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质难,启迪思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以下主要就两方面谈谈有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语文教学中提问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可涉及的面很广。但教师在设问时必然要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必须是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不能天南地北,乱扯一通。例如我在讲授《记一辆纺车》一文时,第一课时只解决以下一问:“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每段大意,并指出每段用到的表达方式。”这样的问题既贴近教学单元的要求,又使学生一课一得,教学能取得实效。
  2.提问的内容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我们任教的教学班多是平衡班,各层面的学生参差不齐,问题太易学生不重视;问题太难,过多学生答不上,就会泄气,失去学习语文的劲头。因此,我们在讲授课文时,必须精心设计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构思问题。例如我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主人公是谁?②文中通过写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前后变化,说明了当时俄国的一种什么社会黑暗现实?③文题‘变色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寄予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的问题能使班中各层面的学生能有所思,象“摘果实”一样,既能摸得到又摘得到。
  3.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对象,明确时机,考虑提问的次数
  提问时,很多的教师总希望自己的问题学生能轻而易举,迎刃而解,因而在发问时特别照顾优等生,而对学困生则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尤为普遍,所以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照顾各层面的学生,考虑发问的有利时机,适宜提问的次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1.设疑质难,激发兴趣
  人常讲:“学贵有疑。”它的可贵之处,就是有端而发,经过大脑的紧张思考,分析,不得解决而提出的,它是智慧之火迸发的一闪火花,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诱发兴趣,开拓思维之路,开启智力之门。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设疑质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思考过程中,对自己力所能及的,有要开动脑筋的、克服困难的问题自己去想一想,或做一做,一旦想出或做出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驿路梨花》一文时,设计如下一问:“文中既无写到驿道,描写梨花的句子也不多,以它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各位同学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表意见。学生甲说:“暗示解放军战士经过的地方,小茅屋的附近刚好有梨花树。”学生乙说:“梨花纯白,在这里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暗示哈尼族小姑娘纯洁无暇的美好心灵。”同学丙接着说:“本文题目《驿路梨花》是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中摘录下来的,暗示一种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扬,表达了作者的赞许之情。”回答问题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准确、全面。只有不断思考,教师因势利导,才会使学生抓住文章旨意,很好地开启智慧之门。
  2.存同求异,巧妙设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考会刺激智慧觉醒。”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我们教者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辨异”的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亦即是教师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分析、辨别,寻找异同,这样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及概括,作出评价和比较,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思维。例如我在讲授《故乡》一文时,出示了《故乡》一文开头自然环境描写的段落和《祝福》一文结尾部分环境描写的段落,让学生阅读两段内容后,提出以下问题:“《故乡》一文开头用农村萧条破败的景象来映衬‘我’悲凉的心情,景与情协调;《祝福》一文结尾用节日喜气洋洋气氛来烘托祥林嫂的悲剧,景与情不协调,两篇文章这样着笔有什么作用?区别是什么?”又如在讲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本首诗从开头到结尾写送别的情景共用了四个‘雪’字,各表什么意思?空间顺序关系如何?”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似中辨异,引导学生左思右想,务求水落石出。
  3.利用矛盾,训练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如果不善于发问,不思考,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求矛盾,利用矛盾,引起注意思考,激起探究的愿望,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分析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抓住这一句对全文所起的点睛作用,顺势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为什么鲁迅先生却又把它们放在一句话并列使用呢?”又如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愚公要搬掉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搬山存在种种困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搬屋到山外居住好了,但他为什么还要搬?何苦呢?”这样的问题就能挑起矛盾,引起学生争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寻求解答。
其他文献
《诗经·卫风》中的《氓》是经典篇章。它抒发了一个弃妇对自己当初痴情的悔恨,倾吐了对婚后男子负心的谴责。由于作品成功的刻画,独特的角度和深厚的受众基础,作品激发了千百万读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博取了读者同情的眼泪,也激起了人们对男主人公的痛恨,引发了读者痛骂的口水。  同时也正是本诗叙述的故事的代表性,为我们重新解读提供了可能。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故事当作典型案例,看看它能否为我们提供更含蓄而隐微的认识
据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官網2018年6月12日报道,ISTE发布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工作者标准》。  克拉克县立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工作组成员的斯内尔·巴克塔(Snehal Bhakta)称,“通常讲,标准仅是书面文字,但ISTE发布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工作者标准》确实与教育工作息息相关,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法有十余万人在学习汉语。若以学习人数计算,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区是除巴黎以外的法国汉语教学第一大区,该区学习汉语的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2018年新学年伊始,布列塔尼大区三所初中新增汉语课程。汉语教学督学毕岚(Isabelle Pillet)女士指出:“现在学区一共有1270名初中生学习汉语,近几年学习人数与日俱增。”  关于汉语学习在法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毕岚督学认为:“这
2016年5月19日-20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温州大学和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共同承办的2016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福生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州大学副校长薛伟主持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温州大
摘要:实验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能力的核心,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核心。以沪科版高二年级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的三个定量实验为载体,以“精准”为准绳,初步建立起处理定量实验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模型,提升对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处理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定量实验能力;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文章編号:1005–6629(2017)6–0049–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我和《化学教学》的文章。因为,我从参加工作来我一直读着《化学教学》。   与之相识,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同事抱着一摞杂志走进办公室,微微一笑。她说的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模模糊糊地记得她说,这本杂志非常不错。  当时我正值教学的起步期,很多教学困惑,急需指点。很
何种语文课堂最受师生认可?是崇尚自然的课堂,是互为互动的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资源共生的生态课堂。我认为生态课堂应包含以下两个基本点:自然、平等。我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完成了《当你老了》这篇诗歌的教学。  一、自然  自然包括三个方面:自然地呈现问题、自然地解决问题、自然的教学步骤。  这首诗在苏教版的《语文读本》(必修五)上,没有一个注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地出现了第一问
[摘 要] 我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地方中等教育师资培训的重任,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定位也逐渐清晰明了,但是这样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在现实的运行层面遇到了实然的挑战。文章从内外双层因素探究其原因,探索消除这一鸿沟的积极有效策略,以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促进地方高师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师 教育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培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着重塑造了孔乙己这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如果细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一个看似“次要”也容易被读者忽视的人物——咸亨酒店掌柜的身上,着墨不少也颇费心思,从而使得这个形象真实、鲜明、深刻,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一、刁钻、精明的生意人  在主要人物孔乙己出场之前,作者已在两段不算简短的文字中,看似随意地对酒店掌柜作了一番颇有意味的介绍。  掌柜明白店
据欧盟委员会网站2016年4月1日报道,最新针对伊拉斯谟世界项目硕士课程(Erasmus Mundus Masters Courses,EMMC)所开展的“毕业生影响调查”(Graduate Impact Survey)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参与者表示“满意”,超过65%的参与者表示“非常满意”。  “毕业生影响调查”是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学生与校友协会(Erasmus Mundus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