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新思维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十分关注创新就业教育的问题,为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李克强总理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创客·创新·创业”三创教育便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新形式。以“创客”为主体,以“创新”促进“创业”,这不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新的就业途径,还能促使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保证经济的稳健发展。文章就“三创”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新思想以及努力方向,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创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教育;“三创”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5-0125-02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相关政策中指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强的实践能力,更要有创新意识,才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创新·创业”(以下简称“三创”)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的新思维,其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现代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三创”教育可有效打破以往“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给高职学生带来更多创新思维,促使其突破局限,打破传统,在创业道路上顺利进行。现阶段,高职院校仍存在诸多就业创业问题,本研究对“创客·创新·创业”这一新思维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职学生就业带来更多思路。
  二、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以往“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教育形式也逐渐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后,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教学形式也逐渐转变为创业教育形式。但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且成功率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尚未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等。高职学生想要提高创业成功率,关键在于“创新”,有“新”方可在众多创业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变为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新生代的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且创新能力较强,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得以有效实施。但高职学生涉世未深,因此可在高校中建设创客空间,将“三创”思维良好地融入就业教育中,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总之,“三创”这一新思维可有效拓展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空间。
  三、“三创”内涵
  (一)创客
  “创客”一词来源于美国,主要是指将创意付诸实践的人群,强调“Do it yourself”的实践精神,非常符合当代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改革理念。麻省理工学院还制造了创客实验室,让更多的“创客”在创客空间里交流,为创意、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平台。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创客空间,但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创客实验室必将全面走进各大院校,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平台,促使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二)创新
  创新主要是指思维见解与常规思路有显著差异,其可发生改善性的效益,引导人们做出寻常行为,总之,就是创造、更新、改变的有效结合。创新是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创业成功的捷径之一。高职学生思维能力强,能较为容易接受新技能、新思想、新思维,虽然受创业资金、创业理论、技术设备的局限,但仍能在有限的空间产生新点子,另辟蹊径可以说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取胜法宝。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不宜求新”;另一方面是“求新尚可”,求“新”方式不对或过于满足现状,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创新的路上,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获取“新”,以实践灼真知、辟蹊径,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业
  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很多,但给予其就业的空间则非常小,所以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想要获得理想岗位的机会也愈来愈小。在此背景下,“创业”则更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需求,“先就业,再择业”已难以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创业主要是指创业者不断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追求更大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但如果高職学生的创新意识不高、创业信念不够、创业经验缺乏、创业知识不足、创业素养低下等,则非常容易导致创业失败,影响往后的就业。因此,为保证创业成功,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科学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创业条件,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创业问题,实现“三创”教育的有效性。
  四、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新思维
  (一)创建创客实验室
  创客空间包含了单一化、专业化、多样化产品,以及各种商业模式等,可为高职学生提供多种思路,促使其萌发创新念头。在高职院校创建创客实验室,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及“三创”理论综合素养。同时,创客实验室属于一个交流和分享的空间,每位学生都能在空间中交流创意和想法,讨论创业模式,展示各种创意作品,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方向和思路,促使众多“创客”共同进步,提供创业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创客实验室能集结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群,形成一个隐形的团队,让学生协同互助,共同努力,实现创业成功,而这也能成为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素材。此外,创客实验室承载着很多学生的梦想和创意,学生能通过创客空间获得技术支持,共享设备,孵化团队,赢得合作,甚至能发展到一定规模从而打入市场。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创建创客实验室非常有必要。
  (二)改变和创新教学
  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三创”教育中也要实现创造、创新。一方面,“三创”促使教师改变、创新教学形式。在“创客”的基础上开展“三创”教育,教师要全盘考虑教学中学生所需的材料、知识、技能,以及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引导启发,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态度与思维习惯,让其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都能迎难而上,冷静思考,排查原因,总结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获得不一样的创业体验。基于此,教师就必须时刻提升自己,让自己全面具备“创客”知识和技能,才能全面创新就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保证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三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造、创业条件。在“三创”教育中,学生不能拘泥于理论,要积极在实践中思考、学习、创造、创新,并努力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直面失败,将“问题很难”转为“问题有了新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缩小设想与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为创业之路铺垫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三)开拓创业渠道
  有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80%的高校大学生愿意尝试创业,所以,“三创”教育非常符合当代就业潮流,这种趋势对高职学生的择业有重要影响。但创业之路非常艰难,学生会面临资金、项目、市场、经验等多重压力,多数学生一开始便打退堂鼓。“三创”与融资推广、团队合作、互联网、创意交流等紧密联系,可帮助高职学生开拓就业视野、激发创意、亲密接触市场、孵化团队等,开拓更多就业、创业渠道。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积极创设各种创客平台,将创意想法付诸实践,制造新的产品,在创客空间展示,走出校园,投入市场,为广大高职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信心。可以说,“三创”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对高职院校发展、教师教学、学生创业、产业发展、就业指导等均有推进作用。
  五、高职学生“三创”就业教育努力方向
  (一)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模式,融入就业教育观
  “三创”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教育模式,现阶段仍处于摸索前行的状态,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理念仍停留在择业和就业上,即使有“三创”教育意识,但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就目前而言,“三创”仍无法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形式,不断融入“三创”就业教育观,摸索出符合自身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注重“三创”的多方建设以及协助发展
  “三创”就业教育的创设和稳健发展,始终离不开国家和各部门的扶持和协助。例如,金融机构、教育部门等可制定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高校可创办各种“三创”类型比赛,将比赛成绩与学分挂钩,给予奖励,促使学生大胆创新、创造;相关机构、公司等也可与学生进行实习合作,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创业资本等,全面实现高职学生创业从校园步入市场和社会。
  (三)确保就业教育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
  创客实验室是“三创”教育的基础,但创客实验室在现阶段尚无法成为各大高校创业的主导模式,所以“三创”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符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情。当然,教师可引导学生适當创建创客平台,积极学习“三创”知识,提升“三创”素养,传递“三创”精神,推广“三创”理念,将“三创”教育与传统就业教育融为一体。这样一来,不但不会脱离实际,还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创业、就业需求,更符合当代的就业潮流。
  六、结语
  “三创”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三创”教育给就业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新思路,但“三创”教育模式仍要与实际相符,要在传统的就业教育基础上,创办创客实验室,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模式和就业教育观,摸索出符合本校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创业之路上越走越顺利,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祝李杨.“创客空间”视角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8):20-22.
  [2]吴兆明,郑爱翔.基于创客文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2):216-219.
  [3]刘小珍.高职院校创客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82-86.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启程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社区教育已取得了很大发展,跨入新世纪后,更是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具有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专业的教师,有宽敞的教室,有标准的场地……所以应该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实行资源共享能很好地提高学校师生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居民的教育意识。  关键词:学校;社区;共享;和谐  中图分类号:G451.4
摘 要:文章通过对H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调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可度、吸引力、影响力评价尚可,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认识教育,并通过调整授课主题的选定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课程管理,完善保障体制和教学运行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选聘和培养机制等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
摘 要:“真善美”教育是回归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层次教育,是关于人的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丰富内心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展现了教育应有的“灵魂”,文章将从其教学实践入手,分析、寻求她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与学生一起展现和体会“真善美”的。  关键词:窦桂梅;语文教学;“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精神,崇尚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和社会担当,追求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倡导求索创新和奋发有为。本文作者就培育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谈了自己的观点,从传播平台搭建、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活动创意、人文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文化课程;文化活动;人文精神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5-0012-01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对儿童而言,“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教育应以生活为依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从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出发,浅谈关于教师角色问题。  关键词:生活活动;设计;组织;角色  生活是完整且丰富多彩的。课程的内容要来自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生活
2006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在衡阳电视台已当了十多年播音员、主持人的唐蓉青,来到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担任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  其时,她在电视台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她主持的栏目《衡阳新闻联播》《金宵八点》《电视杂志》《晚间新闻》《传媒重点》《艺苑大观》等多次被评为优秀栏目,采编、配音的人物专题《母亲的日记》等获第五届全国好新闻奖二等奖、第五届省级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述评《奇迹》等获湖南广播电
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即使在我们经历了忧伤与绝望的教训,也还可能出现重大的失误和做错许多事情,但是有一点是绝对正确的,那就是,在做了很多错事之后,依然保持极大的热情,总要比心胸狭窄的好。热爱事情使人受益不尽,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找不到的东西通常都静静地待在最抢眼的地方。老汉焦虑寻找的烟斗原来就在手里;少女急切要看的书就在书架的
摘要: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本质属性,为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本文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把握四种基本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项目设计为教学抓手,以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物质保障。  关键词: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实践性教学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87-02收稿日期:2015-09-21  课题项目
摘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推动。尤其在新媒体视域和“互联网 ”背景下,探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载体、新方法,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党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信息获取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校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与网络优势,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提
摘 要:农民画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画萌于自然,内容博大精深,是一种通俗画。它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是劳动人民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进行的创作,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农民画资源,能够激发幼儿对农民画内容的兴趣,促进其理解、模仿、再创造,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动手、识图、审美、创意及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民画;幼儿园美术;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