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动发展之内涵、特征与策略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校主动发展就是指学校作为社会实体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以学校发展愿景为指南,以全校师生员工的群体智慧为载体,自主发掘学校教育资源,有效建构学校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学校办学路径,积极提升学校办学质态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发展模式。其关键是学校内部自主意识的增强、自主能力的提高、自主精神的弘扬,使学校成为一个师生真正的幸福乐土。
  一、学校主动发展的内涵
  学校主动发展是学校内生性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学校发展的应然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走主动发展之路,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空间。
  主动发展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应然取向。要使学校变革有效展开,创造有利于学校变革的教育行政和良好的社会需求环境很是重要[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行政推动与社会需求驱动是影响学校变革的前提,学校是一个个独立的、有一定自主发展意愿、独立承担义务的教育实体,以学校发展为主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学校欲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自主选择、寻求和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建构主动发展系统,激发全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
  主动发展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学校教育设备现代化基本达标,学校必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学校社会适应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教育愿景为指引积极强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积极探求符合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主动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主动发展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南。学校主动发展不仅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形态,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从提高教育效率价值目标出发,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消费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主动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学校主动发展是一种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一种发展方式,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朱时清曾指出:“教育不要瞎折腾”观点,要求教育要讲科学、讲规律。学校教育发展没有捷径可寻,我们追求的应是“天高云淡一池水”的真实和淳朴,而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虚伪和浮躁,实事求是制定目标、明确措施、选择重点发展项目,有效地推进管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脚踏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主动发展的应然选项。
  主动发展不是自由发展。主动发展作为学校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并不是否认政府、社会、社区、环境对学校发展的制约。学校不能将主动发展简单理解为办学自主权的获得或学校自治,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学校主动发展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支持,学校发展也离不开社区、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教育合作,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学校才能从社会环境中汲取养料、能量、信息和资源,才能滋养其自身的主动性,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
  区域内学校主动发展倡导一种均衡发展。倡导学校主动发展从区域层面来讲,是一种学校的均衡发展,学校发展的自主权增大、空间拓展,这不仅对学校发展有利,更有益于推动区域内的学校发展,克服“千校一面”的窘境。积极倡导学校对自身教育优势和不足进行有效梳理,依据学校教育资源实际,寻求适合自身发展,使得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学校主动发展的特征
  1.服务性
  学校主动发展的服务性是指学校发展基于学校本身的教育发展愿景,服务社区、师生员工和家长对学校发展需求,积极探寻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使得全体成员都有主动发展的源动力,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提升学校决策的有效性,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2.前瞻性
  学校主动发展是基于学校教育现状确立的战略思维,是基于学校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学校发展可持续性,确保学校教育改革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将当前教育需求与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注重当前需求,更注重学校未来发展需要。
  3.可行性
  学校主动发展不能凭借一腔教育热情,而应立足自身发展资源实际,积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关注影响学校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关注学校可利用资源的价值,积极拓展学校发展空间,确保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特色化发展资源,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渗透,继而不断深化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策略,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4.创新性
  学校主动发展是特色形成和品质提升过程,是一种以质量为内核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突破,也意味着探寻新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模式探索,是一种克服传统教育发展思维束缚的改革,着眼于学校内源性发展和教育品位提升,因此,主动发展基本模式既可以是对学校传统优势的弘扬,也可以以学校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学校品牌,以求不断发展与超越。
  三、处理好学校主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可能孤立于社会大环境之外,学校要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生存环境,必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加强多元合作,提升学校形象,对推进学校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校情和社情结合
  学校作为社会发展的生态子系统,一切教育发展都是依存于学校外部环境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学校的社区环境,社区是学校组织所处的一个外在环境。任何人的生活与成长都和社区密不可分,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是学生了解与融入社会的窗口。社区与学校应在平等互惠中建立起相互支持、协助及互动渠道,构建“生命发展共同体”。社区树立帮助学校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学校把孩子教好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得以实现,社区和居民们更加主动关心支持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人、现代人。   2.主动和被动结合
  顾名思义,主动发展就是要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学校手里,学校主动发展就必须结合校本资源实际,科学规划学校教育发展,建构较为系统的教育发展机制;被动发展则是学校针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挑战、社会的教育愿望、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家长的教育期盼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发展中主动发展是基于被动发展基础之上的,强化两者的融合主要凸显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因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学校实际能力,也要关注被动因素的影响;既要关注学校发展方式,也要关注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既要关注近期的教育发展任务,也要关注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既要注重当前的需要,也要注重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用战略的眼光对待自身的发展,既能透彻了解学校现状,又具现代学校所具有的时代性,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趋势。
  3.常规与特色结合
  学校主动发展是一种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常规为舵、特色为帆,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坚持精致化管理,没有特色的主动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有的学校秉持精致管理思路,从课堂教学到学生思想工作,从教师专业发展到学校后勤管理,从校长办学理念到学科建设,无处不渗透了学校精致化思想,为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有益的教育改革。学校发展仅仅加强内功修炼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学校资源特色,积极建构特色化发展之路,学校特色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特色”的本质在于“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不同的办学历史和学校传统,是形成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哲学,是形成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不同的社区、环境和背景,会提供不同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不同的学风、教风、校风会造就不同的师生行为和人格。
  4.传承与创新结合
  学校主动发展从文化层面来讲,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任何一所学校停滞在历史功绩会阻碍学校发展;如果一所学校一味创新,忽视学校文化积淀,就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立足学校的文化传统,积极拓展新的发展思维。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一所学校,不管历史长短,一路走过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面旗帜,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个性,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最宝贵的教育发展资源,创新既可以是对学校传统优势的发扬,也可以以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突破口。学校应从战略高度关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和创新,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和品位。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多元的文化载体培育学校特色,把制度升华为学校精神,激励师生成长,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四、推进主动发展的基本策略
  1.建构共同的教育愿景
  教育愿景是现代学习型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团队活力的源泉、力量凝聚的关键。学校愿景是全校师生的教育追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充分调动、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弥散于学校的积极学习气氛,整合个体的知识(包括实践)和追求,在实践学校愿景中体现个体价值。学校愿景可以促进学校所有工作围绕目标有序开展,让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教育愿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强化全体成员的教育合作,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求同存异、包容并蓄是学校愿景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个体和学校制定学校愿景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学校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各有关部门乃至教职员工,这样形成的各部门工作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协调一致,呈链式状态,最终使学校发展规划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系统。
  2.强化学校主动发展意识
  主动发展是一种价值取向,这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必须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来面对新的教育要求。首先,强化学校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学校管理者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带领、引导全校师生居安思危,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研究应付危机的规则和方法以及学校反危机的行为机制,以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这是学校主动发展的内因,如何在市场面前摆正学校自身的位置则是每一所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每一所学校必须有一种责任意识,这不仅包括对教师、学生、家长,还包括对施教区及社区负责,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学校联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取得社会的信任,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三,强化学校的发展意识。学校的健康发展不是外界的压力所致,其主要的内部动因是由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学校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教育反应,而自身发展意识将决定学校发展的态势,因此,每一所学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时候,必须立足于整个社区的发展实际,积极探究适合自己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自己在区域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力,满足区域内的教育需求。
  3.规划科学的发展路径
  学校主动发展是一种有序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是实现主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主动发展的航标。制订规划要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办学设施等现状进行全面诊断,如实剖析学校的优势和不足,切实找准学校改革发展的切入口和生长点,形成合理的发展目标体系。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要能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准确把握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学校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形成办学特色,或者使学校改变不足,尽快成长,步入内涵发展、主动发展的轨道。规划是凝聚全校的力量共同勾勒学校发展蓝图的过程,是协调和整合全校教育资源达到最优化的过程,要发动学校成员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调整、修订、充实和完善,倾听当地政府、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使制订过程成为共同研讨、凝聚人心的过程。规划既能立足学校的教育实际,又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又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理性的规划才能引导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任何一所学校的成功都会得益于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   4.改革校本化管理模式
  学校主动发展是一种内涵式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教育发展需求积极打造符合校情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即校本管理,是学校责任和学校权利相统一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是学校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自主管理行为。首先,优化学校管理思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校本管理,需要在学校教育观念上有所创新,包括教育质量观、学生质量观、教师观、知识观等方面。其次,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网络。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现代学校组织基本取向,进一步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结构的扁平式,减少中间环节,加强校长与教师和学校的直接对话,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人文基础,使得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更好。同时,对外交流上,不能因为围墙作用而割断校内外的教育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与学生家长、社区,还包括兄弟学校,这样有利于我们树立街坊办学思想,形成学校主动发展的合作氛围。第三,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品位。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制度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引领。文化引领,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取向,是制度管理模式的超越。学校的环境和建设,校风校规的形成等学校文化都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激励师生振奋精神。
  5.创新发展性评价机制
  探索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实效性。随着我国绩效工资改革的完善,如何依据校情进一步完善校本化的评价机制和标准,切实加强校本评价制度建设,确保校本评价有序运作。要把校本评价机制构建与体现学校内涵建设、自主发展的规划实施相结合,通过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以及潜在的威胁,通过评估为学校提供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提供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依据,同时也为学校提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动力和压力。使校本评价过程成为学校自我诊断反思、自我监控改进、自我完善发展的过程,形成学校主动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优化学校文化存在
  学校文化是师生共同培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信念与追求,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要努力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价值追求,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和引领师生发展的精神追求,要有连续性和先进性。学校主动发展意识的觉醒激发建构学校文化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重视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起着价值引领、观念整合、规范调节等作用,它体现学校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它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学校主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和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内源性和独特性,关注学校发展的持续力、生命力和创新力。
  学校主动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不断提炼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改革历程,对其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内涵要不断丰富,经验要不断积累,只有这样,学校才会在主动发展之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学校变革的三中影响力量.教育发展研究,2012(4).
  [2] 王伟.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中国教育学刊,2009(6).
  [3] 李晓.学校自主发展评估:意义、特征与机制.教育导刊,2013(8).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效果及提高再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病例63例(82颗患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应用
在短柄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7个14—3—3蛋白家族成员,与水稻、拟南芥14—3—3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7个短柄草14—3—3蛋白中有1个属于ε类蛋白,其他6个属于非£类蛋白。对短柄草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6例AMAN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对原代培养大
目的观察丙烯酰胺(AA)对大鼠睾丸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双蒸水)、4mg/kgAA染毒组、12mg/kgAA染毒组和36mg/kgAA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A)致大鼠睾丸细胞DNA损伤及褪黑素(MT)对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40只8周龄SD雄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T组、AA组和MT+AA组,每组10只。MT(10 mg.kg-1.d-1)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迈着前进的步伐。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数学的改革,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是很多学科和专业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数学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建模  一、数学模型的分类情况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