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的环节、加强教学反思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那应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行为,教学是教师精心准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有效发生。作为教师应更新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精心准备教学,准确把握目标。教材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要盲目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盲目深化和拓展内容,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的准确,就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对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问题、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对以前学习的与本课时有关的知识是否记忆犹新,做到心中有数;对哪些方面还可能出现疑难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还有哪些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才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关键,主要包括:
1.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切不可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课件直接使用。
2.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从化学的教学特点来看,在导入新课、难点突破时应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例,化学史上的故事,与化学有关的热门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述化学反应与能量时结合神八发射视频引入。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遵循合理和适度的原则,不可盲目引入,不可过多、过滥。
3.创设设疑导学 。课堂学习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创设设疑导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1)设疑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设计垫下脚、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问,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2)设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设计的问题要依据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要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利于解决本课时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切忌漫无目的的提问。(3)设疑必须使用科学用语。课堂设疑用语要尽量生动、活泼,但一定要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设疑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契可夫曾经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设疑要有助于思想情操的陶冶,要富有启发性。
4.提高检测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随堂检测。选择典型例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以便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外精选练习,设计探究性的、开放性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智力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 “遗憾的艺术”,教师要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大致分为如下两类:
1.教学前反思。备课之前要做到结合化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独立设计教学过程。然后再结合有关的备课资料及集体备课中的经验之作和教学中的捷径。在对比中反思自己的备课,找出最佳的上课方案。
2.教学后反思。课后,对上课情况及时回顾、反思。如:思考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那应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行为,教学是教师精心准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有效发生。作为教师应更新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精心准备教学,准确把握目标。教材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要盲目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盲目深化和拓展内容,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的准确,就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对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问题、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对以前学习的与本课时有关的知识是否记忆犹新,做到心中有数;对哪些方面还可能出现疑难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还有哪些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才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关键,主要包括:
1.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切不可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课件直接使用。
2.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从化学的教学特点来看,在导入新课、难点突破时应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例,化学史上的故事,与化学有关的热门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述化学反应与能量时结合神八发射视频引入。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遵循合理和适度的原则,不可盲目引入,不可过多、过滥。
3.创设设疑导学 。课堂学习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创设设疑导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1)设疑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设计垫下脚、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问,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2)设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设计的问题要依据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要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利于解决本课时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切忌漫无目的的提问。(3)设疑必须使用科学用语。课堂设疑用语要尽量生动、活泼,但一定要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设疑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契可夫曾经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设疑要有助于思想情操的陶冶,要富有启发性。
4.提高检测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随堂检测。选择典型例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以便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外精选练习,设计探究性的、开放性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智力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 “遗憾的艺术”,教师要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大致分为如下两类:
1.教学前反思。备课之前要做到结合化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独立设计教学过程。然后再结合有关的备课资料及集体备课中的经验之作和教学中的捷径。在对比中反思自己的备课,找出最佳的上课方案。
2.教学后反思。课后,对上课情况及时回顾、反思。如:思考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