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长心理力 加强家校配合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想让一个懵懂无知甚或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仅有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他们的教育心理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当今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心理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依赖推脱型
  
  “老师,你们辛苦了。这学期我的女儿(儿子)进入中学了,平时这孩子最听老师的话,我们在家农活多,没有时间,加上我们又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希望你们多多管教。”这是开学之初七年级班主任最容易听到、也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同样内容的话,其他年级的班主任也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下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这类家长潜意识里都会这样认为:我们家长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而教育则由学校、老师负责。因而他们通常只问孩子吃得饱吗、饭菜好吃吗、学校有热水洗吗、穿得暖吗等这类日常生活问题,很少问及孩子在校的学习、纪律及思想表现等方面最关键、也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学校、老师一旦告知家长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欠佳,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子女责骂、训斥甚而大打出手一顿了事。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有甚者,有些家长在老师多次反映其子女在校表现不佳时,则把“恨铁不成钢”的怨气撒在了老师的身上——“你们老师是做什么的?我把儿子(女儿)交给了你们,怎么教成这样呢?”——把责任全部推到老师的身上。这样由依赖、推脱进而责怪学校、老师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家长与子女形成对垒,老师与家长无法沟通,学生对老师不信任。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要耐心地告诉家长:教育好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其次利用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劝其在教育子女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多关心孩子心里的想法,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应老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成人的眼光去对待孩子,甚至压制孩子。第三是充分发挥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及感情纽带等方面的优势,化解因对待问题时持不同态度而产生的矛盾,以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目的。对此,有一个家长的来信让当时的我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择段):
  上次您让我到学校谈我儿子晚上翻墙外出上网之事,我当时气坏了,痛打了我儿子一顿,过后我还把责任推到了您的身上,至今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后悔——后悔当初对您的无理指责和谩骂。当时您不但没有责怪我,仍然尽心尽力地教育我的孩子,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今后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后来我尝试着按您教给我的方法去做,孩子愿意把他的心里话告诉我。我也开始学会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孩子的问题。不再以一个家长和成人的眼光对待孩子了。在此我非常感谢您带给我的建议,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懂得了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以后我会尽力地配合您教育好孩子,也相信您教的学生个个都会是最好的。再次感谢您的教诲!
  同时,在家长的签字下面,还有他儿子的签名。看得出,这是他们父子共同完成的一封信。
  在那之后,他的儿子又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晚上不再翻墙外出上网,抽烟、喝酒、赌博等违纪现象也不再出现了,在初三的月考中由第一次的405分一跃上升到第二次的501分,最后还以638分的高分考进了我县的重点高中。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心理与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二、应付型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家长们很少有时间能与自己的子女面对面地沟通(尤其是住宿生,他们只能星期六回家,星期天又返校了,除了节假日,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星期六晚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通过细致的因材施教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他们在与老师沟通后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而把学校、老师所告知的情况原封不动地、机械地照搬给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就容易与老师、家长形成隔阂,也不愿把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情况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长期下去,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那就是要求家长在平时应注意通过三个步骤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第一步,认真听取孩子的内心想法,给孩子有话能讲、有屈能伸的机会;第二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孩子提出的问题,找出孩子认知不对的地方再对症下药;第三步,引导教育。对于孩子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让孩子认为你是在非常重视他的问题,由此再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何处,接着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对方是如何想和做的,这样孩子以后就比较容易正确对待他所面临的问题了。
  
  三、支持配合型
  
  这类家长是学校、老师比较喜欢的一类。当然这样的家长,这类家长的子女在生活、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也比较优秀。他们既相信学校、老师,也主动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同时还积极反映其子女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因此他们常积极主动地联系老师,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的各方面情况。他们愿意停下手中哪怕是再忙的工作来听取老师反映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并能采取积极、灵活、变通的方法,因材施教地教导子女,帮助子女尽快地改正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这样的配合教育,不但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从自我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心里接受家长、老师的教育,避免使自己重犯类似的错误。
  针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老师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即指导——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实践——通过家长把老师指导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实践进行得与失的总结与评价;解决——在分析的基础上,家长、老师再研究相应的方法把问题解决好。
  
  四、长远规划型
  
  此类家长文化层次相对比较高,素质也相对比较好,他们懂得以身作则,对自己能严格要求,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谈举止。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并非人云亦云,而是能根据自己子女自身的特点,结合子女的兴趣爱好,提出比较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及各方面素质水平、与学校要求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目标。他们坚持不懈地观察、督促、鼓励、矫正子女对目标的实现。虽然此类家长在目前相对比较少,但他们这样教育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他们的这种做法能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在最后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远比前面三类的更重:他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子女从老师那里能学到什么,而不是考试得多少分。所以这样的家长也向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学高为师。对此类家长,我们应重在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近期与长远目标,在共同学习中进步。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要想学校教育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与进步,家长的配合教育是缺少不了的。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同步,就必然要求改变部分家长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做到主动配合、积极配合、乐于配合学校工作。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效扎实地开展下去,孩子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研究家长的教育心理和教育方式在校本研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其他文献
一次,我在批改本班学生的看图作文时,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全班54人,有20人的作文是交白卷,有13人的作文只写了一行字,其余的学生最多也只写了四五行字,而且他们的作文都是漏洞百出,不堪入目。总结一下,有以下四个问题:①思路混乱,有的意思上面已经提及,下面又再次出现;②语法错误、时态错误、句式错误以及单词拼写错误很多;③完全是中文翻译,不懂得英语的语言结构;④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较差,缺少衔接,与其说
2007年高考已谢幕,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I、Ⅱ中的历史试题虽各有差异,各具特色,但也呈现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之处体现出的命题指导思想将会对08届高三师生备考提供了新的复习思路和有益借鉴。    一、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共同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体现的知识考点,大都是教材和考纲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转变后进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教。    一、从基础出发,给后进生成功的体验    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有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止境的意念和力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多创造一些机会或有意制造一些机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并且在他们成
10年前,美国和它的盟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发动了战争。尽管遭到世界各地的反对,且没有联合国的授权,2003年3月仍有大规模的武装部队被部署到了伊拉克,紧随其后的便是大规模的空袭。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没有遇到多少阻击,巴格达很快就陷落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发表对伊作战“任务完成”演讲的几年后,在教派冲突、基地组织叛乱、境外组织以及占领地管理不善的推动下,伊战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10年后,我们
一、融洽和谐的关系,积极健康的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备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新的信息的输入就会容易吸收。作为教师,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 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
10月20日,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新加坡会晤了淡马锡控股主席林文兴。在剧烈变化的当今全球商业环境下,两家公司都面临着挑战: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之一PC制造陷入低迷,淡马锡出现了多年来首次净值大幅减少,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规划投资方向和未来发展,两位商界领袖交流了彼此的心得。  这是柳传志作为新加坡连氏杰出访问学者的行程之一。  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由新加坡政府与连氏基金会共同出2000万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改确已取得些许成效,但是对学生束缚过紧的状况依然存在,教学仍然没有冲破制造“标准件”的桎梏,学生依然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不是真正的“人”,而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即解放学生的头脑,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首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是为了激活学生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发展中的儿童拥有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在教师诱导下,促进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使自身个性获得全面培育、塑造和发展的过程。学生要通过教师、教材以及其他教学工具和手段这些“媒体”去认识、了解世界,掌握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思考呢?实际上,要学生思,就是老师
一、策划缘起    缘起一:每学期研修班学员的系列培训已成为我室的一项主要常规教研活动。在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计划里,笔者安排了一次以研习名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名师领办”制的学员研讨活动,组织学员在观摩分析名师课堂教学中理解与质疑,修矫与丰盈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并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但冥思苦想之下,对于活动的流程设计却束手无策。  缘起二:2008年9月的《中小学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