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数学课堂”——情感的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点燃学生强烈的数学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1.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个人的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驾驭知识的主体,要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其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充分感受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地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课堂教学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他们都有所得.我们还特别关注学困生,尤其是在心理上需要老师去引导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自卑,对数学有畏惧心理.我们应该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充分鼓励他们,使他们对数学抱有很大的热情.
  2.时刻在意学生,在意学生的一切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留有时间自己体会,而不仅仅考虑自己如何精心设问,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要因为没有很完整的完成预定的任务而沮丧,应该庆幸与学生一道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因学生获得了新发现而发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每名学生身上,对每名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应该更多地显示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
  二、“数学课堂”——互动课堂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时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1.努力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使学生在了解现存知识可靠性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局限性,感受到知识不断被质疑、证伪、修改、否定、拓展或超越的发展过程.在学习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上一些科学探究经典范例中所涉及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从而为学生探究素质的提高提供平台.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而不是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目的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另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反思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检验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我还利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思考和提升.学生经过反思,不仅能将学到的进行梳理,而且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满足于做完题目就完成了任务,不能主动地对解题过程进行思考,也不会对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做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我要求学生每天整理出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每周交流一次.在这样的训练中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了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从而深入了解了学生真实的数学思维活动,这样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数学课堂”——生活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有意或无意之中把教材与生活硬性地、机械地割裂开来,使数学教学失去了生活气息.为此,我们可以努力地去尝试:
  1.努力使数学知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进而活化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发展能力.
  2.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愿学、会学、学会的目的.我们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四、“数学课堂”——人文课堂
  学生作为一种不断生长的生命存在体,他们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的发展加以关照,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数学教学课堂的人文价值取向.
  数学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于学生的多种训练活动,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走进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来到每一名学生的课堂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花开得更艳!
其他文献
一、利用新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新课标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改变单纯传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富有创意和新颖灵动的教学,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共振”,在充满认知、思索和反省中主
设计5个不同NaCl浓度梯度(清水ck、1‰、2‰、3‰、4‰)试验,研究不同NaCl浓度梯度下降香黄檀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强,降香黄檀种子萌发
当刚刚拿到新教材后,就觉得新教材有新鲜感,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使每名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经过一年半的新教材的教学工作,我想将我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在老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学生下课去研究研究”;当学生回答“答非所问”时,教师会提醒:“再想想。老师是提的什么问题?”等等,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注意到没有:这些学生
研究了山豆根种子在室温下和5℃冰箱里分别贮藏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和持续发芽时间。结果表明:贮藏对山豆根种子的始发芽时间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