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常规多媒体教学,往往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信息量泛滥,缺乏交互,主要原因是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水平及信息素养亟待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理解上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彻底的克服以上教学的缺点,最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一、认识常规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生物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许多生物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甚至产生了放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念头。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课件,再在上课时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被课件人为地割裂开来。许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生怕操作失误或为图方便,将课件根据个人的设想和预见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还有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甚至是书本的搬家,造成信息泛滥,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常规教学反而减少,有的学生甚至反映连做笔记的都来不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如同走马观花一般,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更无从谈起。而也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一味追求画面色彩变化、声音音乐的播放、页面的跳转、动画的演播,甚至在一个页面上不分详略地堆砌较多的修饰,使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一些无关的东西吸引,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好多媒体网络,如何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应用的场所,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先进,但也非万能,应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恰当选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优化组合多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多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尽管媒体的形式特点不同,传播信息的内容不同,但如果教师演示的千篇一律,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CAI 软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这部分内容,因细胞器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 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 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系统自已“动手”剖析,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对比、抽象、归纳、系统化和全面化,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方法。如:虚拟家兔解剖,学生可以用鼠标代替解剖刀对家兔进行解剖,还可以调整角度进行观察。通过计算机可以反复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打破他们思维的束缚,把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他们想象和思考,以便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复习课: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它对教师的观念、多媒体应用水平、多媒体制作水平,以及学校硬件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相信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和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效率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徐莉莉 周天霞
2、《谈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问题》 张建芳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一、认识常规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生物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许多生物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甚至产生了放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念头。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课件,再在上课时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被课件人为地割裂开来。许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生怕操作失误或为图方便,将课件根据个人的设想和预见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还有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甚至是书本的搬家,造成信息泛滥,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常规教学反而减少,有的学生甚至反映连做笔记的都来不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如同走马观花一般,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更无从谈起。而也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一味追求画面色彩变化、声音音乐的播放、页面的跳转、动画的演播,甚至在一个页面上不分详略地堆砌较多的修饰,使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一些无关的东西吸引,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好多媒体网络,如何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应用的场所,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先进,但也非万能,应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恰当选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优化组合多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多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尽管媒体的形式特点不同,传播信息的内容不同,但如果教师演示的千篇一律,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CAI 软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这部分内容,因细胞器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 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 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系统自已“动手”剖析,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对比、抽象、归纳、系统化和全面化,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方法。如:虚拟家兔解剖,学生可以用鼠标代替解剖刀对家兔进行解剖,还可以调整角度进行观察。通过计算机可以反复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打破他们思维的束缚,把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他们想象和思考,以便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复习课: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它对教师的观念、多媒体应用水平、多媒体制作水平,以及学校硬件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相信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和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效率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徐莉莉 周天霞
2、《谈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问题》 张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