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能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了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住炸药包,顶住桥体,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的场面。我在教学这课时,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我问:通过插图中董存瑞叔叔的目光、表情、动作,你能想象这时他会想什么呢?孩子们通过想象,把手都举起来了。有的说:“他想,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我一定要炸掉暗堡。”有的说:“他想,如果不炸掉暗堡;冲锋部队就要牺牲很多战士,这次战斗也不能取得胜利。”还有的说:“他想,如果我不用手托住炸药包,就不能炸掉暗堡,如果用手去托炸药包,自己就会牺牲。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可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我宁愿牺牲自己!”想象的力量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中心,感触到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我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准备好了这些音响资料,讲到这里,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去看课文,也没有让学生去空泛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文章描写的这样一组音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我问:“通过听刚才的音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人们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院子里的狗也跟着乱叫。”有的说:“小扬科好可怜,被打得非常厉害,可是只有小狗为他鸣不平。”无需老师多讲,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了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小扬科的同情。
  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生动描述,制成多媒体课件,融诗、画、情、景、声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这一课,可先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蓝天白云下,又大又美又绿的草塘一眼望不到边。草塘中,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映着蓝天、白云、芦苇、蒲草。拨开芦苇,是挤挤挨挨的鱼儿……学生欣赏着名曲,双眸凝视着画面,仿佛不是置身于课堂,而是在优美的草塘上流连忘返,使教学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三、借助情节补白,拓展想象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悟出文章的真谛,填补空白之处,将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1.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补白。省略号有很多作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可抓住指导员牺牲前的嘱咐:“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启发学生去想象指导员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么想、怎样说。让学生讨论:这三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指导员把话说完了,你觉得下面他可能会讲些什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补白,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课文省去的情节补白。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作者为了使文章波澜起伏、更有悬念,在安排故事情节上有意把“雨来脱险”省去不写,跳跃到“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直到文章结尾才用一小段补叙,简单交代雨来没有牺牲。“雨来脱险”的故事是学生扩写的好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结尾一段补叙应放在哪一部分后边?结合课文,展开合理想象,雨来是怎样脱险的?把这一段扩写成一篇小故事。这样通过补写,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雨来的机灵、勇敢。
  四、 借助故事延续,丰富想象
  在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要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凡卡》这一课末尾写道:“凡卡把信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做什么美梦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凡卡的梦》为题,展开合理想象,把他的梦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学生和作品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又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在讲完故事、点明寓意后,教师可设计一项延伸思维过程的训练:假如乌鸦又叼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用什么方法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只限于课堂、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更多的表象储存,有更多更多的知识经验,其想象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泓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提倡通过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营造氛围、渗透文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构建高效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我的粗浅认识是: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 设计策略 转变观念 高效活泼  学校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课,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除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外,更要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即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表达,大胆地给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他思考、解题过程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表达能力 氛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统一的。《新课程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教师要挖掘德育资源,因势利导,突出课程特点,言传身教,结合教学学习过程,点拨启发,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高中 英语教学 渗透德育教育  一、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是职业高中学生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尤其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门径,让语
期刊
摘 要: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三、四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进入了五、六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看谁沉得住气”。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困惑。本文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
期刊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将要求会写的字端正、整洁、规范地书写出来,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作业,而且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大有裨益。但是,现在学生书写汉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字迹潦草、东倒西歪、刮风一边倒、书写姿势不正确等等,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视。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应该把字写得更好,但是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能写出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其中自主学习,又叫主动性学习方式,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言的。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面强加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不再是负担。“应试教育”环境下,不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
期刊
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是这样强调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虽然新的课标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但是,由于六七岁的儿童生活阅历不丰富,观察能力不强,对书面语言的积累有限,很多孩子连如何选择写话内容都不懂。因此,为了让孩子爱上写话、学会写话,这学期,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借力使力,巧用教材资源  古人认为写好文章应该“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农村小学上学的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知识面相对较窄,思维显得不够开阔,但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