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发展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可以引领师生实现共同的教育愿景, 可以激励师生以积极的心态和开拓的精神努力探索和大胆实践。
一、办学理念———“尊重为根, 人文为本”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作为教师,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以“人文管理”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大力弘扬“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精神, 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我校围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和谐幸福校园”的目标, 在组织管理、专业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二、组织管理———“人人头上有压力, 个个肩上有任务”
学校把常规管理工作和日常事务进行逐层分解, 做到“人人头上有压力, 个个肩上有任务”。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机制, 充分挖掘教师的团队潜力。在用人上注意考察教师的合作精神, 注意重用那些有才华且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如在选拔年级组长时, 尽量选取有奉献精神、善于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教师担任。在校内实行广泛的民主制度, 为每个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意见与建议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操作者,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逐渐形成了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一直坚持完成教师的量化考核工作, 教导处负责统计, 每一项成绩均公正、公平、公开。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记录, 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及效果, 赋予教师相应的分数, 并在学校工作群及时发布每位教師的各项成绩。我校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考核项目有16~20项, 包括常规的备、教、批、辅、考, 还包括我校独创的课堂评课和加课项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校注重培养优秀教师, 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虽然学校资金有限, 但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深信, 学校有义务成就教师, 教师也会心甘情愿为学校付出。
有了制度, 就会有方向;有了考核, 就会有目标。学校针对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人次较多而出现空课节数增加的情况, 实行了加课制度。在校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 还要额外加课。虽然教师的课时量增加了, 但付出终会有所回报, 在晋职、晋级和评先选优工作中, 教师的量化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学校工作成果除常规形式展示外, 还以校刊为载体进行全方位记录。2016年, 我们创办了《娄中教育》校刊, 现已出刊5期;2007年至今学校的学生刊物《春笋》共计出刊16期。一篇篇文章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感悟, 一本本校刊凝聚了校园的文化精髓, 积聚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校刊的印制和传阅, 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 使学校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专业发展——“教研引领, 课堂本真”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要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教师上一堂课不难, 但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却不易, 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加不易。
学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 把爱心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把力量放在课内。
学校要求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学校实行随机听课制度, 教师始终处于时刻准备被听课的状态。长此以往, 每一次听的课都是教师的常规课, 教师无须准备———来不及准备, 就需要时刻准备。同时, 学校还要求每个教研组一周内必须进行一次听评课活动。教研组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全员听评课, 并把听评课的活动照片及时上传到群里, 以便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学校领导深入课堂, 不但掌握了学情, 还能了解教师的想法, 及时调整各项教学工作。
在狠抓质量的同时, 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我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加大了广大师生的体育锻炼强度, 以增强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体质。具体做法为:组织好大课间操, 上好体育课, 保证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花式跑步广受好评。师生每学期的拔河比赛, 凝聚了团队力量, 体现了永不服输的娄中精神。
在艺术特长方面, 学生的纸盘绘画用色彩描绘美丽的世界和幸福的人生, 剪纸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秋节时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制作月饼, 感受传统节日。每学期的书法绘画比赛, 虽然学生的作品还略显稚嫩, 但是他们享受了过程,培养了兴趣。
四、服务保障———“完善设施, 美化环境”
当前,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 以建设“数字娄中”为目标, 力争形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校级教育网络。我校现已实现教师电脑全员配备, 这为教师利用信息化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我校着力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符合娄中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 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 我校努力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特色风貌, 蕴含着潜在的教育力量, 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源泉。几年来, 我校一直致力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以感恩教育为主线,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安全教育、立志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通过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 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体验,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现了“在活动中锻炼人, 在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作者单位:北票市娄家店学校)
一、办学理念———“尊重为根, 人文为本”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作为教师,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以“人文管理”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大力弘扬“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精神, 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我校围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和谐幸福校园”的目标, 在组织管理、专业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二、组织管理———“人人头上有压力, 个个肩上有任务”
学校把常规管理工作和日常事务进行逐层分解, 做到“人人头上有压力, 个个肩上有任务”。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机制, 充分挖掘教师的团队潜力。在用人上注意考察教师的合作精神, 注意重用那些有才华且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如在选拔年级组长时, 尽量选取有奉献精神、善于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教师担任。在校内实行广泛的民主制度, 为每个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意见与建议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操作者,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逐渐形成了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一直坚持完成教师的量化考核工作, 教导处负责统计, 每一项成绩均公正、公平、公开。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记录, 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及效果, 赋予教师相应的分数, 并在学校工作群及时发布每位教師的各项成绩。我校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考核项目有16~20项, 包括常规的备、教、批、辅、考, 还包括我校独创的课堂评课和加课项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校注重培养优秀教师, 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虽然学校资金有限, 但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深信, 学校有义务成就教师, 教师也会心甘情愿为学校付出。
有了制度, 就会有方向;有了考核, 就会有目标。学校针对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人次较多而出现空课节数增加的情况, 实行了加课制度。在校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 还要额外加课。虽然教师的课时量增加了, 但付出终会有所回报, 在晋职、晋级和评先选优工作中, 教师的量化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学校工作成果除常规形式展示外, 还以校刊为载体进行全方位记录。2016年, 我们创办了《娄中教育》校刊, 现已出刊5期;2007年至今学校的学生刊物《春笋》共计出刊16期。一篇篇文章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感悟, 一本本校刊凝聚了校园的文化精髓, 积聚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校刊的印制和传阅, 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 使学校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专业发展——“教研引领, 课堂本真”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要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教师上一堂课不难, 但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却不易, 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加不易。
学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 把爱心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把力量放在课内。
学校要求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学校实行随机听课制度, 教师始终处于时刻准备被听课的状态。长此以往, 每一次听的课都是教师的常规课, 教师无须准备———来不及准备, 就需要时刻准备。同时, 学校还要求每个教研组一周内必须进行一次听评课活动。教研组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全员听评课, 并把听评课的活动照片及时上传到群里, 以便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学校领导深入课堂, 不但掌握了学情, 还能了解教师的想法, 及时调整各项教学工作。
在狠抓质量的同时, 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我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加大了广大师生的体育锻炼强度, 以增强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体质。具体做法为:组织好大课间操, 上好体育课, 保证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花式跑步广受好评。师生每学期的拔河比赛, 凝聚了团队力量, 体现了永不服输的娄中精神。
在艺术特长方面, 学生的纸盘绘画用色彩描绘美丽的世界和幸福的人生, 剪纸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秋节时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制作月饼, 感受传统节日。每学期的书法绘画比赛, 虽然学生的作品还略显稚嫩, 但是他们享受了过程,培养了兴趣。
四、服务保障———“完善设施, 美化环境”
当前,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 以建设“数字娄中”为目标, 力争形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校级教育网络。我校现已实现教师电脑全员配备, 这为教师利用信息化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我校着力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符合娄中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 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 我校努力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特色风貌, 蕴含着潜在的教育力量, 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源泉。几年来, 我校一直致力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以感恩教育为主线,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安全教育、立志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通过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 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体验,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现了“在活动中锻炼人, 在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作者单位:北票市娄家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