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日益得到學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走访,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策略,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策略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科目,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要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家长的期待,我们必须弄清楚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
  一、某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以某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等方式,弄清楚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本文课题研究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对师生开展走访谈话等形式。调查面向某市15所公立小学的3200名学生,发放问卷3200份,收回2880份,回收率为90%,回收的问卷经查看,均填写正规,且符合实际,有效率为100%。
  二、结果分析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直观,本文所调查的数据均采取了四舍五入的方法,舍弃小数,只取整数。通过调查数据汇总,结合走访谈话情况,得出了如下分析结果:
  (一)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态度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认为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其中6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这门课程很重视,23%的学生认为重视,剩余16%的学生认为不重视。因此,总体上讲,某市所调查的小学还是非常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对于不重视的小学,学校主要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
  (二)道德与法治在小学课程中的排位
  1.道德与法治课的排位
  按照被调查小学现有的8门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自然与科学、音乐、道德与法治,开展教学地位排序,得出如下结果: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各学校的教学地位在一半以上的学校中位于第三平台。其中,位于第一平台的为语数外,第二平台的为美体音,第三平台的为自然与科学和道德与法治,这也是当前各学校各课程教学地位排名的一种普遍现象。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少数小学中位于第二平台;没有一个学校将其列入第一平台。
  2.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反映
  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还发现,被调查小学中30%的学生很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程,57%的学生喜欢,13%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原因是: 1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生动,2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55%的学生认为可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8%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喜欢这一门课程。
  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原因是: 认为授课教师讲课不好,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占20%;认为没有语文、数学、外语等三门主课重要,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占13%;认为家长不重视,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占40%;认为这门课太抽象,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占15%;因为其他原因的存在,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占12%。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某市被调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当然,这离不开教委、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还是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有些学校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虽然新课改已经向全国中小学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认同,但是,通过调查走访依然可以看到,有些小学发展素质教育还不够充分。个别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重视语数外三门主课,对其他课重视不充分的现象。
  (二)教师教学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教学的思路应该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掌握易懂知识及所学内容;教师课内精讲延伸,让学生通篇掌握吸收所学内容;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展延伸学生的能力。但是,调查走访结果表明,在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满堂课讲,学生听和记的现象。存在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能够考出好分数就行的现象,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存在,教师很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
  (三)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13%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感兴趣,而这类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也包括了家长重视语数外成绩方面的原因,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纳入学生的总体成绩,但是,依然有些家长认为这门课没有语数外重要,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四、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理念,是抓好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小学教育是启蒙人才的特殊阶段,也是最易塑形的重要阶段,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按照全面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分析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向德、法兼备方向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法治层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法兼备的人才。
  (二)抓好业务学习,提升品德修养
  从科目的字面理解,我们也能看出其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基本内涵,这门课程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已经有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增强教学的效果。
  因此,授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真学习他人教学经验,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道德教学和法治教学本就抽象,如何能深入浅出地将知识灌输进学生们的头脑中,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提高道德素养和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身教、言教相统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为例,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孕育生命”来体现,比如引导学生联想孙悟空、葫芦娃是怎么出生的,想想自己是怎么来的,分享一下自己听爸爸妈妈讲述的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从而体会生命的不易,体验一下当妈妈的艰辛。教师通过课本知识和防溺水、防触电等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科目,必须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在家校一体的共同教育格局下,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德法兼备的素质,成就国家未来栋梁之材。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学校的特色。我校在创建过程中,主动选择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注重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发展,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学校特色 改革与发展 策略与思考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名片,是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学校的特色。如何创建办学特色成为我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当前我校特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校的办学
【摘 要】当下学生正是陶冶情操、培养习惯、强健身体、吸收知识的黄金时代,他们经过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校园洗礼,是否健康成长,能否适应当今社会至关重要。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好他们应是当务之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成才、成人。  【关键词】压力 挫折 健康 成长  一、当下学生的多重角色  (一)升学竞争的“受害者”  现代教育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并不断呼
【摘 要】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观念,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师生是这个系统内的生命个体,教学互动则是师生在系统内的生命活动。基于生态课堂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力求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让师生在课堂环境中生成各种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呈现出自由、理想以及发展的生命样态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生态课堂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愈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交往互动。特别是在小
【摘 要】全科阅读是落实美育的最佳途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阅读属性,都蕴藏着学科本身独有的美育属性,彼此之间形成美育的合力。学校制定美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美育的监督指导机制,为师生搭设教学展示的各种平台,促进美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全科阅读 美育属性 评价标准 监督指导机制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感
【摘 要】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开发了“思源”德育课程和开展了“思源”德育活动,在育人的各环节、各方面坚持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使“思源”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词与主方向”。  【关键词】“思源”德育 立德树人 德育课程  一、知微知章,挖掘“思源”之内涵  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是笔者一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知识的拓展不仅来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需要走出课堂。南郊小学通过“阳光万步行”研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获取知识、践行社会公德,学会文明游览,培养互勉互助、讲究卫生、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同时要了解家乡名人,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研学活动 区位优势 课程建設  南郊小学所处的太仓市科教新城是娄东文化发源之乡,也是
【摘 要】数学实验虽已推行多年,但提升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意识仍是目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了解学生前概念、记录学生实验轨迹及外显学生实验所获这三个方面,设置了集实验前测单、实验探究单和实验后测单为一体的数学实验学历案,以期能提升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意识。  【關键词】数学实验 实验学历案 主动意识  小学数学实验是一类借助一定的物质器材或技术手段让学生进行数学化操作的探索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