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老师错了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教师,一直以“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座右铭。
  泽泽是个大班的男孩子,父亲是海员,经常不在家,母亲对他的管教较为严厉。记得那天是星期一,幼儿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我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将活动室整理得整整齐齐,希望自己班能在这次活动中脱颖而出。那天。泽泽也来得特别早,看他在区角里玩,我轻轻地提醒他:“玩完游戏要把材料放回原处,等会有客人老师来班上。小朋友要表现好哦!”泽泽向我笑了笑,继续玩着。不一会儿,有个孩子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泽泽把美工坊的玩具都用剪刀剪碎了。”我刚想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就听见“轰”的一声。玩具柜被泽泽推倒了,玩具撒了一地。孩子们一哄而上去捡玩具,活动室里顿时乱作一团,而泽泽却高兴地叫着、跳着。我生气地对他说:“今天,我要找你妈妈。”泽泽顿时不叫也不跳了,低着头,偷偷地看着我,小声地对我说:“老师,不要告诉我妈妈。”在气头上的我并没有理他。下午离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泽泽妈妈,泽泽妈妈生气地对泽泽说:“你太调皮了,妈妈不要你了。”说完转身就走。泽泽哭喊着追了上去。看着泽泽母子俩离去的背影,我有点难受。
  第二天。泽泽来幼儿园时跟平时不太一样,没有了爽朗的笑声,只见他轻轻地来到我面前,低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听你的话了,妈妈说如果不听话,让老师打电话给她,妈妈就不要我了。”我便说:“那好吧。老师原谅你昨天的错误了,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那天的主菜是糖醋排骨,我知道泽泽不爱吃,便悄悄地观察他。泽泽一直吮着筷子,眼巴巴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能不吃肉吗?”我淡淡地回了一句:“不可以。”只见泽泽用筷子在肉上戳洞,肉由大块变成了小块,我以为他能吃掉小块的肉,心里还暗暗高兴。没想到,趁我不注意时,泽泽将肉全丢在地上,还用脚踩。当我回头看他的时候。他身边的那块地已经脏得不能看了,保育老师把地板打扫干净,重新给泽泽盛了饭菜,结果泽泽又把肉丢到了垃圾桶,甚至在水池里也有泽泽丢弃的食物。我强忍着火气对泽泽说:“妈妈说过了,泽泽表现不好就不要他了。那老师把泽泽带回家吧。老师会做大块的肉给泽泽吃,帮助泽泽改掉不吃肉的习惯。”泽泽看了看我,说:“妈妈不知道我今天表现不好,一会儿会来接我的。”还坏坏地对我笑。见状,我拿出手机,假装打电话。泽泽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他呆呆地看着我。我故意说:“泽泽妈妈吗?我是泽泽老师,今天泽泽在幼儿园里浪费粮食了,怎么办啊?什么?你不来接他了,我把泽泽带回家吧,等他改掉了坏习惯你再来接他……”我一边说一边看泽泽的表情。只见他嘴角动了一下,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等我把手机收起来的时候,他“哇”的一下大哭了起来,然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吃完了对我说:“老师,让妈妈来接我好吗?”我说:“你已经把饭菜都吃完了,我会叫妈妈来接你。”之后,每到吃不爱吃的食物时,泽泽总是看着我,自觉地说:“老师,我今天一定把它吃完,不要打电话给妈妈。”
  之前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我帮助孩子改掉了挑食的习惯,可是泽泽每次吃饭时害怕、无助的表情让我揪心,我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孩子的老师,希望孩子吃好、喝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感受。因为我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使孩子感到恐惧和焦虑。后来我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泽泽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件事时刻提醒我要换位思考,高度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浙江这块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大地上先后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等一系列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这些凡人英模、“身边好人”在平
2013年6月18~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和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协办的首届中国未来学前教育家论坛暨中国教育学
当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将教学描述为“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相关研究表明,高密度的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活动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幼儿数学认知发展与数学学习的成效。那么,怎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呢?可以说,能够成功达成目的的提问是有效的。教师提问的目的一般有三种:明确数学任务、澄清数学概念和促进表达与交流。从
小杰长相俊逸,不幸的是他患有先天性脑瘫痪,不能自如地行走,口齿也不太清楚。面对小杰。我们的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二话没说就接纳了他,还同意让他奶奶陪读。在之后与小杰的相处中,我们还发现小杰不但行走困难、口齿不清,而且还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灵巧地使用彩笔画画,用剪刀做手工,等等。每当遇到类似情况,小杰往往会沉默不语,明亮的眼睛环视着同伴们,眼神中流露出羡慕和落寞。在与他相伴的日子里,我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有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音乐家,其32首钢琴奏鸣曲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钢琴作品中的“新约全
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乐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种各样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比较欠缺。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依据绘本《干变万化》(网络上有视频资料)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环节设计上
【摘要】实践取向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幼儿园课程改革、高校教学范式改革等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面临“领域化”的挑战。厘清幼儿园“领域课程”的关键概念及其关系,建设基于领域的课程群,构建对话式教学范式等可以视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对“领域化”挑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领域课程;领域课程群;对话语境  “领域课程”(Area Curriculum)是指当前幼儿园所开展的学前儿童语
今天。有几个孩子来得特别早。他们看到我放在活动室里的大灰狼和小动物的头饰,就自发地玩起了“大灰狼抓小动物”的游戏。我便在一旁观察。  游戏开始了,“大灰狼”一出现,所有“小动物”都躲到了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里,相互挤压着。马上就有孩子觉得这样不安全,提议道:“不好,会把小动物挤痛的,我们应该搭一个小动物的家!”很快就有幼儿搬来了几张椅子。围成了一个“家”。当“大灰狼”再次出现时,大家立即躲进“家”中。
午餐前,大家洗完了手,正在念儿歌。“老师,琪琪手上有东西,她没洗手。”斌斌大声叫了起来。我走到琪琪身边,见她的小手紧握着。“你能让我看一下是什么东西吗?”我对琪琪说。她摇摇头。“琪琪,你先把东西给我,我帮你保管,等你洗完手再还给你,好吗?”“好的。”琪琪小心地把手打开。原来是两颗苹果籽。琪琪说:“老师,棒棒手上也有苹果籽,他也没有洗过手。”棒棒听到后也把苹果籽交给了我,然后对我说:“老师,这是刚才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