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来了。秋的丰盈与灿烂让我们欣慰,也让我们喜悦。我欣喜于我,们的诗歌非常突出、非常浓郁的人文意识。我们的诗人,无论是“朦胧诗”时代的前辈,还是我的出生于1960年代的同龄人们,抑或是90后的年轻诗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以诗的方式表达着自我,表达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情感与体验。即使只是在2018年7月至9月这短短一个季节的诗歌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的诗人各自独特和无比丰富的“个体性”。“个体多样性”一一我所想倡导的人文主义诗学的核心指标,在我们的诗歌已经有很充分的体现。不需要宣言,也不需要什么高头讲章,就让我们如梁小斌先生所言,“在淡泊和默默无闻的缝合中”,实、勤勉地去努力,去建构!
王夫刚:《满脸星辰的人》
肖水:《肖水诗选》
赵野:《苍山下》
阿未:《此刻外面阳光还
荣荣:《如初》
(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时代中的乡土诗篇日渐没落”
王夫刚:《满脸星辰的人》,《诗歌月刊》2018年第8期
王夫刚的作品很早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异乡人之死》和《暴动之诗》。当时我正主编着一套规模较大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O》,试图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学中各种文体的代表性作品、理论批评和重要史料系统集成,我兼负责其中的“诗歌卷”,因此阅读了那一个十年的大量诗歌,初次读到夫刚的这两首诗,大为震撼,觉得这两首诗无论是于历史和时代,还是于乡村,于我们的诗史传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诗人的良知与见证意识,便很珍惜地收录其中。至今看来,更加觉得这两首诗的可贵和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
与以往的诗作一样,《满脸星辰的人》仍然是写乡村,是夫刚在“乡土诗篇日渐没落”(《每一片落叶上》)的时代中非常可贵的坚持。夫刚写农事,写自然,写许多在我读来倍感亲切的乡土景观。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太阳升上林梢,照彻桃园”(《桃园附近》),还是“槐花热烈地盛开”“热烈地凌乱”(《槐花凌乱》),抑或是“黄昏之后,低于月亮的山冈/迎来了遍地月光”(《望见山冈
王夫刚:《满脸星辰的人》
肖水:《肖水诗选》
赵野:《苍山下》
阿未:《此刻外面阳光还
荣荣:《如初》
(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时代中的乡土诗篇日渐没落”
王夫刚:《满脸星辰的人》,《诗歌月刊》2018年第8期
王夫刚的作品很早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异乡人之死》和《暴动之诗》。当时我正主编着一套规模较大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O》,试图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学中各种文体的代表性作品、理论批评和重要史料系统集成,我兼负责其中的“诗歌卷”,因此阅读了那一个十年的大量诗歌,初次读到夫刚的这两首诗,大为震撼,觉得这两首诗无论是于历史和时代,还是于乡村,于我们的诗史传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诗人的良知与见证意识,便很珍惜地收录其中。至今看来,更加觉得这两首诗的可贵和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
与以往的诗作一样,《满脸星辰的人》仍然是写乡村,是夫刚在“乡土诗篇日渐没落”(《每一片落叶上》)的时代中非常可贵的坚持。夫刚写农事,写自然,写许多在我读来倍感亲切的乡土景观。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太阳升上林梢,照彻桃园”(《桃园附近》),还是“槐花热烈地盛开”“热烈地凌乱”(《槐花凌乱》),抑或是“黄昏之后,低于月亮的山冈/迎来了遍地月光”(《望见山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