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观察,在于全面了解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从而为我们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学校德育观察工作通常有这样几个难点:第一,德育观察过程可操作性差,而且极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第二,德育观察往往“脚踩西瓜皮”, 多是“无意观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少事先规划,目标不够明确。第三,德育观察的目标性、科学性不强,以至于对德育工作过程的指导常常缺乏针对性,浮光掠影,难以切中要害,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据此,我们提出 “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模式,即每周选择某一个“观察点”,运用多种方法强化德育观察与指导工作。
一、“一周一个点”的谋划与选择
认真谋划与选择好每周一个观察点,是德育观察成功的关键。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德育观察点的谋划与选择。
(一)谋划德育观察点
在谋划德育观察点的时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分解细化:
一是物的因素。德育观察点可以从物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物的观察,了解德育成效并提出对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各班级打扫卫生工具、课桌抽屉、教室讲台、班主任工作手册、点名册、班级日志、学生班会记录等,凡是与“物”有关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德育观察的对象。
二是人的因素。德育问题和成效最集中反映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因此对人的观察至关重要,如学生的着装、发型、坐姿、按时上课、课间行为等,教师的提前到校、按时到岗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观察的对象。
三是时间因素。德育观察要从一日时间、一周时间等不同维度进行设计:从一日时间看,可以设计各班级晨会执行情况、大课间纪律情况、晚自习情况等不同观察点;从一周时间看,可以设计班会执行情况、一周缺勤人数等不同观察点。为保证观察全面、客观,还要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进行。
四是空间因素。从空间角度选择观察点可以拓展德育观察视野。拿教室来说,教室内我们可以选择教室的门窗、黑板作为我们的观察点,教室外我们可以选择集会后的广场、实验室等场所作为观察点。
五是活动因素。活动最能体现出一个集体的德育成效,也最易暴露出一个集体的德育问题,因此可以抓住各项活动进行德育观察。如广播操,可以选择各班级的整齐度、期间教室状况等等作为观察点;如升旗仪式,可以选择各班级方阵、各班级旗手、着装的整齐度、脚部动作等作为观察点;如运动会,可以选择入场方阵、各班级秩序、通讯稿等作为观察点。
(二)选择德育观察点
明确了可以通过“物”“人”“时”“空”和“活动”五方面去谋划德育观察点,那么就可以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设计出数量众多的观察点。如何合理选择观察点呢?
首先,选择观察点要针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有利于德育工作提高和改善,即坚持针对性原则。如在日常的无意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班主任在参加会议时不带班主任工作手册,不做会议记录,我们便将班主任工作手册中的会议记录作为一周观察点,在某次会议时,通知全体班主任会后上交班主任工作手册,观察本次会议记录,以此提醒和督促全体班主任参会时携带班主任工作手册并做好会议记录。
其次,在选择德育观察点时,要考虑当前的工作情境最适合观察什么,过了这个时间段,这个观察点便不复存在了,那么就急需观察这个点,即坚持适时性原则。如在某次大型考试之后,有的班级未及时清除贴在窗户上的考场标志,针对于此,我们便将窗户上的考场标志作为观察点。
最后,在选择德育观察点时,同一个学期需要考虑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学期还要考虑同一个方面,同一个观察点在不同学期观察时还要更深入地挖掘观察内容,即坚持全面性、反复性和创新性原则。如不同学期观察班主任工作手册,可以从会议记录、班会课备课、工作记录的规范性等不同侧面进行观察。
(三)选择公布观察点的恰当方式
公布德育观察点的方式有三种,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其实现的目的各不相同。
第一,做好学期计划。开学初公布一个学期“一周一个点”的大致观察内容,只公布16个左右观察点,不排列顺序,目的在于引导各班级重点关注这些问题,以发挥德育观察的导向作用。
第二,做好周计划。在多数时候,可以提前一周公布“一周一个点”的观察内容,以引起各班级对该问题的关注,促进各班级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
第三,保密观察内容。只有在极少数时候,为了检查或验证某项工作的效果或执行情况,可以事先不公布观察内容,进行突击观察。
二、“一周一个点”的操作方法
让德育观察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可操作的方法。
(一)“一周一个点”实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在实施德育观察前,精心谋划,合理选择,确定观察点,做好必要的观察准备。如选择升旗方阵的旗手作为观察点,事先就需要思考“观察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点进行观察”,并安排好观察人等。
第二,进行实地观察,并拍照、摄像或截图。开展“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用图片或视频记录观察结果。如某周选择黑板报作为观察点,就可以用相机拍摄所有班级的黑板报;又如某周选择“学生离校之后的教室”作为观察点,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观察各班级,并进行截图。
第三,撰写观察总结。在完成一次德育观察之后,要对该次德育观察进行书面总结。总结通常包括对各班级现象的描述、德育成效的总结、存在问题的归纳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第四,制作观察课件。在完成“一周一个点”的观察总结后,我们需要将书面总结和拍摄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成“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成果,以便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对“升旗仪式方阵”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观察总结《观察我们的升旗方阵》、指导性建议《规范我们的升旗仪式方阵》等。
第五,进行观察反馈。在完成一次德育观察之后,要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反馈。一是内网反馈,将观察课件上传至学校内网,供全校教师下载观看。二是会议反馈,在全体教师会或班主任会上,播放观察课件,进行必要点评。这两种是最重要的反馈形式。三是共享反馈,将制成的观察课件上传至学校工作QQ群共享空间。四是群发反馈,将观察课件通过电子信箱群发给全体教师。五是光盘反馈,学期结束时,将一学期观察课件进行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教师。一般可以采用多种反馈形式并用的方法,以保证观察课件能传递到每个教师手中。 (二)“一周一个点”实施的基本模式
第一,进行记录,客观再现。在“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过程中,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客观记录,真实描述”。记录的基本方法有四种:一是拍照记录。根据选择的观察点,按照一定的班级顺序,选择在同一视角,拍摄一至两张照片。比如选择班级窗户是否干净作为观察点,就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在60个班级的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视角,用同一种方法拍摄照片,进行观察。二是摄像记录。根据观察需要,有时也采用录像的方式进行观察。三是视频截图。全景式的摄像头为德育观察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采用视频截图的方式进行客观记录。四是文字记录。对于一些不便于用影像记录的现象,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第二,运用对比方法,褒贬自显其中。德育工作很多成效和问题,是在对比中凸显出来的,褒贬也是在对比中不言自明的。进行德育观察,其记录是客观的,但其思维的基本方式是对比的。一是横向对比。选择任何一个观察点,进行任何一次观察,都是在横向对比中进行的。如观察班级日志时,将若干班的班级日志放在一起,任意抽某两天进行观察,就是在做横向对比,各班级这方面工作优劣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可以借鉴的或需要改进的不言自明。二是短期纵向对比。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去观察某一个问题,以对比各班级工作的状况是否有改观、有进步,以评价德育工作成效和班主任工作执行力等。三是长期纵向对比。同一个观察点,可以比较其在不同学期的不同状况,是否有改进。如针对“教室窗户”这个观察点,我们就在两年时间里,进行了两次观察对比。第一次观察后,我们拟写的总结是《门窗是班级的脸》;第二次观察后,我们拟写的总结是《清除一张纸有多难》。长期纵向对比,一是提醒,二是督促,以免同一个问题时间长了被遗忘。
第三,文本总结与多媒体总结并用,发挥最大效益。观察之后,需要将记录整理成观察成果。显示观察成果采用文本总结与多媒体总结并用的模式。文本总结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思考和建议。多媒体总结要汇总、整理图片或视频,要进行合理归类,针对图片做一些“圈画”或“点评”,以凸显好的现象或暗示存在的问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将文本总结融在其中,以形成最终的观察成果。
三、“一周一个点”的德育价值
(一)德育观察更细致
采用“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模式,从“点”入手,观“点”察“面”,既深入森林见树木,观枝叶,察细微之处,也能跳出森林看森林,了解整体和局部,在观察上做到局部与整体的有效结合,看得细致,看得深入,看得全面。也因此,点与面上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更能全面、细致地掌握。如某周选择班旗手作为一周观察点,我们用相机给各班旗手拍下照片,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各个班级的旗手举旗的动作各不相同,有的扛在肩上,有的放在地上;有的举着,有的端着;有的持拿在旗杆的底端,有的持拿在旗杆的中间;有的旗手精神抖擞昂首挺胸,有的旗手眯眼低头萎靡不振……接着,我们从旗手的精神状态、站姿、执旗动作、仪表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到了优点,发现了问题。
(二)德育指导更具体
有了细致的德育观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表现出的特色,就能更好地发现,更好地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具有特色的做法。由于“一周一个点”观察的集中性,再加上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我们所能发现的问题就会更加具体和实在,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就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发现和推广的特色做法就更鲜活,具有实际借鉴意义。如上面提到的针对班旗手的观察,制作的观察课件,图文并茂,对于改进班旗手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德育评价更见效
“一周一个点”的观察成果最终是用课件形式呈现的,课件包括“文本总结”和“图片点评”两项核心内容。课件具有重要评价作用。在文字点评和图片对比中,在“有言”和“无言”中,在“直言”和“暗示”中,都围绕着这个观察点进行积极评价。这种评价,以无言的暗示为主,以少量的语言点评为辅。如将所有班级的卫生角都拍成照片,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用言语去评价谁优谁劣,一切评价都在无言中表达得清楚明了。这种评价,其正面的引导价值更明显,往往是在反馈之后,能及时发挥其促进作用、矫正作用。
以上所谈的德育观察,是站在学校管理层面的,所列举的事例也都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其实,这些方法完全适用于班主任工作,只要缩小至班级即可。
德育观察尽管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能将“一周一个点”坚持下去,不断细化下去,不断完善下去,我们的德育观察必将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导向、评价与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刘 烨
学校德育观察工作通常有这样几个难点:第一,德育观察过程可操作性差,而且极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第二,德育观察往往“脚踩西瓜皮”, 多是“无意观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少事先规划,目标不够明确。第三,德育观察的目标性、科学性不强,以至于对德育工作过程的指导常常缺乏针对性,浮光掠影,难以切中要害,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据此,我们提出 “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模式,即每周选择某一个“观察点”,运用多种方法强化德育观察与指导工作。
一、“一周一个点”的谋划与选择
认真谋划与选择好每周一个观察点,是德育观察成功的关键。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德育观察点的谋划与选择。
(一)谋划德育观察点
在谋划德育观察点的时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分解细化:
一是物的因素。德育观察点可以从物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物的观察,了解德育成效并提出对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各班级打扫卫生工具、课桌抽屉、教室讲台、班主任工作手册、点名册、班级日志、学生班会记录等,凡是与“物”有关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德育观察的对象。
二是人的因素。德育问题和成效最集中反映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因此对人的观察至关重要,如学生的着装、发型、坐姿、按时上课、课间行为等,教师的提前到校、按时到岗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观察的对象。
三是时间因素。德育观察要从一日时间、一周时间等不同维度进行设计:从一日时间看,可以设计各班级晨会执行情况、大课间纪律情况、晚自习情况等不同观察点;从一周时间看,可以设计班会执行情况、一周缺勤人数等不同观察点。为保证观察全面、客观,还要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进行。
四是空间因素。从空间角度选择观察点可以拓展德育观察视野。拿教室来说,教室内我们可以选择教室的门窗、黑板作为我们的观察点,教室外我们可以选择集会后的广场、实验室等场所作为观察点。
五是活动因素。活动最能体现出一个集体的德育成效,也最易暴露出一个集体的德育问题,因此可以抓住各项活动进行德育观察。如广播操,可以选择各班级的整齐度、期间教室状况等等作为观察点;如升旗仪式,可以选择各班级方阵、各班级旗手、着装的整齐度、脚部动作等作为观察点;如运动会,可以选择入场方阵、各班级秩序、通讯稿等作为观察点。
(二)选择德育观察点
明确了可以通过“物”“人”“时”“空”和“活动”五方面去谋划德育观察点,那么就可以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设计出数量众多的观察点。如何合理选择观察点呢?
首先,选择观察点要针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有利于德育工作提高和改善,即坚持针对性原则。如在日常的无意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班主任在参加会议时不带班主任工作手册,不做会议记录,我们便将班主任工作手册中的会议记录作为一周观察点,在某次会议时,通知全体班主任会后上交班主任工作手册,观察本次会议记录,以此提醒和督促全体班主任参会时携带班主任工作手册并做好会议记录。
其次,在选择德育观察点时,要考虑当前的工作情境最适合观察什么,过了这个时间段,这个观察点便不复存在了,那么就急需观察这个点,即坚持适时性原则。如在某次大型考试之后,有的班级未及时清除贴在窗户上的考场标志,针对于此,我们便将窗户上的考场标志作为观察点。
最后,在选择德育观察点时,同一个学期需要考虑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学期还要考虑同一个方面,同一个观察点在不同学期观察时还要更深入地挖掘观察内容,即坚持全面性、反复性和创新性原则。如不同学期观察班主任工作手册,可以从会议记录、班会课备课、工作记录的规范性等不同侧面进行观察。
(三)选择公布观察点的恰当方式
公布德育观察点的方式有三种,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其实现的目的各不相同。
第一,做好学期计划。开学初公布一个学期“一周一个点”的大致观察内容,只公布16个左右观察点,不排列顺序,目的在于引导各班级重点关注这些问题,以发挥德育观察的导向作用。
第二,做好周计划。在多数时候,可以提前一周公布“一周一个点”的观察内容,以引起各班级对该问题的关注,促进各班级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
第三,保密观察内容。只有在极少数时候,为了检查或验证某项工作的效果或执行情况,可以事先不公布观察内容,进行突击观察。
二、“一周一个点”的操作方法
让德育观察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可操作的方法。
(一)“一周一个点”实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在实施德育观察前,精心谋划,合理选择,确定观察点,做好必要的观察准备。如选择升旗方阵的旗手作为观察点,事先就需要思考“观察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点进行观察”,并安排好观察人等。
第二,进行实地观察,并拍照、摄像或截图。开展“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用图片或视频记录观察结果。如某周选择黑板报作为观察点,就可以用相机拍摄所有班级的黑板报;又如某周选择“学生离校之后的教室”作为观察点,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观察各班级,并进行截图。
第三,撰写观察总结。在完成一次德育观察之后,要对该次德育观察进行书面总结。总结通常包括对各班级现象的描述、德育成效的总结、存在问题的归纳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第四,制作观察课件。在完成“一周一个点”的观察总结后,我们需要将书面总结和拍摄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成“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成果,以便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对“升旗仪式方阵”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观察总结《观察我们的升旗方阵》、指导性建议《规范我们的升旗仪式方阵》等。
第五,进行观察反馈。在完成一次德育观察之后,要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反馈。一是内网反馈,将观察课件上传至学校内网,供全校教师下载观看。二是会议反馈,在全体教师会或班主任会上,播放观察课件,进行必要点评。这两种是最重要的反馈形式。三是共享反馈,将制成的观察课件上传至学校工作QQ群共享空间。四是群发反馈,将观察课件通过电子信箱群发给全体教师。五是光盘反馈,学期结束时,将一学期观察课件进行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教师。一般可以采用多种反馈形式并用的方法,以保证观察课件能传递到每个教师手中。 (二)“一周一个点”实施的基本模式
第一,进行记录,客观再现。在“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过程中,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客观记录,真实描述”。记录的基本方法有四种:一是拍照记录。根据选择的观察点,按照一定的班级顺序,选择在同一视角,拍摄一至两张照片。比如选择班级窗户是否干净作为观察点,就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在60个班级的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视角,用同一种方法拍摄照片,进行观察。二是摄像记录。根据观察需要,有时也采用录像的方式进行观察。三是视频截图。全景式的摄像头为德育观察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采用视频截图的方式进行客观记录。四是文字记录。对于一些不便于用影像记录的现象,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第二,运用对比方法,褒贬自显其中。德育工作很多成效和问题,是在对比中凸显出来的,褒贬也是在对比中不言自明的。进行德育观察,其记录是客观的,但其思维的基本方式是对比的。一是横向对比。选择任何一个观察点,进行任何一次观察,都是在横向对比中进行的。如观察班级日志时,将若干班的班级日志放在一起,任意抽某两天进行观察,就是在做横向对比,各班级这方面工作优劣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可以借鉴的或需要改进的不言自明。二是短期纵向对比。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去观察某一个问题,以对比各班级工作的状况是否有改观、有进步,以评价德育工作成效和班主任工作执行力等。三是长期纵向对比。同一个观察点,可以比较其在不同学期的不同状况,是否有改进。如针对“教室窗户”这个观察点,我们就在两年时间里,进行了两次观察对比。第一次观察后,我们拟写的总结是《门窗是班级的脸》;第二次观察后,我们拟写的总结是《清除一张纸有多难》。长期纵向对比,一是提醒,二是督促,以免同一个问题时间长了被遗忘。
第三,文本总结与多媒体总结并用,发挥最大效益。观察之后,需要将记录整理成观察成果。显示观察成果采用文本总结与多媒体总结并用的模式。文本总结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思考和建议。多媒体总结要汇总、整理图片或视频,要进行合理归类,针对图片做一些“圈画”或“点评”,以凸显好的现象或暗示存在的问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将文本总结融在其中,以形成最终的观察成果。
三、“一周一个点”的德育价值
(一)德育观察更细致
采用“一周一个点”的德育观察模式,从“点”入手,观“点”察“面”,既深入森林见树木,观枝叶,察细微之处,也能跳出森林看森林,了解整体和局部,在观察上做到局部与整体的有效结合,看得细致,看得深入,看得全面。也因此,点与面上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更能全面、细致地掌握。如某周选择班旗手作为一周观察点,我们用相机给各班旗手拍下照片,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各个班级的旗手举旗的动作各不相同,有的扛在肩上,有的放在地上;有的举着,有的端着;有的持拿在旗杆的底端,有的持拿在旗杆的中间;有的旗手精神抖擞昂首挺胸,有的旗手眯眼低头萎靡不振……接着,我们从旗手的精神状态、站姿、执旗动作、仪表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到了优点,发现了问题。
(二)德育指导更具体
有了细致的德育观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表现出的特色,就能更好地发现,更好地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具有特色的做法。由于“一周一个点”观察的集中性,再加上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我们所能发现的问题就会更加具体和实在,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就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发现和推广的特色做法就更鲜活,具有实际借鉴意义。如上面提到的针对班旗手的观察,制作的观察课件,图文并茂,对于改进班旗手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德育评价更见效
“一周一个点”的观察成果最终是用课件形式呈现的,课件包括“文本总结”和“图片点评”两项核心内容。课件具有重要评价作用。在文字点评和图片对比中,在“有言”和“无言”中,在“直言”和“暗示”中,都围绕着这个观察点进行积极评价。这种评价,以无言的暗示为主,以少量的语言点评为辅。如将所有班级的卫生角都拍成照片,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用言语去评价谁优谁劣,一切评价都在无言中表达得清楚明了。这种评价,其正面的引导价值更明显,往往是在反馈之后,能及时发挥其促进作用、矫正作用。
以上所谈的德育观察,是站在学校管理层面的,所列举的事例也都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其实,这些方法完全适用于班主任工作,只要缩小至班级即可。
德育观察尽管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能将“一周一个点”坚持下去,不断细化下去,不断完善下去,我们的德育观察必将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导向、评价与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