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善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即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即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探究 生活 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 提出数学问题
  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的。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这时教师提出质疑:“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热情,学习的目的性强了,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也自然集中了,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教学圆形的认识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这些图形?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这样逐渐的培养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对比,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他们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和畏惧感。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的知识则能自觉、顺利地发展,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根据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要感觉到问题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分析数学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时,课前可以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观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实践的过程中,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平移现象是什么样?”“旋转现象是什么样?”“它们各有哪些用途呢?”……然后就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老师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学生会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由于这些成果来自于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与交流,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解决了课前带来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会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改革探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严士健.面向21 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作者单位:遵化市娘娘庄乡相古庄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自主学习能摆脱外在的控制力量,使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引导、帮助,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时相对较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实施探究性教学,使探究性教学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发挥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就要进一步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性教学实效性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根据个人的观察、思考、研究和实践,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愿意和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操作简便、性能优越、生物相容性好,至今仍作为义齿基托材料临床应用的首选,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能的某些缺点,限制了PMMA的应用范围。长期以来PMM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或……”都2025年了,我还在背诵牛顿力学三大定律。  “可恶的牛顿,怎么会提出这么难记的东西?要是这东西不存在就好了。”我默默埋怨着。有了!我可以,用舅舅发明的时光机穿越时空,去干扰牛顿,阻止他发现三大定律。  说走就走!一瞬间,我就被时光机送到了一所学校里。我定睛一看,那不正是少年时代的牛顿吗?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座手工小风车。不好,根据传闻,
期刊
【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创新团结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也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从长远和现实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科教学 整合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
【摘要】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苦学者变为好学者和会学者,在学中乐、乐中学。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做到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并且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