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 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 3.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遵循合理性原则
  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数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这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1. 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
  为学习新的课题内容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以在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 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学习乘方的时候,可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宰相治理国家有方,在他退休时国王为表彰他,要满足他一个要求. 宰相提出的要求是国王在棋盘格中放稻谷,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个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一直到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稻谷. 国王笑他傻,就要这一点稻谷. 后来发现把全国的稻谷给他都不够.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既怀疑,又不知如何入手,那么在学习乘方时注意力自然集中.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注意选取事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鍵是要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能够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 既可以从已有生活经验正面出发,也可反其道而行之.
  如在抛硬币研究随机现象时,掷的三次都是正面,问:第四次是不是一定是反面?许多学生开始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或可能性非常大. 经大量实验后,发现出现正面的机会和反面的机会各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造成冲突. 实际上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对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正迁移还是有大量实例存在,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 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3. 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 ”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4、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内容时,不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我们学过减数不能大于被减数,现有这样一道题:上海某日最高气温为10℃,夜晚由于寒流入侵,气温骤降了15℃. 请同学们求出寒流入侵后的气温.这样通过实际问题与原有知识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的不完整性,从而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在遇到多重事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的时候,对于学习生活便可能会产生倦怠的感觉,而且随着其反应的强度,学业倦怠水平也会呈现不一样反应,在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时候,其倦怠水平会相应的减少,团体的辅导干预对职业院校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选择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学生学业倦怠水平。  【关键词】学业倦怠 影响因子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GoogleEarth确定人工增雨预设阵地,使增雨防雹火箭飞行轨迹以及落区远离村庄、集市、油库、仓库、输电线路等,尽可能避免火箭异常坠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美术通常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学生往往都喜欢上美术课,如此看来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实则不然,很多学生不是对美术本身感兴趣,而是喜欢美术课堂的相对宽松的氛围,而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美术教学
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场所[1]。这需要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关注、引导、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故有经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感受领悟数学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同时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亲身实践解决问题,进而使其智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由此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数学课堂从单一枯燥乏味走向富有平等的尊重、
【摘要】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同时竞争也在加大,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办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为解决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本文从制定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师引进机制、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薪酬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民办高职院
在新课程中,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但是教材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随意的,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创造性地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原则  1. 统揽全局,整体把握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才
【摘要】复习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所以做好复习教学工作成为很多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高中数学的复习教学更是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是否能够顺利地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下文中笔者着重就如何扎实好知识复习进而提升复习的效率进行一个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历来为数学教师所重视,而寻找到有效的、好的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异常重要.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1. 游戏激趣  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一些数学小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减轻学习的压力,还能在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链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游戏中,儿童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精神. 如低年级开展的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游戏,中年级经常用扑克牌开展算“ 24点”,比一比谁是优胜者,能很有效地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力提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成为了重要的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品德的主阵地,本文旨在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渠道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途径  在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