考前靠突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应付考试的常态,很多学生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全靠考前突击复习。这样的考核方法不仅非常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1)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同时,课程学时减少,教学内容必然要缩减。对前后相似的内容可考虑合并,对理论性太强或是偏难的定理可考虑少讲,或只介绍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放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高等数学中有许多平行的性质,对这些内容可考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出现的性质,后继的性质略讲,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元函数的教学,以一元函数为主,以多元函数为辅。因为多元函数与一元函数本质上是一样的,多元函数微积分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通常借助于一元微积分。因此,教学时应将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重点,精简传统多元微积分教学内容。
(2)积极结合专业课内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学科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部分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也可由某一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教学工作也可由有工程背景或具有其他专业领域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改革评价体系,符合高职学习特点
结合前面提到的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基础知识考核+应用能力测试的方法。把高等数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传统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部分考核可由数學教师评阅。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命题,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选做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评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否恰当,数学教师评定数学方法是否正确,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有效评价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的情况,还能够给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并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学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冰心.多元函数在包装企业生产及销售中的应用[J].包装工业,2014(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