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存在高于现实性存在的青春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角七号》是典型的台湾青春电影,讲述了两段超越时空的爱情及台南恒春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单纯从一位电影观赏者的角度随镜头来到碧海蓝天的台南小镇恒春,去重温这段抒写了七封情书、两段超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电影的青春感超过历史感,存在可能性超越存在现实性,达到与青年观众“此在”生存价值的普遍认同感。
  [关键词]《海角七号》 电影画面 青春电影 存在
  
  新晋导演魏德胜处女作《海角七号》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电影,2008年秋却以首轮票房5.3亿新台币成为60年来最卖座的台湾电影,超过了《色·戒》和《赤壁》。《海角七号》成为第45届金马奖当中最大赢家,九项入围奖项当中赢得了最佳男配角“马如龙”、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国境之南》、年度杰出台湾电影、观众票选年度最佳电影以及最佳杰出电影工作者等六项大奖。2009年2月14日,《海角七号》登陆祖国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说,大家对这部影片的反映,观众自有评价。让我们暂时离开日据时期的敏感历史,单纯从一位电影观赏者的角度随镜头来到碧海蓝天的台南小镇恒春,去重温这段抒写了七封情书、两段超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电影的青春感超过历史感,存在可能性超越存在现实性,达到与青年观众“此在”生存价值的普遍认同感。
  
  一、超越时空的青春梦
  
  青春电影即是表现青春题材的电影,折射出的是青年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特征。《海角七号》有着青春电影典型的特征:青春的纯爱、青春的叛逆和流行元素。通过人物、景物、光线、色彩等电影画面构成元素的组合《海角七号》叙述了两段不同结局的动人爱情:无论是二十一世纪现实世界里的阿嘉和友子,还是60多年台湾光复前记忆里的日本老师和台湾友子,无论是被海浪轻轻拍打着脚踝的相拥眷念。还是隔岸想见不敢见的漫长等待,无论是大片的蓝色海域,还是橘黄的夕阳西下,青春爱恋都带着青涩纯爱淡淡的忧郁,就像电影插曲《国境之南》吟唱的“如果海会说话/如果风爱上砂/如果有些想念遗忘在某个长假/我会聆听浪花/让风吹过头发/任记忆里的爱情在时间潮汐里喧哗”。相恋的青春爱人面临两种结局——结合或分离。远景和近景里的恒春同时呈现着海的浪漫与绝情。唯有柔和而婉转的音乐、淳朴而真挚的文字倾诉着永恒的爱的忧伤。电影叙事的主线是阿嘉和友子“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小情小爱。日本老师和台湾友子的爱情则用倒叙蒙太奇的形式穿插其中。写信的镜头、老师登船的镜头、学生送行的镜头,加上老师温柔而令人心碎的旁白,还有那黯淡的橙黄色画面,都令这份感情充满了沉重与遗憾。“第三天,该怎么克制自己不去想你。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我们是这么的不同,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但你踩着红蚁的样子真美。像踩着一种奇幻的舞步,愤怒、强烈又带着轻挑的嬉笑……。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多希望这时有暴风。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这段出色的描写出自导演魏德胜之手。在电影里我们听着日语旁白,看着中文字幕,深刻体会着青春纯爱的执着与绝望。正是因为有了60年前的这段情,阿嘉和友子略显单薄的现代爱情才有了分量。他们都读过日本老师写给台湾友子的七封信,都一样感动与感慨。在把这些信物归原主之后,他们知道台湾友子得到了最后的慰藉,也明白自己一定要坚守这份感情。
  “我操他妈的台北!”电影一开始,我们看到的第一个镜头、听到的第一句台词,就是男主角阿嘉充满青春叛逆的咒骂。阿嘉的乐队主唱身份,他的纹身、耳环,他的面无表情和情感淡漠,都是青春叛逆的典型符号,在这些符号里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人热衷的流行元素。在电影里,阿嘉不服从继父镇民代表会主席的管教和安排,也不按照邮递员的职业道德保质保量派送邮件。就算是玩音乐,也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不关心也不负责,毫不尽心、随意缺席。在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插曲《大大之歌》“我爱你爱到不怕死,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引出了在教堂里弹钢琴的古灵精怪的小学生大大。这一个典型的九十后形象。她每天塞着MP3高唱爱的流行曲,自弹自唱,对世俗不屑一顾,半夜到海边和小“男朋友”吹海风,单亲母亲对她也是有心无力。青春所意味的焦灼不安,所表达的颓废消极,往往在于生存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压力。电影中的阿嘉在乐队甄选中摔吉他,在排练时情绪失控,甚至与友子的一夜情,都昭示着他不同寻常的成长背景: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少小离家,一事无成。阿嘉的母亲曾两次短暂地出现在画面中,隐约模糊。继父代表主席马如龙在电影中则是以搞笑的角色出现的。他的家庭对于他、对于观众似乎是遥远的,因此他性格异化所表现出的暴躁、失落、冷漠都能自圆其说:不完整的家庭,不完美的孩子。大大同样出身于单亲家庭,母亲在被日籍父亲抛弃后,在当地酒店做清洁工。大大像阿嘉一样,面无表情,随性而为,除了音乐,世俗生活仿佛与他无关。
  正是残酷的现实、青春的叛逆情绪引发了每个人心中的青春梦:茂伯登台演奏“国宝”月琴,老马深情唱出对前妻无尽的思念,马拉桑的销售事业得到肯定,水蛙自作多情的爱情梦依旧继续……不难发现,在登上有着梦幻灯光的青春舞台时,在尽情歌唱心中的情感时。每个人的梦想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可能性实现。这时我们透过荧幕仿佛也看到了真实的人生、真实的自己。
  
  二、可能性存在高于现实性存在
  
  海德格尔说,我们往往把存在给遗忘了,而存在的“可能性高于现实性”、“诗意的栖居”在《海角七号》的电影人物和景物中有着细致入微的刻画。无论是六十年前的日本老师和台湾友子,现在的阿嘉与友子,那些曾在恒春生活过的人们,甚至每一位电影观众,都有着自己的困惑,而最大的困惑则是“此在”存在意义和价值有无普遍有效性的问题。存在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什么是存在这样的本质、属性问题,而是存在“何以是”、如何“能在”的问题。因此存在何以“能在”比存在“什么”更为重要,即存在的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电影画面中阿嘉随着摇滚乐飞驰的镜头,蓝紫色的画面随着镜头切换变成了一池海水,寓意他急迫寻找的存在并非现实中灯红酒绿的台北,而是脑海中一直萦绕不散的可能性存在之地——恒春。他一直把澄清存在的意义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电影里并未细说他在台北的遭遇,但是在稍后的画面中我们听到了他的自白:“我还是不错的”。因此是他主动抛弃了台北,结束了盲目的现实存在,享受唯有在恒春才能体会到的可能性存在,即“只有在某种存在者的领会中才存在”的存在。徘徊于可能性存在和现实性存在的人是友子。她的出场充满喜剧性,大学毕业说要当 模特,却做了伺候一堆模特的工作人员,希望离开恒春却事与愿违。友子在电影里追着一堆被海风吹散的五颜六色的衣服,脸部表情显得异常无奈。“为什么要欺负我?你们都欺负我,我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友子躺在阿嘉的怀里“酒后吐真言”,说出了每一位游子的心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世的漂泊者。在与大大母亲的交谈中,她表露了与阿嘉爱情的疑问:“这是爱情吗?我不确定,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爱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这是生存吗?我以前是否并未存在过,唯有和阿嘉在一起时,才是真正的‘此在”’。
  《海角七号》的电影画面干净、明朗、诗意。节奏舒缓,带着暖暖的小镇情调。特别是台南小镇恒春的海岸,纯净明丽清澈无比,充满青春唯美纯洁的风格。所有的人物集中在恒春这个地方,找回了曾经诗意的生活。恒春是哪里?是台南乡下,是代表主席口中正在被BOT逐步侵蚀的大自然,是年轻人不愿意回归的家乡,也是人们心中永远纯净而美好的圣地。恒春古地名“琅峤”。直到清朝以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为“恒春”,充满温情的“海角七号”旧址就在这里。电影中用近景、中景、远景细致刻画着阿嘉骑着机车路过的恒春巷弄,在斑斓的市井生活画卷中展现了这座古城隔绝于外、悠然于世的诗意闲情。“山上也要BOT,海边也要BOT,什么都被BOT。”“为什么这么一片美丽的海,被饭店围起来,我们民众都没办法看到?”代表主席马如龙的一席话讲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电影中出现的歌曲《国境之南》忧郁而浪漫:“当阳光再次回到那/飘著雨的国境之南/我会试著把那一年的故事/再接下去说完”。影片每显现画外独自,都是带着幽怨无奈又甜蜜的回忆味道,而所谓的历史只是背景,台湾诗人辛郁说“而我抓住的,只有历史苍老的回响”。青春新鲜的味道、偶像剧的流行色彩、还有即兴、欢快而热烈的音乐,就像是电影里两次出现的彩虹,美丽而短暂。近年来,青春类型片可谓台湾电影的主流:从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到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从易智言的《蓝色大门》,到《圃男孩》、《花吃了那女孩》、《练习曲》《沉睡的青春》、《九降风之台湾篇》等,与《海角七号》一起构成了一组青春片的热潮。
  此在、存在本质上是“烦”:日本老师和台湾学生被无情的战争“烦”得分隔两地,阿嘉和友子被残酷的现实“烦”得难以表达情感,“烦”始终统治着现实中的人,只要我们“在世”就会在额头上刻上“烦”这个字。“烦”的根源在于时间性的不确定性与个体的终结性,即曾经、现在、将来。将来高于曾在、现在,因为将来是此在在世状态的展开,将来代表着领悟。就像阿嘉在晚霞轻浪爱抚的镜头前紧紧拥着友子,怕她也像曾经的台湾友子从爱人生命中消失掉一样。抓住友子就是抓住此在,就是超越现实与时空的永恒,唯有此刻阿嘉和友子的生命才是饱满的、自由的、超脱的。
  电影是在摇滚乐会的欢快中结束的,是在那七封情书安静地躺在老年学生友子的身边结束的,曾在的爱情已尘埃落定。但是阿嘉和友子呢?他们的故事仍在延续,仍在将来,仍有许多可能性。在追寻、追问与怀念穿越时空的青春梦时,《海角七号》引领观众发现了“此在”的生存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 《浪客剑心追忆篇》在主题的设置上,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表现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爱情与死亡”这样的宏大主题,融个人的信仰追求、爱情悲剧、生死存亡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之中,具有相当的自省意识。影片通过将真实的历史社会背景隐蔽于主题之中,折射出日本人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强烈的自省意识,使得影片主题表达的意义相当深远,兼具了史诗般的宏大意境。  [关键词] 浪客剑心 动画电影 主题    199
[摘要]《阿凡达》一部以高新数码技术创作的三维立体电影,体现了高新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宣告了好莱坞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数码时代。3D电影所带来的震撼,使得人们开始了新的视觉体验,而且,3D电视也随之而起。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很快,面对现实。努力发展中国自己的数码影视一作为文化产业是可行的,必须的。  [关键词]好莱坞 数码时代 3D电影 4D动感电影院 数码电视 网络电  2010年3月
[摘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风格为当代中国电影人提供了观照世界、审视人生的视角,同时赋予中国电影在形式创新和美学意蕴上的深化。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纪实美学“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补课和某种意义上的救赎,是开拓中国电影美学视域的一个新角度、一股新源泉。在当今全球跨文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要积极吸取外来先进的电影理念,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弘扬追求真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电影创作理念。  [关键词]
[摘要] 杨德昌的实践已经超越了“东洋”或者“西洋”的分类范畴,而指向“创造”的可能性。因而他电影中不断反复的杀人事件既非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同时也绝不是对冷漠的现代社会的重新确认,实际上在杀人事件的瞬间影像空间蕴含了未知的生命迹象。电影媒介正是通过解放我们的知觉体系,直接地表现而非表象=再现生命的律动。这正如杨德昌所说的,电影必须要“创造”。  [关键词] 杀人事件 悲剧装置 创造
[摘要]电视剧《走西口》创下了02年以来央视开年大戏收视率的新高,然而众多媒体中显示,观众对此部电视剧的满意度却不容乐观。通过电视剧《走西口》,可以反映出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只有生产过程中贯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制作标准,才会生产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精品。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博弈就是利益追求与艺术追求的博弈,只有将两者齐头并进,中国的电视剧事业才会更加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朴实、真情的话,是鲁迅回忆藤野先生时所说,正是这句话,勾起了我对于美丽得令人有些伤感的学生时代的记忆。在学校里,有稚嫩、纯真的学生,有执着、温暖的老师,有充满阳光的教室……一种特殊的精神氛围气息,覆盖了我对于课程、作业和考试的所有记忆。  沿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建国初期,由摄影画报等宣传媒体构建的青少年形象饶有
摘要 影片《末代皇帝》一举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音乐等9项金奖,成为奥斯卡电影史上少数获得8项以上奖项的巨片。影片着力从人性角度出发,把重心放在溥仪对历史的追忆上,将他的内心矛盾、对人性的探索、对人与历史关系的演绎有层次的展示出来。影片注重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但又不拘泥于历史史实。  关键词 《末代皇帝》历史 象征 意识形态 悲剧性    一、解读《末代皇帝》 
[摘要]创作于二十世纪初的小说《面纱》和2006年由此改编拍摄的电影呈现出不同的中国形象,反映了时代变迁中,西方世界打量中国的不同目光。  [关键词]中国形象 偏见 客观    中美合拍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导演用清新、唯美的画面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瓦尔特和凯蒂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忠实地再现了小说中凯蒂,这个为了逃离伦敦浮华社交圈的小女子,如何从对生活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到最
曾经火爆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The Mummy,又译为《盗墓迷城》1999年)给无数影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及其续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叛逆的祭司印何滇和法老之妻安苏娜姆之间发生了恋情,引起了法老的震怒,法老之妻被制作成木乃伊埋葬,而祭司则被下了狠毒的诅咒,严刑囚禁起来。三千年后,人们在寻宝时不慎释放了已经变成充满怨恨的恶魔的祭司,结果引发了一场人间灾难……,精彩的电影特效和
[摘要] 2007年印度剧情片《地球上的星星》大获成功,不仅创造了2100萬美元的惊人票房,还赢得了多项大奖。影片在艺术处理上精致而不做作,孤独忧伤的插曲形式和自由快乐的动画形式与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深切的互动。作为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电影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就,值得中国电影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 《地球上的星星》 插曲 动画 情感 形式    影片描述的是一个有读写障碍的8岁男孩Ishaan,因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