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支边岁月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鸡西市一名退休工人,当年为积极响应祖国支持边疆建设的伟大号召,毅然于1957年从山东省济南市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从支持边疆建设到扎根边疆,奉献出青春年华。虽然支边岁月生活艰辛,但她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无怨无悔。
  
  张玉芝,1939年出生于济南市书香之家。小学时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田径和篮球的成绩更加出色,不仅在初级部竞赛中勇摘桂冠,而且在中级部的比赛中照样折桂。1957年,张玉芝高小毕业后在济南印刷厂工作,该厂拥有职工一千多人,因而印刷厂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运动会,而张玉芝在运动会中屡次拔得头筹。随着张玉芝篮球技术的不断进步,后来调到铁路火车头蓝球队打球。其中多次和“八一”女蓝进行过切磋,而她的良好表现被“八一”队教练相中准备征召入伍。教练经过多次考核认为张玉芝不怕累肯吃苦,而且蓝球风格独特,技术全面,但遗憾的是身高只有1.56米,最终没有入选“八一”队。这也成为张玉芝一生的憾事,后来她又调回到印刷厂工作。
  1957年党和国家号召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去支援边疆建设,印刷厂领导积极鼓励青年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这次支边是在铁路上工作,男青年是在工务段工作,而女青年要在火车上当乘务员。当时群情振奋踊跃报名,不到1个小时就有60多人报名,这里面就有张玉芝。印刷厂领导在支边人员名单中发现了张玉芝的名字很是为难,因为张玉芝是厂里的体育委员,各种体育活动缺不了她,所以厂领导不同意她去,同时家人也不同意她去。但张玉芝真是铁了心,无论谁劝都不听。父亲采取了各种办法去阻止她,将她的行李衣物全部藏起来,把她的钱全部“收缴”,但这也没有能够让张玉芝动摇。厂里领导面对坚决的张玉芝也被她的态度所感动,在发现她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给了她30元零用钱。
  7月6日,支边青年身戴大红花,行走在由社会各界人士沿街组成的锣鼓欢送队伍里,鼓乐齐鸣,开心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热血,可以融化一切。闷罐车,这是支边青年的座驾,车厢里漆黑一片,几乎密不透风,各种味道扑鼻而来,但这些热情洋溢的小青年,满不在乎,伴随着列车的节奏唱着进行曲,高呼支边光荣的口号,奔向目的地。当他们背着行李走出车站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丘陵,几无人烟。经过近40分钟的徒步跋涉来到支边驻地。房屋就是一排帐蓬,50~60个人住一个帐篷,睡的是高低不平木板床,就这还是支边人员自己搭建的。由于旅途劳累,第一夜大家睡的很香甜。可第二夜大家就都睡不着了,床板硬不算,而且一人翻身全床动,再加上蚊虫叮咬,简直没法睡。有的人开始抹眼泪,有的人抱头痛哭,在山东老家吃的大米和白面馍,如今一日三餐是玉米面饼子,真是难以下咽。
  两天后,老工人送来锹镐等修铁路的劳动工具,娇嫩的双手开始抡大镐,镐头落地的振动使得双臂发麻鲜血直流,而收工后双手伸展不开,吃饭时也握不住筷子。修路基所需要的石料全都依靠肩挑人抬,一天下来双肩红肿,第二天放上扁担就像针扎一样痛。在这样的艰苦工作条件下,开始有人报病号不上班,还有人打退堂鼓卷起行里悄悄逃回山东老家。济南输送来的近两千名支边青年,由于不适应环境,吃不了这份苦跑回老家近三分之一。剩余的一千多名支边青年基本上是扎根于北大荒这块沃土,有的人进工厂当了工人,还有人进入卫生系统,也有的人当了老师。当时有人提议张玉芝进学校做老师,但她认为自己虽然体育成绩突出,但文化课较差,不能因此而误人子弟,于是拒绝了。
  当时,张玉芝的父亲从跑回去的老乡口中得知,支边这地方生产、生活十分艰苦,所以发了三封电报催女儿回家。可是张玉芝认为,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她正是凭借永不服输的信念,适应了恶劣的生活环境,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黑龙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冬天平均气温零下30多度,裹挟着鹅毛大雪的寒风,经常是一刮就三四天,天晴风停后,雪堆积得比门还高,就这样从房间里面往外推门是推不开的,只能从室内挖洞到外面。天气寒冷,大家虽然整天围着火炉取暖,但是很多人手脚还是都冻伤了。
  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只能去挖山野菜、采蘑菇。由于不认识毒蘑菇,经常会因此而食物中毒;秋天到田地里拣大豆,收集足够多的时候炒黄豆粒吃,有一次一个帐蓬因为炒黄豆引起火灾,人虽没受伤,但被褥、衣服烧了个精光;而有一个姓王的男青年因吃炒黄豆过多,加上喝了大量的水,胃涨的厉害,等送到林口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
  张玉芝与铁路工人董全德结婚后随着丈夫的工作调转搬了4次家,最后定居鸡西市。张玉芝曾在职工食堂卖过饭票,烧过锅炉,当过汽水厂厂长,街道居委主任等,她不管职务高低,岗位的好坏都是尽职尽责,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丈夫在工务段工作,经常吃住在工地,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孩子还得上班,生活的艰苦没有压垮她。
  谈到当年离开济南舒适的生活环境,来到北大荒吃苦受累有何感想时,她脸上露出了恬淡的笑容,她说“这一生能为边疆建设吃点苦,没白活,知足了。”
其他文献
有时候,手上的各种线纹并不一定是专门算命的,它也能反应你的健康状况,肾是女人美丽与健康的发源地,当你卸完妆后,面对你的依然是暗黄无光的脸,早起后浮肿的眼睛,日渐脱落的秀发……不想让这些情形出现在自己身上的话,就一定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现在,赶紧看看你的手上是否有这些蛛丝马迹吧!    1.整个掌面通常是红白相间的,细看还会发现皮肤表层高低不平,这个时候说明你可能肾阳虚了。  2.小指外侧隐隐出现青
期刊
在这个迷人的盛夏,水果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充满营养又色泽艳丽的小东西,无不吸引着每个人的热爱。蠢蠢欲动的您,不妨飞到天南海北,来一场与水果的邂逅吧。    【文昌 相约椰林听海风】    海南岛最迷人的并不仅仅是海滩,因为再迷人的海滩风景,都少不了图片一角的椰林树影,这是一个模式化的热带风情标志,所以如果少了椰树,就没有那热带的感觉了。椰子也算是市面上长相比较特别的一种水果了,中国能产椰子的地方,
期刊
五禽戏疗法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本疗法的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先民们衣不遮体,为“动作以避寒”,所以有模仿动物之动作的体育运动。较早见诸文字者,如《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把“五禽戏”整理总结为一种疗法并应用临床者,为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他认为“人体欲
期刊
静静地倾听母亲的描述,毕淑敏这才知道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当年的感动源远流长。她无法想像当年母亲是如何抱着自己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的。  孝女、贤妻、良母,是著名作家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的家庭角色。她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同时她也是女儿、母亲、妻子,她写作的视角、流露的情感,也有着深厚的女性关怀的意味。     早年的“幸福记忆”被唤醒  有一年,毕淑敏自敦煌归来
期刊
斯琴高娃,是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实力派演员。从影以来,先后主演过《归心似箭》、《骆驼祥子》、《康熙大帝》、《大宅门》等六十多部影视剧,是“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并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尤其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二奶奶白文氏一角,更是让她赢得如潮的鲜花和掌声。斯琴高娃事业辉煌,家庭生活也美满幸福。  远嫁瑞士,结下异国姻缘  1984年,斯琴高娃出演香港导演严浩执导的电影《逝水流
期刊
1928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那么,在张学良接班的问题上,张作霖起了怎样的作用?  让张学良拥有自己的团队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学良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  最好的办法是先进军校,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
期刊
在这次敌机空袭中,毛岸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因为洪学智的机智,使彭德怀司令员得以躲过这场劫难。彭德怀动情地对他说:“这次美机来下蛋,要不是你老兄,老夫今天休矣哉!”    1950年10月22日,洪学智和他的战友们趁着夜色来到了朝鲜。进入朝鲜的第二天上午,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全体人员赶到了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下午,十三兵团指挥机关也按毛泽东的电令赶到大榆洞与彭德怀会合,不久即与志愿军司令部合
期刊
董晓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几十年来,她凭着一颗金子般的慈母心,靠着勤劳的双手操持十几口之家,先后送走双方四位老人,养育了4个小叔子,哺育了8个儿女,可算得上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妈妈、受人尊敬的老娘。    我的母亲今年80岁了,虽然风霜染白了青丝,生活压弯了腰,但她那经历80年沧桑洗礼的灼灼目光中仍映射出刚强和慈祥。如刀的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交错的印痕,可她那柔弱的心脏却依然铿锵。她
期刊
每天下班路上,母亲都是行色匆匆,因为家里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儿子。  这天,母亲回到家没看到儿子,惊慌失措地冲出家门,逢人便问:“看到我儿子没有?”都说没看见。人海茫茫的城市,该如何找寻到儿子?  儿子以前也曾走失过。为让儿子在家安心呆着,又能健身,丈夫教儿子练倒立。丈夫年轻时很会倒立。一只手撑在椅背上,一只手撑在椅坐上,那是逗她开心。儿子在他爸爸的指导下,痴迷上倒立,一次能倒立好长时间,喊他吃饭,
期刊
小的时候很少吃银耳汤,没有这个条件。而且当时觉得银耳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做羹的,就没有想过它也能做菜。今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这道菜。别说,还真不错,清淡。重要的是它三降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吃这道菜,即好吃,又保健。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道降压降脂降低胆固醇的一道美食。此菜是三高人群的进食佳品。    原料:  银耳5克、木耳5克、黄瓜150克、胡蘿卜75克。    调料:  葱末、姜丝、麻油、盐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