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术融合:初中古诗文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国语学科教育的融合,是将信息技术与国语学科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中的工具与学科所需的教学与学有机地一体化,提高国语教育的效率,改善中学古诗文的教育效果建立初中古诗文高效发展的新课堂。在具体的分析环节,笔者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归集和整理,同时进行了一些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谈谈融合多技术的中学古诗文教育的好处。
  一、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多技术的融合可以用来革新国语古诗文教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师听课的工具,其中尤其关键的内容就是在古诗文教学当中积极导入信息技术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和对接,并表达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文言文课上,为了营造紧张有序的氛围,让学生有效率地记忆,积累文章的实用知识、单词和文章的翻译技术等,利用计时器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反复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速度,让无聊的文言教室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效率。
  为了刺激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提出了探究问题后,我经常使用蒙层等实用的小技巧,在学生解答出现的过程中,怀着期待的心情比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让学生在这种消除等待过程中感受到小有成果。
  二、有利于完善教学结构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十分明晰的看出,很多文言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在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严重局限了学生们自身实践能力的优化,为此说,采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课程。有利于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室,也可以为教育结构框架的优化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木兰诗》时,为了把枯燥的课文翻译变成学生乐于操作的课堂环节,我抛出要求翻译的重点词句后,使用了互动课堂的倒计时、随机抽人、高拍仪等工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生生互动活跃有效,老师仅仅担当组织课堂的粘合作用,教师并不再是学习的核心和根本,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教学、虚拟教学方式逐渐朝着主动教学、体验教学的方向转移转化。可以说,课程改革的优化实施,也让学生们对学习变得更加热情。
  三、有利于延伸教學空间
  将语文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进行高度整合,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学习重点,还要求学生会学习。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自主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问题的积极探索,实现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在网络环境优势作用彰显的背景之下,还可以利用一些图文资料展示或模拟现实,使学生进入原位问题的环境中从而可以让他们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分析,对学生探索知识的自主性的培养是很好的。学习的环境氛围越宽松,学生们受到的局限和制约就会越小,他们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四、有利于拓展能力层次
  多技术融合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打破空间上的局限。无论是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的内容,学生们都可以自主选择,甚至可以自己去进行情景的创设。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差异化教学的实现打下基础,让学生们的优势得到发挥。教师可以创设翻转课堂、聊天室,创设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学习空间。
  多技术融合又有利于开拓学生学习的时空,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打破空间上的局限,在学习的具体实施当中,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小跟班”,而是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教师进行积极交流,和同学进行分小组地交流。主要一来,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能力、不同基础的学生去创设不同的环境、安排不同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实现网络的优势作用,在畅通无阻的信息传输环境之下,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有利于启迪学习思维
  多技术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们的思维发散是十分有益的,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支撑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把抽象的文言知识点和晦涩的文言现象通过图片、声音等创设的情景形象化,同时能够让变色、平移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重点、理解文意、启迪思维。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力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期刊
学校是小区开发商配套兴建的,由于小区建设的原因,学校与小区被闲置的工地间隔开来,空地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日渐增多,为是否多开一扇连接小区和学校之间的门引发了学校与小区家长之间的矛盾。作为校长,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把它作为家校沟通和实施德育的契机,借“不能开的门”成功开启了家校良性沟通之门,为家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一天,我听到值班门卫反映:
期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自我责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优秀品德。当今,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往、交流,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经常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加上学校又缺乏感恩教育,造成他们麻木冷漠,对老师、对同学、甚至对周围的很多事情漠不关心,缺乏感恩之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还要从社会
期刊
一、启动思维:依托挑战性问题  (一)以残缺问题引发冲突  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认知的冲突,当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的结构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活跃状态。教师应该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聚焦他们的学习经验,故意设计一些不够“健全”的残缺性问题或多种答案的问题,激起认知冲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我这样出示:“卫星运行21圈要多少分钟?”这样一道信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把枯燥、乏味的习作教学变得有趣味,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读写的能力。  一、悦读积累,领悟提升  目前大多数学生中,喜欢接触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而对文字的阅读兴趣不浓。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除了组织佳作推荐、名著赏析等常用方法外,还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去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只要与孩子有了共同
期刊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是国内新兴的、前沿的教学应用模型,该模型指出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环节,即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其中建构环节是课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如何有效地建构课堂内容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前概念转化策略  1.前概念的特点  课堂中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三个特点。其一,隐蔽性。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暴露出来。其二,顽
期刊
优质的提问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分享”的深度学习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还对学生思维的生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设计优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深度学习。   一、教学过程回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板书分数):“读一读,你们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开启分数学习之旅。”   (二)问题引
期刊
初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立足于课内文言文,但又不囿于教材之内;立足于课堂之内,但又延伸于课堂之外的教学形式。它以教材为起点,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策略。“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拓展古文阅读的外延,它致力于重构古诗文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对教材的重新编排整合,转变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达到提升课堂教学
期刊
由“STEAM”理念设计的系列课程,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强调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鼓励幼儿积极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有效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升STEMA教育效果,幼儿园可从以下四方面优化STEAM教学。  一、教师思考在先,幼儿行动在先  教师应该注重在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研究如何建设切合生活实际的科学课堂,强调在开放的科学课堂中,问题来源于孩子,由幼儿提出问题,再由幼
期刊
“游戏进课堂”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是传统“寓教于乐”的新发展。轻松的游戏,可以使孩子始终精神兴奋、状态活跃,在快乐玩耍中获得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能很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發展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任用。  一、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