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①能不能把与 直接相加?②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 ,运走了多少吨?
  (2)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 ,恰好是1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 ,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 ,第二次运走了全部 ,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注意个体差异,区分层次教学,既要让尖子生吃得饱,又不让学困生落伍。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学困生;转化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
新课标的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
摘 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信息和他人的帮助和合作,将学习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建构主义者强调的重点,它也是实现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前提,更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应用;方法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
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衔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落实学生主体观,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新课程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训练,而有时忽略了“写”的训练。然而“写”作为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却是其中综合性最强而又最难的。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育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写作技能策略的养成,导致了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