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向前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创新与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张扬个性为创新创造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最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要相信学生都是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有何差异,都可以享受充分的人格尊重,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兴味盎然,思维开阔,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提倡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大师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合作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研究等活动,这比别人硬塞理解得透彻,同时善于应用,能保持较长久的记忆,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目光更多聚焦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思考知识、拓展知识、创新知识,从而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高效的课堂不是老师给学生讲明白了多少,而是体现在引导学生想明白了多少,通过学习,学生吸收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能提出多少问题,进而需要寻求怎样的解决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而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分数中鼓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有同学提出:分数中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分数除法间的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已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通过合作探究,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尽头就更足了。
  
  (四)加大思维广度和深度寻找创新,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的有机统一,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广度即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人手,实践证明:运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展开丰富的联想,还可以采用一种题材多种变换的练习,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出各种扩缩、顺逆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情境中,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和各种条件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辅之以科学的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关键词]数学;学生;兴趣;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给予关心和爱护并且适当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转化。教师到底应做哪些工作,我把我的观点谈一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认识简约    所谓“简约”,《辞源》上的解释就是“简易”“简单”。但我这里倡导的中职校简约的数学课堂不是简单、简易的教学。  “简约”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意蕴丰富。服装设计追求端庄高洁,美丽楚人,谓之“简约时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谓之“简约生活”;绘画中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生动逼真的人物图,谓之“简约艺术”;居室四壁淡雅,朴素大方,谓之“简约装饰”;淡泊名利谓之“简约
1997年5月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对专访他的“焦点访谈”的记者讲述了他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天,他的老师在讲课的黑板上挂了一张白纸,白纸的右下方有颗明显的小黑点。老师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颗黑点,“不能这样,孩子们,你们不能这样,这首先是一张白纸!”老师那一刻沉重而焦灼的神情令安南终生难忘,安南记住的不是老师教给的知识,而是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
研究了水稻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酸性电泳系统中的胶联度、离子强度、染色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适宜水稻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的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