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中练习题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后练习是新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合理地处理课后练习,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练习题的基本认识与处理方法,以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练习题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分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部分。其中,高一经济常识的课后练习类型有判断、比较、概括、选择、简答、辨析、设计、例证、计算、验证、讨论、分析、说明、小论文、评析、辩论、调查报告、模拟操作等;高二哲学常识课后练习类型有想想、议议、分析、辩论、说明、试试、探讨等;高三政治常识课后练习类型有辨析、说明、举例说明、简述、论述、材料分析等。以笔者之见,归纳起来,新教材的课后练习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新颖。如“支票、汇票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二是灵活多样。如“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就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仍有人怀疑中国能否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可以灵活多样,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回答问题。三是贴近生活。如“运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类试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很感兴趣,解答很投入,教学效果好。
  
  二、练习题的主要功能
  
  学生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从巩固所学知识入手,实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具体讲,新教材课后练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功能。
  1.从知识角度看。通过做练习题,如判断、简答、比较等题型,可以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牢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练习辨析、论述、说明、调查报告等题型,不仅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如写有关经济常识第一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调查报告,就要求学生把握第二节的全部教学内容。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税务部门、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调查,深入了解目前的纳税情况,根据详实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从能力角度看。练习是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的练习题,如经济常识的论述、例证、分析题,哲学常识的评论、探讨题,政治常识的材料分析、举例说明题等类型设计,结合了学生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以经济常识中“商品的二因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商品使用价值即商品质量优劣与价值实现的关系”这一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辩论,让学生在辩中学、学中辩,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从德育角度看。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少部分人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任务艰巨,这就向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学德育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所应当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渗透、凸显诚信教育。如让学生通过做哲学常识第三课“议议”中的第二题,帮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通过做第五课“分析”中的第一题,帮助学生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把自己锻炼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练习题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处理新教材课后练习时,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课后练习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因此,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形成认识,组织答案。如粮食生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现状,以不断增长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解答“中国能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这一疑虑。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用“讨论—点拨—总结”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讨论环节最为关键,因为通过讨论可以收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明显效果;讨论也给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在讨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讨论遇到疑点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点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进行总结,以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先开展社会调查,找出目前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解答“治理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吗?”“发展经济和环境污染是一对矛盾吗?”等问题,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组织辩论会、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模拟操作等形式解决问题,以达到使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学预设要按教学规律进行。如在课前预设中,教师应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过程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并作系统、合理的安排。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舞台”,随时会出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即时“表演”,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何应对教学中的“节外生枝”,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组织
独特的地域风貌、深厚的历史:乏化传承、勤劳勇敢的边塞人民,使大西北成为生长文学艺术的一方沃土。杨牧的诗歌也深深地扎根于这里,于是,他的诗作不仅呈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那么在历史教学中留下的应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现结合人教版初二《历史与社会》的内容,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如考虑问题时容易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被事物的表面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以尊重学生个性、运用探究式组织课堂教学为显著特征之一。本文拟从“自主探究”的课堂活动教学模式人手,谈谈如何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