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异化”一词总是出现在大众视野,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人自身基本的需要,而是屈从于资本积累和繁殖。资本主义的消费实质上就是一种异化的消费。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深入挖掘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消费异化;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49-04
资本的终极目标一直都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增值,而随着资本逻辑对劳动异化的入侵,消费领域扩大,异化现象随之出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随之,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进而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就日益扩大,消费异化就呈现出强势。因此,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对异化消费问题的正确认识也变得很重要。
一、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形成来源及其背景
(一)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异化”这一概念最开始不属于哲学范畴,而是在局限的政治学领域使用,一直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个时期,才是真正到了哲学的时代,简单说,“异化” 被看成是主体和客体的颠倒,即主体生产的结果变为对立方面,即变成异己的力量,从而反过来奴役主体,开始统治主体,与原来的主体与客体的正确关系向背离。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主要是基于黑格尔、费尔巴哈,还有费希特这些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异化思想上产生的。黑格尔将其“绝对精神”外化为其他,即人类社会与自然两个方面,最后回归到精神,他整个哲学体系都有着异化的影子。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形成是基于黑格尔的提供的丰富的异化思想理论资源,对马克思的理论具有很大影响。而费尔巴哈是建构了自己的宗教异化理论的,他的宗教异化思想认为是人的头脑幻想出的上帝,上帝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被想象出来的,但是,被幻想出的上帝被人们赋予了非常完美的形象,没有任何的瑕疵,而人们相信它,对它充满了尊敬,也有畏惧。这样一来,上帝就成了与人远离的异己力量,成了对立面的异己力量,并且反过来统治和支配着人们,同时,费尔巴哈的思想为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批判精神奠定了基础。最后,费希特也是最先把“异化”思想引进哲学领域的哲学家,而他的“外化”概念是蕴含了“异化”思想的,但是,他没有直接使用“异化”两个字。费希特哲学的核心是“自我”,也就是说,“自我”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根本。他的异化思想是表现在“自我”的对立面,即“非我”从“自我”中外化出并且与“自我”互相限制的一个过程中。
(二)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基于前人的理論和思想的思考和探索得出的。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现实存在,是所处时代的一定产物。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内容。显然,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就是产生于资本主义时期发展的年代,这一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经济重要转折点,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并不是马克思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历史的,也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随便想象,而是在细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过程是现实的,不是虚假的,是有理论依据的。资本的出现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资本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有着一种统治力量,这种资本的力量是抽象的,是无法控制的,也是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存在的最高标准。这个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充满了资本的蛮横,现存的所有都要听从于资本的控制。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只是在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消费。而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正是形成于随处不在的资本的这种无法控制的抽象统治中,这种统治力量是强大的。
二、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消费异化现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人;第二,资本家。在工人方面,雇佣劳动是资本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积累资本而存在和运转的基础,这一环节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工人。资本家雇佣劳动者,在自己的资本生产过程中,工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耗一定的资本所给予的生产资料,并把这些生产资料转换为劳动产品,使其劳动产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成为商品。马克思说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是被资本主义的消费所依附的,“它本身表现为生产的要素,即设定价值的要素”。[1]535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并不是创造了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生活物资,而是创造了满足资本家所需要的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工人用资本家对其付其金钱而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产生的货币去购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生活物质,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个人消费,仅仅是维持着自己生命的消费,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异化了。工人没有为自己活着,而是为资本家活着,自己的消费都被异化了,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个性,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想法。马克思交往的异化,“直接同别人的交往活动等等,成了我的生命表现的器官和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占有方式”[2]125在资本家方面,一定程度上来说,资本家是与工人一样的,因为资本家持续积累资本的过程,也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而去压榨,真正积累资本的原因是一直要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而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繁殖与扩张,不断地积累财富,也就是要达到资本的自行增值。即使,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另一部分也会用于资本的再扩张,整个过程对资本家来说也是异化的。另外,资本家绝对不会做任何不利于资本增值的举动,在市场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都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所以,资本家与工人是一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屈从于资本的权力下,从而造成了消费异化现象。 (二)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原因
工人和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消费,都产生了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现存社会的一切生产资料都归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马克思指出,拥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整个生产过程的终极目标,他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或者说是社会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增值价值,也就是资本的积累及其扩展。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获取无穷无尽的利润,以满足资本的需要。而工人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仅仅是他们用来交换的,不是发挥使用价值去使用的,资本家眼里只有其交换价值,根本不在乎商品本身是否真的适用,真的适合这个市场。资本通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获取利润,所有的万恶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确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根本原因。
2.科学技术的压迫
科学技术在任何时候,都备受关注。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技术是一个压榨人们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技术实现了对人的意识形态控制,人的意识形态此时是不自由的,不自觉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压迫,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神秘力量,换句话说,本质就是资本的力量。资本通过科学技术潜移默化地控制了人类。而在人的眼里,只有屈服两个字,没有任何的反抗,他们也不会有抵抗的心理,从而造成了消费异化现象。这种消费异化,人们是心甘情愿的,自愿去消费,心中无否定向度。在大众的认知中,科学仅仅就是一个技术, 本质是为人们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而存在的,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而存在的,是一个积极的存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原因之一也来自科学技术,它是资本控制人意识的一种媒介和手段。人在资本眼里,只是创造增值的工具,资本社会里没有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
3.个人独特性的丧失。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104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不能失去自己独有的特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没有自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个人的个性丧失,造成机械的肉体,没有灵魂,失去自我。对待事情也没有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变成了机器,失去了创造性,也不是有能动意识的人,更不会能动的去进行创造。在这种统治的社会里,被异化了,人没有对事物自觉评判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性与独立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仅仅变成了资本家的机器,为他们的需要而存在,而创造价值,从而失去了自我。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产生的异化,是人的对立面的异化,是对抗性的异己的力量。人在进行决定时,受异己力量的控制,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不能真正的听从自己的心做出决断。人的真正需要被埋藏,人的独特性丧失,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消费异化的形成原因。
4.广告传媒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资本的消费,是受统治的消费。在这种环境下,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资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和刺激人们的消费,进而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资本的操控,而且,人们是心甘情愿的,不是被迫的。资本的媒体手段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人们不再是真实的自己,失去了独特的自己,而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被无情的利用。消费者在这种环境里,也是毫不知情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无形地控制了,一些广告媒体的包装,一些广告信息都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人的虚荣需要,让人的虚荣心越来越大,让人本不需要的东西,不必要买的东西,也会自愿地去购买。也就是说,人也丧失了自己的独特性,变成随意操控的增值工具,这也是资本家地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获取额外的利润,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马克思表示,广告媒体对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影响不可忽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考虑自己的生存需求,而是更在意那些对自己可有可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非必需的。因此,人的消费受广告媒体的影响,也就是受资本的统治,广告只不过是一个媒介。
(三)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解决
如同前面所说,资本家压迫雇佣劳动来获取剩余价值,借此获得利润。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只在乎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对生产资料等的私自占有,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现象愈来愈明显。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之源,建立共产主义,才能消除异化。资本家不在意商品的使用价值,只在乎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是否被成功的交换和成功的售出,只要这一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错误,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就会一直处于自我增值的状态。马克思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对抗资产阶级,工人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同时,也是反抗资本主义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才算是一个理论家。[6]但是,要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额就必须通过革命这一手段来实现。共产主义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义,工人的劳动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肉体活着而创造所需要的资料,二是有个性的需要,是真正的需要。商品也不是资本家用来交换获取财富的简单交换,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商品的使用价值会更加得到重视。因此,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才能根除。
三、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指出了消费异化使人丧失了独特性,丧失本质,人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也就是说,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真正的需要去消费,而不是虚假的消費,要以自己的生存生活的真实需要为前提,去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要从考虑人的需求,价值以及出发点,从人的角度出发,切实保障人的一切利益。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警醒世人,消费要满足人的需要。个体在资本的统治下失去了独立性,资本在生产商品时,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得巨额的利润,丝毫不会在意人的需要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生产出的满足人真正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会生产出人不需要的产品,让人去购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资本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值。如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并不一定带来消费异化,因为消费异化还与社会制度有不可分开的联系。[4]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在寻求增殖时产生的巨大动力,而且还要激发人们要学会通过市场来获取满足自身的利益。不能脱离人的本质,也不能脱离人的真正的需要,要把资本的增值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这样一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观念。 (二)有助于创造科学的消费环境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有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消费市场环境。消费主义的观念和态度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的消费手段是一种扩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难以逃脱资本逻辑的操纵,这种力量是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现象是最为明显的。因此,科学的消费环境对人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要以人真正的需求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给予市场启示,创造合理的科学消费环境,让人远离异化消费的吞噬,让人们能做个性的与真实的自己。进行科学的消费环境创造,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可见,消费环境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三)有助于引导合理的消费方式
消费异化让消费者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被资本家的一些手段所蒙蔽。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有助于引导人们合理的消费方式,也就是说,让人们不去盲目的购买自己不是真正需要的商品,进一步说,就是虚假的消费。如今的消费社会中,购物机器可以用来比喻人,人是非理性的。[5]虚假的消费就是说人是机器的,仅仅是肉体的存在,不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实践的主体,是失去了自我存在性的。当前,合理的消费方式有助于人自身的真正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环境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异化使人的一切消费方式变得不合理,这样一来,会扰乱市场本身的运转规律,让资本家更加猖狂。因此,引导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
(四)有助于形成辩证思考的消费思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异化现象无处不在。学会辩证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在消费异化的社会中,要考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事物的本质上真正的认识对象,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的真正需求,从而去冷静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异化消费让人的思维混乱,忘记自己的真正需要,盲目崇拜和跟风自己本不需要的一些东西,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获取利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去进行交换,以此实现资本增值和价值增值,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在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社会下,要学会总觉得进行辩证思考,以获取自己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不被表象所蒙蔽。辩证思考的消费思维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马克思指出,资本是“万恶之源”,是一种绝对力量的存在,为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而存在。也就是说,资本是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存在的最高标准,同时,也是一种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资本要获得利润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和积累。剩余价值的存在也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而存在的,不是以人的出发点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不考虑人真正的需求的,不去想人到底是需要什么,他們仅仅是为了资本而服务的,完全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增值而服务,也是自私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消费本质上就是一种异化消费。尽管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不是针对现在的,而是针对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阐发的马克思以资本为中心范畴对资本主义消费活动展开的分析与批判。但是,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在当代依然适用,对加快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摆脱消费异化的困境,以及实现消费的以人为本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孙爱真.消费异化回归生态本位的逻辑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2).
[5]许翠芳.现代性语境中人的消费异化及善治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6]赵义良.消费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J].哲学研究,2013,(05).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消费异化;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49-04
资本的终极目标一直都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增值,而随着资本逻辑对劳动异化的入侵,消费领域扩大,异化现象随之出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随之,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进而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就日益扩大,消费异化就呈现出强势。因此,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对异化消费问题的正确认识也变得很重要。
一、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形成来源及其背景
(一)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异化”这一概念最开始不属于哲学范畴,而是在局限的政治学领域使用,一直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个时期,才是真正到了哲学的时代,简单说,“异化” 被看成是主体和客体的颠倒,即主体生产的结果变为对立方面,即变成异己的力量,从而反过来奴役主体,开始统治主体,与原来的主体与客体的正确关系向背离。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主要是基于黑格尔、费尔巴哈,还有费希特这些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异化思想上产生的。黑格尔将其“绝对精神”外化为其他,即人类社会与自然两个方面,最后回归到精神,他整个哲学体系都有着异化的影子。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形成是基于黑格尔的提供的丰富的异化思想理论资源,对马克思的理论具有很大影响。而费尔巴哈是建构了自己的宗教异化理论的,他的宗教异化思想认为是人的头脑幻想出的上帝,上帝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被想象出来的,但是,被幻想出的上帝被人们赋予了非常完美的形象,没有任何的瑕疵,而人们相信它,对它充满了尊敬,也有畏惧。这样一来,上帝就成了与人远离的异己力量,成了对立面的异己力量,并且反过来统治和支配着人们,同时,费尔巴哈的思想为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批判精神奠定了基础。最后,费希特也是最先把“异化”思想引进哲学领域的哲学家,而他的“外化”概念是蕴含了“异化”思想的,但是,他没有直接使用“异化”两个字。费希特哲学的核心是“自我”,也就是说,“自我”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根本。他的异化思想是表现在“自我”的对立面,即“非我”从“自我”中外化出并且与“自我”互相限制的一个过程中。
(二)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基于前人的理論和思想的思考和探索得出的。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现实存在,是所处时代的一定产物。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内容。显然,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就是产生于资本主义时期发展的年代,这一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经济重要转折点,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并不是马克思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历史的,也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随便想象,而是在细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过程是现实的,不是虚假的,是有理论依据的。资本的出现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资本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有着一种统治力量,这种资本的力量是抽象的,是无法控制的,也是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存在的最高标准。这个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充满了资本的蛮横,现存的所有都要听从于资本的控制。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只是在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消费。而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正是形成于随处不在的资本的这种无法控制的抽象统治中,这种统治力量是强大的。
二、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消费异化现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人;第二,资本家。在工人方面,雇佣劳动是资本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积累资本而存在和运转的基础,这一环节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工人。资本家雇佣劳动者,在自己的资本生产过程中,工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耗一定的资本所给予的生产资料,并把这些生产资料转换为劳动产品,使其劳动产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成为商品。马克思说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是被资本主义的消费所依附的,“它本身表现为生产的要素,即设定价值的要素”。[1]535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并不是创造了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生活物资,而是创造了满足资本家所需要的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工人用资本家对其付其金钱而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产生的货币去购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生活物质,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个人消费,仅仅是维持着自己生命的消费,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异化了。工人没有为自己活着,而是为资本家活着,自己的消费都被异化了,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个性,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想法。马克思交往的异化,“直接同别人的交往活动等等,成了我的生命表现的器官和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占有方式”[2]125在资本家方面,一定程度上来说,资本家是与工人一样的,因为资本家持续积累资本的过程,也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而去压榨,真正积累资本的原因是一直要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而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繁殖与扩张,不断地积累财富,也就是要达到资本的自行增值。即使,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另一部分也会用于资本的再扩张,整个过程对资本家来说也是异化的。另外,资本家绝对不会做任何不利于资本增值的举动,在市场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都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所以,资本家与工人是一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屈从于资本的权力下,从而造成了消费异化现象。 (二)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原因
工人和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消费,都产生了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现存社会的一切生产资料都归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马克思指出,拥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整个生产过程的终极目标,他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或者说是社会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增值价值,也就是资本的积累及其扩展。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获取无穷无尽的利润,以满足资本的需要。而工人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仅仅是他们用来交换的,不是发挥使用价值去使用的,资本家眼里只有其交换价值,根本不在乎商品本身是否真的适用,真的适合这个市场。资本通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获取利润,所有的万恶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确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根本原因。
2.科学技术的压迫
科学技术在任何时候,都备受关注。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技术是一个压榨人们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技术实现了对人的意识形态控制,人的意识形态此时是不自由的,不自觉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压迫,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神秘力量,换句话说,本质就是资本的力量。资本通过科学技术潜移默化地控制了人类。而在人的眼里,只有屈服两个字,没有任何的反抗,他们也不会有抵抗的心理,从而造成了消费异化现象。这种消费异化,人们是心甘情愿的,自愿去消费,心中无否定向度。在大众的认知中,科学仅仅就是一个技术, 本质是为人们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而存在的,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而存在的,是一个积极的存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原因之一也来自科学技术,它是资本控制人意识的一种媒介和手段。人在资本眼里,只是创造增值的工具,资本社会里没有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
3.个人独特性的丧失。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104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不能失去自己独有的特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没有自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个人的个性丧失,造成机械的肉体,没有灵魂,失去自我。对待事情也没有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变成了机器,失去了创造性,也不是有能动意识的人,更不会能动的去进行创造。在这种统治的社会里,被异化了,人没有对事物自觉评判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性与独立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仅仅变成了资本家的机器,为他们的需要而存在,而创造价值,从而失去了自我。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产生的异化,是人的对立面的异化,是对抗性的异己的力量。人在进行决定时,受异己力量的控制,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不能真正的听从自己的心做出决断。人的真正需要被埋藏,人的独特性丧失,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消费异化的形成原因。
4.广告传媒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资本的消费,是受统治的消费。在这种环境下,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资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和刺激人们的消费,进而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资本的操控,而且,人们是心甘情愿的,不是被迫的。资本的媒体手段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人们不再是真实的自己,失去了独特的自己,而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被无情的利用。消费者在这种环境里,也是毫不知情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无形地控制了,一些广告媒体的包装,一些广告信息都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人的虚荣需要,让人的虚荣心越来越大,让人本不需要的东西,不必要买的东西,也会自愿地去购买。也就是说,人也丧失了自己的独特性,变成随意操控的增值工具,这也是资本家地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获取额外的利润,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马克思表示,广告媒体对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影响不可忽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考虑自己的生存需求,而是更在意那些对自己可有可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非必需的。因此,人的消费受广告媒体的影响,也就是受资本的统治,广告只不过是一个媒介。
(三)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解决
如同前面所说,资本家压迫雇佣劳动来获取剩余价值,借此获得利润。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只在乎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对生产资料等的私自占有,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现象愈来愈明显。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之源,建立共产主义,才能消除异化。资本家不在意商品的使用价值,只在乎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是否被成功的交换和成功的售出,只要这一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错误,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就会一直处于自我增值的状态。马克思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对抗资产阶级,工人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同时,也是反抗资本主义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才算是一个理论家。[6]但是,要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额就必须通过革命这一手段来实现。共产主义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义,工人的劳动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肉体活着而创造所需要的资料,二是有个性的需要,是真正的需要。商品也不是资本家用来交换获取财富的简单交换,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商品的使用价值会更加得到重视。因此,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才能根除。
三、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指出了消费异化使人丧失了独特性,丧失本质,人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也就是说,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真正的需要去消费,而不是虚假的消費,要以自己的生存生活的真实需要为前提,去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要从考虑人的需求,价值以及出发点,从人的角度出发,切实保障人的一切利益。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警醒世人,消费要满足人的需要。个体在资本的统治下失去了独立性,资本在生产商品时,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得巨额的利润,丝毫不会在意人的需要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生产出的满足人真正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会生产出人不需要的产品,让人去购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资本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值。如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并不一定带来消费异化,因为消费异化还与社会制度有不可分开的联系。[4]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在寻求增殖时产生的巨大动力,而且还要激发人们要学会通过市场来获取满足自身的利益。不能脱离人的本质,也不能脱离人的真正的需要,要把资本的增值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这样一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观念。 (二)有助于创造科学的消费环境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有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消费市场环境。消费主义的观念和态度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的消费手段是一种扩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难以逃脱资本逻辑的操纵,这种力量是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现象是最为明显的。因此,科学的消费环境对人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要以人真正的需求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给予市场启示,创造合理的科学消费环境,让人远离异化消费的吞噬,让人们能做个性的与真实的自己。进行科学的消费环境创造,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可见,消费环境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三)有助于引导合理的消费方式
消费异化让消费者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被资本家的一些手段所蒙蔽。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有助于引导人们合理的消费方式,也就是说,让人们不去盲目的购买自己不是真正需要的商品,进一步说,就是虚假的消费。如今的消费社会中,购物机器可以用来比喻人,人是非理性的。[5]虚假的消费就是说人是机器的,仅仅是肉体的存在,不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实践的主体,是失去了自我存在性的。当前,合理的消费方式有助于人自身的真正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环境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异化使人的一切消费方式变得不合理,这样一来,会扰乱市场本身的运转规律,让资本家更加猖狂。因此,引导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
(四)有助于形成辩证思考的消费思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异化现象无处不在。学会辩证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在消费异化的社会中,要考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事物的本质上真正的认识对象,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的真正需求,从而去冷静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异化消费让人的思维混乱,忘记自己的真正需要,盲目崇拜和跟风自己本不需要的一些东西,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获取利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去进行交换,以此实现资本增值和价值增值,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在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社会下,要学会总觉得进行辩证思考,以获取自己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不被表象所蒙蔽。辩证思考的消费思维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马克思指出,资本是“万恶之源”,是一种绝对力量的存在,为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而存在。也就是说,资本是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存在的最高标准,同时,也是一种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资本要获得利润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和积累。剩余价值的存在也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而存在的,不是以人的出发点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不考虑人真正的需求的,不去想人到底是需要什么,他們仅仅是为了资本而服务的,完全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增值而服务,也是自私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消费本质上就是一种异化消费。尽管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不是针对现在的,而是针对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阐发的马克思以资本为中心范畴对资本主义消费活动展开的分析与批判。但是,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在当代依然适用,对加快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摆脱消费异化的困境,以及实现消费的以人为本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孙爱真.消费异化回归生态本位的逻辑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2).
[5]许翠芳.现代性语境中人的消费异化及善治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6]赵义良.消费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J].哲学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