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脉冲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丰县创造出“伊利速度”的背后,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坚定的工业化脚步。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长丰第二产业比重将超过50%。从2000年农业所占比重为50%到2008年第二产业占50%,长丰县整整用了9年时间。
  
  “伊利速度”
  背后的工业化脚步
  
  
  2006年以来,长丰人总是用“四快”,即决策最快、审批最快、建设最快、投产最快,来形容“伊利速度”。
  那么,长丰是如何创造的呢?
  2005年,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合肥参加中国青年企业家理事会,与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他发现合肥的投资环境不错,便建议该集团的“华东地区项目考察组”在考察武汉、南昌等地之后,再到合肥走一趟。令伊利人难忘的是,在考察组前脚刚从长丰县双凤开发区考察完返回内蒙古,长丰县的一班人后脚就跟着前来补充介绍长丰县的优势。长丰人的热情感染了伊利人,他们当即派出一支精干的技术小组来到双凤开发区,进一步细化筹建方案。
  2005年7月31日伊利项目正式签约,第二天,长丰县便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组和注册组、拆迁组、规划组等18个专项工作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对企业围墙外的事实行一个口子办理,所有审批手续只要伊利提供相关资料,由领导组及工作组全程代办。并且把政府部门召集在一起,并联办公集中为企业办理手续,仅仅用了5个月零22天,伊利项目建成,打造出“长丰服务”新品牌。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对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说:“合肥伊利公司是伊利集团有史以来前期工作进展最快、最顺利的一个项目。合肥市高效、务实、开明的作风,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发展平台。”
  同样,在合肥专门负责项目建设的合肥伊利乳业公司总经理刘全旺说道:“合肥的工程进度是伊利乳业在国内建设项目中最快的,没想到合肥的效率一点不比深圳差。”因此,“伊利速度”就被企业和媒体誉为中部地区的“深圳速度”。
  对长丰来说,“伊利速度”带来了三大效应:首先是招商引资的宣传效应,聂爱国告诉《决策》:“如同现代企业发展一样,实现县域突破,必须要有强势的品牌工程。伊利落户,标志着双凤开发区进入到品牌经济运作时代。”二是伊利公司原奶收购范围覆盖奶牛6万头,带动长丰县养殖业、种植业、包装业、运输业、零售业和农业产业化,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奶牛产业链;三是对长丰人思想观念的冲击。通过伊利项目,长丰县有关部门真切地体会到,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只要抓好效能建设,一切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同样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政府也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改变了自身形象。
  实际上,“伊利速度”的多重效应,正在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鄂尔多斯落户双凤,就是最新最典型的案例。而长丰县创造出“伊利速度”的背后,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坚定的工业化脚步。
  2001年快工强县的战略转变,标志着长丰工业化的第一步。经过4年力量蓄积之后,从2005年开始,长丰进入到工业化的新境界。接下来的2006年,被确定为长丰县的“加快工业发展年”,当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40%;2007年是“工业突破年”,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双百”工程;2008年则是“工业奋进年”,即实现工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50工程”。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将实现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从2000年农业所占比重为50%,到2008年第二产业占50%,长丰县整整用了9年时间。
  
  工业“井喷”
  
  在双凤开发区主干道西侧,耸立着28层楼高的安徽钢结构第一高楼——鸿路大厦,是鸿路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浙江人商晓波早年来合肥主要卖玻璃钢瓦,经过多年的市场闯荡之后,决定自己投资建厂。2002年,他在双凤开发区租赁1600平方米的厂房,从零起步,创造出“无中生有”的奇迹,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一个神话:2007年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是长丰县第一个产值突破10亿的工业企业,被誉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一匹“黑马”。在2007年浙商大会上,商晓波荣获浙商创新奖。
  鸿路集团只是生长壮大在长丰土地上的浙商企业之一,从2002年皖浙经济合作洽谈会以来,先后有近百家浙商纷纷投资长丰,其中就包括中国500强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对此,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在长丰南部土地上,正在崛起以浙商为主体的经济板块,形成经济意义上的‘小浙江’态势”。
  这个经济“小浙江”所在的长丰南部经济区,已形成以省级双凤开发区为龙头,岗集汽配园、双墩工业园、三元产业园为“两翼”的“一区三园”新格局,是长丰最大的工业载体和县域经济的第一增长极。
  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双凤开发区在1993年5月成立,2005年12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1月被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实际上,双凤仅仅是长丰工业“1357”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一条合淮工业走廊;南中北三个工业发展板块;汽车零部件、现代建材、食品加工、电力电器、服装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双凤开发区、江汽配件园、双墩工业园等七大园区。
   按照规划,双凤开发区有望在2009年实现“百亿双凤”。到2012年,另一个增长极——岗集汽车配件园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工业产值将实现100亿元以上,打造成“中国汽配第一镇”。
  岗集汽配园的成功,就在于其准确的定位。很多人对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主角与配角》印象深刻,而作为省会合肥和华东能源城淮南之间的“城间县”长丰,就精彩扮演了迎接辐射的“配角”。
  2002年初,当江汽集团提出在长丰岗集办汽车配件工业园时,长丰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县里果断做出决策:跟进江汽,做好“配角”——汽配园主打配套牌,以汽配产业为重点进行招商,一大批原先在长三角地区为江汽配套生产的企业,先后进入汽配工业园。万安集团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培锋说道:“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已形成一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些企业都是冲着江汽的名气来的。”
  这种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更让长丰人意想不到。5年来,已引进100多家企业入驻汽配园,总投资70亿元,初步形成集汽配、汽贸、汽修、汽运为一体的汽配产业集群。
  如今,江淮汽配园主要配套江淮汽车系列,同时为昌河、奇瑞、长安、沃尔沃、广州及江西五十铃、厦门及苏州的金龙客车、河南宇通等汽车主机厂提供配套。园区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安徽省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地,被媒体称为“JAC的配件供应巢”、“合肥的萧山”、“安徽的小浙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钱平凡在安徽汽车高峰论坛会上称赞说:创“日本丰田城”和“大众狼堡”的英明之举,“江汽配件园具备了安徽整车生产、开发少有的依托,是全国布局合理、论证科学、适宜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基地,它必将成为立足安徽、逐鹿中原、纵横天下的首选园区。”
  配角也能出彩,这也许就是奥斯卡设立最佳配角奖的原因所在。
  双凤与岗集,无疑是长丰县工业化进程的两个标本。以这两个百亿产业集群为代表,长丰全县工业产值力争在2012年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0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50戶、超10亿元企业达10户、超50亿元企业达2户。
  但仅仅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长丰工业“井喷”的实质所在,采访中聂爱国书记总结为“提质扩量”四个字。可以说,长丰工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积蓄能量、裂变增生两个阶段,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品牌营销时期。伊利、海螺、鄂尔多斯、鸿路、江淮、朝柴、荣事达、雨润、中粮等品牌企业,才真正代表着长丰县域经济的未来境界。
其他文献
消费国,贸易加工国和资源国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弦都绷到了极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新一轮经济调整,这一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中国应该怎样从这场危机中抓住发展机遇?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在2008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期间专访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先生。    
在当前“报什么、考什么”、“既要体现高分,又要体现高能”的背景下,考生一定要掌握所报职位相应的知识、政策、业务。    2010年8月,中部某市进行联合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经过笔试,确定了职位的前6名进入面试。作为面试考官之一,笔者有幸被某地特别邀请,参加了这一职位的面试工作。现将当天的面试情况解析如下:    综合分析题    第一道面试题:新上任的干部,有的进入角色较快,很快适应并打开局面;有的
基于符号计算和Riccati方程解的新展式,利用扩展的双曲正切函数法给出双sine-Gordon方程的新的精确行波解.
目前,地方政府决策的公共参与程度较低,决策的利益相关方与社会公众的理性博弈空间还很逼仄,这些注定了地方政府决策的偏差性质。    “公共”流于社会公众的哀怨,决策沦为地方领导的专利,从2006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评选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决策的公共性与科学性都还亟需提高。  首先,地方政府自身公共性程度的低下决定了决策公共性程度不高。近年弥漫全国的GDP思维对于地方政府的决策制约力度,可以说是有增无
浙江经济是典型的“地瓜经济”,枝蔓在外地,但根还在本土,所以现在大家说的更多的是浙江人经济。我认为政府应该以一种很积极的态度看待企业走出去,对于企业群体性迁徙的现象更没必要惊慌失措。    对于浙江企业群体性迁徙现象,资本输出地政府到底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产业承接地需要做哪些政策准备,企业家对于对外投资决策有哪些预期,本刊约请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的专家以及三位浙江企业家代表进行了探讨。    
“目前来看广东省委的决心很大,但是这次改革触及范围太深,因此最终能怎样落实,只能说还有待观察。”    “要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2008年初广东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这句话的前面一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人,重用什么人,淘汰什么人,关系重大。”这无疑点明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节所在——“科学用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