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92例患者中,引起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共64例(69.57%),其次常见的为胃粘膜损害15例(16.30%),胃癌9例(9.78%),食道胃底静脉破裂3例(3.26%),其他1例(1.09%)。结论:对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结合具体病因及临床特征,给予及时正确诊断,积极进行内科治疗,有助于降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治疗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因基础病较多,身体条件差,上消化道出血时死亡率也增高,故应予以足够重视。为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28±5.18)岁。临床表现:黑便69例,呕血25例,休克8例。92例患者均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1]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内窥镜检查明确诊断。
1.2方法
全部病例首先采用综合内科治疗,即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对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予奥美拉唑40mg,2次/d静脉注射,或雷尼替丁150mg,2次/d,静脉滴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予生长抑素连续静脉滴注72h。不能控制出血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原因及诱因等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入组的92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64例(69.57%),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2例(45.65%),胃溃疡20例(21.74%),复合溃疡2例(2.17%);胃粘膜损害15例(16.30%);胃癌9例(9.78%);食道胃底静脉破裂3例(3.26%);其他1例(1.09%)。由此可见,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為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2例,胃溃疡20例。由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年上升。
92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6例胃癌患者,止血后择期行胃癌根治术,2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患者给予急性手术治疗,1例消化性溃疡再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老年人因年龄大,基础病多,身体条件差,急性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30%~50%[2]。
临床上最常见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损害、胃癌和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且出血量大,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其并存病引起的周围循环征象时常先于呕血和黑便。
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其次为胃粘膜损害、胃癌、食道胃底静脉破裂等病因,,具体归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以下几点。
(1)消化性溃疡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伴有心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常引起微循环不良,或各种应激可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胃粘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胃粘膜屏障和营养作用降低,易引起胃溃疡[4]。老年患者胃体胃窦交界上移或胸膜壁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定位相互重叠,胃粘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粘液屏障作用减弱,导致防御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高酸分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疾病较多,需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破坏胃粘膜屏障的作用,对胃粘膜有明显损害作用,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或加重形成[5]。所以对于临床上那些不能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应加用抗酸药或联用H2受体阻滞剂、胃粘膜保护剂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3)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胃粘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使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三病因。
总之,老年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胃黏膜损害、胃癌等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往往体质差,基础病多,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率特别高。为改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医生应对其病因全面掌握,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检查和治疗中的广泛运用,其内科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6]。
参考文献
[1]王世鑫.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1999,86(9):23.
[2]李岩.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3):167.
[3]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4]袁晓英,向明确,常杭花,等.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差异[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206-207.
[5]于会芳,张王君,陈敏,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4):17.
[6]贾新明,刘学进,鲁富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2,29(8):35.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因基础病较多,身体条件差,上消化道出血时死亡率也增高,故应予以足够重视。为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28±5.18)岁。临床表现:黑便69例,呕血25例,休克8例。92例患者均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1]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内窥镜检查明确诊断。
1.2方法
全部病例首先采用综合内科治疗,即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对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予奥美拉唑40mg,2次/d静脉注射,或雷尼替丁150mg,2次/d,静脉滴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予生长抑素连续静脉滴注72h。不能控制出血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原因及诱因等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入组的92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64例(69.57%),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2例(45.65%),胃溃疡20例(21.74%),复合溃疡2例(2.17%);胃粘膜损害15例(16.30%);胃癌9例(9.78%);食道胃底静脉破裂3例(3.26%);其他1例(1.09%)。由此可见,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為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2例,胃溃疡20例。由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年上升。
92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6例胃癌患者,止血后择期行胃癌根治术,2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患者给予急性手术治疗,1例消化性溃疡再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老年人因年龄大,基础病多,身体条件差,急性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30%~50%[2]。
临床上最常见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损害、胃癌和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且出血量大,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其并存病引起的周围循环征象时常先于呕血和黑便。
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其次为胃粘膜损害、胃癌、食道胃底静脉破裂等病因,,具体归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以下几点。
(1)消化性溃疡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伴有心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常引起微循环不良,或各种应激可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胃粘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胃粘膜屏障和营养作用降低,易引起胃溃疡[4]。老年患者胃体胃窦交界上移或胸膜壁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定位相互重叠,胃粘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粘液屏障作用减弱,导致防御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高酸分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疾病较多,需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破坏胃粘膜屏障的作用,对胃粘膜有明显损害作用,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或加重形成[5]。所以对于临床上那些不能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应加用抗酸药或联用H2受体阻滞剂、胃粘膜保护剂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3)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胃粘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使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三病因。
总之,老年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胃黏膜损害、胃癌等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往往体质差,基础病多,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率特别高。为改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医生应对其病因全面掌握,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检查和治疗中的广泛运用,其内科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6]。
参考文献
[1]王世鑫.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1999,86(9):23.
[2]李岩.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3):167.
[3]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4]袁晓英,向明确,常杭花,等.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差异[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206-207.
[5]于会芳,张王君,陈敏,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4):17.
[6]贾新明,刘学进,鲁富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2,2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