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方面,当前教育界将两者的融合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融合,不仅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格品质以及审美能力,而且也为低段学龄的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为今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打下了重要基础,有利于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融合
  语文作为一门集语言、文学以及文化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人文社会中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本身具有社会文化性,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采取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语文与传统文化本身就有一定的融合性,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诗歌、诗词、诗文等。为了进一步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以课本中的知识为基础,还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教材《端午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端午节方面的传统文化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利于教师抓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1.利用课本进行传统文化融合
  小学语文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其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重点内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因此,利用古诗词融合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关课堂情景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时,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相关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学习《端午粽》一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教学资源,比如粽子的图片、实物等,通过粽子的展示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粽子的形态,进而通过分组,进入“学生家人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讨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朗诵教会学生《端午粽》一文的文字知识,再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进而引申到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的意义上,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也感受到“思故乡,盼团圆”的深刻情感。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有所忽视。又因为教师深挖语文课本不够彻底,从而导致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这一环节不够理想。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猜字谜》一课时,教师在进行字谜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博大精深的汉字发展过程融入到教学中,比如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在字谜讲解中穿插故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前瞻性,结合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走向对现在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等进行创新与改善。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寻求教学方面的突破。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情境、分层引导以及思维导图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3.扩大教材资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该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寻求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站上的资料库搜集大量的材料,比如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从而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三字经》中“人之初”一节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各种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以此扩充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播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和家长沟通,借助家长帮助,使学生对毛笔、砚台以及宣纸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有所了解并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安排类似“毛笔字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参与中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字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根植于语文本身所带有的传统文化知识,然后,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莉《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时代教育》2018年第12期。
  [2] 张文刚《试论传统文化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结合对策》,《新课程(上)》2017年第11期。
  [3] 于新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才智》2018年第27期。
  [4] 王益坚《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名师在线》2019年第1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做好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提问技巧的应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提问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语文学科有很多和美术学科相联系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小学美术 融合策略  绘本由图片和文字两个要素组成,绘本里有大量图片,这就是美术学科的要素,同时绘本又能讲故事,教会人生活的道理,这就为语文科目的教学带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笔下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谓早春的绵绵细雨使都城西安的百姓如同喝了酥油茶那样滋润。远看浅绿、近视鹅黄的小草,比起暮色四月百般红紫的鲜花芳草和杨花榆荚不知胜过多少倍!齐梁间著名文人丘迟笔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是粗线条的勾勒。而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像一部多媒体视频,把一个个初春的美景,分镜头似地
摘 要: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很多史料,有效将这些史料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扩充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以“新式教育的发端”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史料 高中历史 新式教育的发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5  一、课堂导入  大量实践表明,历史教学较为枯燥,
摘 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目标。换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课程,同时还应重视其他课程。其中,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
摘 要:当今时代,随着国内各个教学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探索实现此理论的教学策略,并且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围绕着初中语文教学,分析“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运用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创新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逐步渗透于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其中,“简约对话”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被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老师与家长的认可。于是,教育者将“简约对话”这种教育方法进行了推广。“简约对话”教学方式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它使中学历史知识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中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历史成绩,提升了综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了填补核心素养课题实践案例的空白,本文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思考”为题,结合四年级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深入探究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提出有效优化措施,并针对优化措施的可行性与具体成效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核心素养的推行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优化措施  高
摘 要:记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曾这样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一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懂行”的老师呢?其实,没有哪个老师不竭尽全力对待学生的,但美好的愿望不一定给学生带来最好的结
摘 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历史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在历史核心素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时空观的建立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变迁、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认知,有效提升教师历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