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许多学生的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常常表现出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的弊病,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尽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连命题都如出一辙,个性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个性魅力竟踪迹难觅。这种现状,不能不说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悲哀和不幸。作文要突出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没有创造。个性张扬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更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没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就没有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在实施作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施作文创新教学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并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师生之间平等良好的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融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宽松。
  二、强化思维训练
  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必须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的训练。
  (一)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文章要有价值,首先要有新颖的立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要不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别人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可反向立意“富家的孩子也懂得生活的艰难”。
  (二)材料创新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地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大多数学生生活面窄,他们选材的目光仅限于校园和家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
  (三)语言创新
  学生的作文往往不善于变换词句,语汇贫乏,语言无味,很不耐读。如果我们浏览一下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作文,我们便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气势磅礴,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器,有的清新隽永,独抒灵性;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言词灼灼……但面对这些,我们要模仿,更要超越。在写作训练中,我们除了所示表达的诗意化和灵动新鲜,使语言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还力求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强、有个性和质感。
  (四)布局创新
  学生习作有先模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掌握了文章基本布局并能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于模仿,可以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
  三、拓展训练时空
  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是训练取得实效的保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作文创新的训练时空。
  (一)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成功的学生习作记载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体现着学生的自我创造。学生的创作灵感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我们非要把学生的习作都圈定在作文课上完成,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兴趣而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平时观察和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写出较高水平的习作。
  (二)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第一,改写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改变视角、改变体裁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如学习了《晏子使楚》后,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展现出了人物的风采。
  第二,相关迁移训练。抓住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把思维的触角迁移开来。如《社戏》的夜航途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愉快、急切的心情。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心情不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第三,图文转换训练。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与课文完全不同的习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闰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会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重点部分概括出小标题。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文为第一课时,编者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点课件出示月夜
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实践证明,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很好的产业组织模式,对于
内容分析: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讲的是小朋友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巩固部首“走之底”和“言字旁
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中水回用的重大意义,及在我国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水回用;技术;问题。  1 中水以及中水回用  1.1 概念  中水回用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其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故名“中水”(reclaimed water)。中水回用主要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可重复利用的水。回用的中水有的可以作为城市饮用水的补充水源(如美国科罗拉多
期刊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公众的心中地位逐渐显著,因此,企业的绿色形象也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理念却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激烈。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解决该矛盾和冲突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
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方式之一,随之多元化企业经营绩效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效应,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创新活动大量增长,如何恰当评价知识创新工作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领域,有效评价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对高校的知识创新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营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会展行业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展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可以培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