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互动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艺术;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充满智慧的科学。所以,要当好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你必须具备心理學家的敏感、哲学家的睿智、演员的素质及导演的本领。从导到演,足以见功底!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并非易事。我认为理想中的语文阅读课应该足够宽,足够实,足够趣,足够活。
  一、语文课要上得“宽”一点
  长年应试教育,造成了以课本为唯一中心的教育资源观,致使语文教学内容落于窠臼。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不利局面。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准确的解释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打破了语文教学内容单一的樊篱,形成了十分宽泛的语文教学资源体系。充分体现了语文人文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在文化进程中的作用。一节理想的语文课,首先要考量课的设计者在课程资源的理解和做法。看教师是否能合理地整合课内外知识,准备了一堂内容丰富,信息充足的教学内容。看教师是否能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课内语文的同时积极进入课外语文的广阔天地。因此,能否上得“宽”,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中高年级。
  二、语文课要上得“实”一点
  有了“宽”的意识,阅读课还应上得“实”。即实实在在,实打实练。语文学习在追求堂庑之大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基础是否扎实了。高楼万丈,非一日之功,非云中楼台,扎扎实实地打地基是关键。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双基”。在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制定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中最为合适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实在在的得到一份进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特别要注意进行朗读、练写等语文基本功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语文课,使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所谓的“花拳绣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要不得的,上课要的是“ ‘忘掉自己’,和学生一起学,帮学生学得更好。使学生真学语文,学得更实一点儿,更好一点儿。”(崔峦语)可以说,是否上得“实”,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一条基准线。
  三、语文课要上得“趣”一点
  前几年,教育界存在着“乐学”与“苦学”之争。对于面向幼龄儿童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培养学生兴趣更重要。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热爱语文。这里“趣”有高兴、有趣意思,但不全是。还有兴趣的“趣”。语文是十分感性的学科,它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大的关系。图画等视觉艺术能表现它,音乐等听觉艺术能表现它。因此,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就会是一节更加精彩的,更具有艺术感的语文课了。而且还能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感受课文价值取向上祝你一臂之力。一节理想的语文课需要现代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和运用(如:CAI课件、录音、幻灯等),这样的课精彩,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更浓。
  四、语文课要上得“活”一点
  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基本程序,也要有个性。这就是“活”的意思。任何事物有它规律性的一面,也必有它值得挖掘的空间。一节理想的语文课,不应是按部就班,规规矩矩,毫无生气可言。表现在目标的制定上,既要有预定之目标,也要有生成的目标。表现在体会文章的价值取向上,既要有正确把握的一面,也要有灵活处理、尊重个性的一面。表现在课堂组织上,既要有静态学习的一面,也要有动态交流的一面。这一个“活”字,是最能体现教师的素养和各个方面能力的一点,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点。
  总之,正如王菘舟老师所说的那样语文教学要有“双峰插云”般的“大气境界”,也要有“曲院风荷”般的“精致格局”;要有“柳岸闻莺”般的“和谐情韵”,也要有“雷锋夕照”般的“开怀胸襟”。 “宽一点”足见大气境界,“实一点”才显精致格局,“趣一点”凸现和谐情韵,“活一点”更显开怀胸襟!
其他文献
立体几何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求满足某条件的直线有多少条?对这类问题,往往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角的概念及运算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有些同学无法正确解答.如果我们用运动的观点分析变化过程,把握判断标准,求解将不再困难.同时如果能够认真探寻规律,用好化归思想,还可达到“以一当十”的功效.  题目:如果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60°,P为空间一点,则过点P与a、b所成的角都是80°的
一、原题如下  过定点P(2,1)的直线l交x轴正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O为坐标原点,则⊿OAB周长的最小值为()  A.8B.10C.12D.4  二、解析  解法一:过点P分别作PC⊥x轴于C,PD⊥y轴于D。  记∠PAC=θ(0<θ<π/2),  ABO的周长为L.则(图1)     图1图2   L=|OA| |OB| |AB|,且|PC|=1,|PD|=2,|CA|=cotθ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创新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建议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自身更是有一个体会,语文书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美文,每篇课文都是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选编,然后有又通过语文教师的悉心教授传递给每一名孩子,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摘 要】本文介绍了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的一个手段——学案。并探讨在编写学案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学案教学 合作探究     传统数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现行的新课标要求下,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现。正确使用学案教学能调节这一矛盾,让教师的“教”体现在“点”上,让学生的“学”展现在“面”是,重新又合理的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将学生被动的听学,变为主动的探求。而这些是单纯的灌输课本所不具备
教学策略  1、教学意义:课改的理念是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以学生发展为本。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元件之一,在电学的许多部分,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及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都用到滑动变阻器,而有些学生不能熟练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电学中动态问题的分析也不能深入理解,因此我设计本节课,利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及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通过学生自己连接滑动变阻器,并分析几个实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高三学生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面对多年所学的零碎的数学知识,繁多的数学公式,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去阅读才有效呢?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我做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会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采用“课前预读,课堂研读,课后通读”的途径,效果比较显著。  1.课前预读  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策略体系最直接的价值体现,或许这正是合作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当中,“合作”、“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等相关概念多次出现,汇聚成基
【摘 要】随机现象无处不在,概率问题到处可见。苏教版“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节的教学难点是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本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抛掷硬币、历史上抛硬币数据分析、计算机模拟抛掷硬币,以此来引导学生突破频率和概率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概率的理论性和频率的可变性,澄清了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联系了“实验”、“问题”与“生活”,培养了学生实验法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概
案例背景:  2007年9月我又接手了一个全新的班级初一(1)班,这是我所带的第四届学生,在经历前三届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也算是收获颇丰,荣誉不少。但从不满足于现状的我却始终在心底埋藏着一份期待,要在这一届打破自己已然形成的带班风格,重塑一个全新的带班形象。因为我明白,孩子们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我们的德育理念如果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那势必会大大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万事变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