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作文教学不再可怕,必须在多练、少改、重讲评三部曲上下足功夫。
一、多练
多练,即放手让学生自愿、自主地最大限度地练习,这样既可解放老师,又可以在没有老师全力干预的情况下更大效果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老师改作时的“少改”创造条件。
老舍先生曾说过:“作文无他,多读、多练、多摘抄而已。”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在作文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不断地练,让老师从传统作文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心理重压下解放开来。新课标明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初始只要做好学生写作心理的开发,激发起其写作兴趣,出好题目提出要求,适当引导甚至不作引导都行,完全不必像过去的语文老师那样把本属于学生的事也当成自己的事,整天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这里做得不够,那里想得不全,既担心学生立意不高,又忧心学生选材不巧,以致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精神不振。
多练,要讲究量的标准、练的时间和操作方法。
量的标准:总的见解是在不影响学科平衡及语文其他知识学习时间的平衡的基础上越多越好。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量化标准是一学期6篇大作文,若干篇小作文,而如果按我上面说的做法和要求来实行的话可达到每周l篇,一学期1 6篇大或小作文。当然多练不能放弃质量要求。
时间及操作方法安排:当堂作文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各占一半。当堂作文以考试规定时间为标准,50分钟内完成。安排当堂作文,有时可在事前几天出示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构思,搜集材料。
二、少改
“少改”的目的是尽量达到少改或不改而只评分,这样既可向学生快速反馈老师的评价意见,让学生准确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可最大限度地解放老师,为接下来老师的讲评省出充分准备的时间,也为学生的“多练”创造条件。
少改中的“少”可以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 每次选一个角度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写只有几个字的简略评语,如用材料典型、论据充分或立意深刻等。
2. 有目的地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进行详改做示范,再引导全班学生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3. 有选择地指名个别学生来面改。
4. 改变单一的评改模式,多种方式开展 。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评改、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在评改中明确评分标准、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推荐优秀习作,并写出推荐词。
三、重讲评
重讲评的“重”字,主要在于老师对讲评思想上要重视,准备上要充分,时间上要偏重。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少改”的理论支点,或者说是效果上的有效补充,即做好这一环节是“少改”而不失教学效果的一道保险。在这一环节上,目标高任务重,既要求老师向学生指明价值取向,又要求向学生指导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法,同时还承担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任。这一思路正符合“老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1. 善于发现习作的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那些具有真情实感、观察细致、感情细腻、议论深刻的好文章,要大力褒扬。对于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不至于挫伤其积极性。
2. 紧扣训练要点和暴露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讲评具有针对性。每次讲评,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或选材,或价值取向,或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各有侧重点。围绕重点,突出强调,举例阐述,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3. 朗读学生推荐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或评价自己作品。即使差作文也有个别精彩的句子、新鲜的材料,教师可以事先摘录,讲评时念出来,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和维持写作的兴趣。
4. 引导学生学会品评美文,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并养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作文讲评中,小到优美的词句、素材的选取,大到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反复进行品评、比较、揣摩,在感悟、归纳总结中逐步掌握成功习作的特点。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多练
多练,即放手让学生自愿、自主地最大限度地练习,这样既可解放老师,又可以在没有老师全力干预的情况下更大效果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老师改作时的“少改”创造条件。
老舍先生曾说过:“作文无他,多读、多练、多摘抄而已。”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在作文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不断地练,让老师从传统作文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心理重压下解放开来。新课标明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初始只要做好学生写作心理的开发,激发起其写作兴趣,出好题目提出要求,适当引导甚至不作引导都行,完全不必像过去的语文老师那样把本属于学生的事也当成自己的事,整天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这里做得不够,那里想得不全,既担心学生立意不高,又忧心学生选材不巧,以致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精神不振。
多练,要讲究量的标准、练的时间和操作方法。
量的标准:总的见解是在不影响学科平衡及语文其他知识学习时间的平衡的基础上越多越好。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量化标准是一学期6篇大作文,若干篇小作文,而如果按我上面说的做法和要求来实行的话可达到每周l篇,一学期1 6篇大或小作文。当然多练不能放弃质量要求。
时间及操作方法安排:当堂作文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各占一半。当堂作文以考试规定时间为标准,50分钟内完成。安排当堂作文,有时可在事前几天出示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构思,搜集材料。
二、少改
“少改”的目的是尽量达到少改或不改而只评分,这样既可向学生快速反馈老师的评价意见,让学生准确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可最大限度地解放老师,为接下来老师的讲评省出充分准备的时间,也为学生的“多练”创造条件。
少改中的“少”可以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 每次选一个角度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写只有几个字的简略评语,如用材料典型、论据充分或立意深刻等。
2. 有目的地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进行详改做示范,再引导全班学生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3. 有选择地指名个别学生来面改。
4. 改变单一的评改模式,多种方式开展 。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评改、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在评改中明确评分标准、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推荐优秀习作,并写出推荐词。
三、重讲评
重讲评的“重”字,主要在于老师对讲评思想上要重视,准备上要充分,时间上要偏重。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少改”的理论支点,或者说是效果上的有效补充,即做好这一环节是“少改”而不失教学效果的一道保险。在这一环节上,目标高任务重,既要求老师向学生指明价值取向,又要求向学生指导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法,同时还承担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任。这一思路正符合“老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1. 善于发现习作的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那些具有真情实感、观察细致、感情细腻、议论深刻的好文章,要大力褒扬。对于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不至于挫伤其积极性。
2. 紧扣训练要点和暴露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讲评具有针对性。每次讲评,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或选材,或价值取向,或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各有侧重点。围绕重点,突出强调,举例阐述,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3. 朗读学生推荐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或评价自己作品。即使差作文也有个别精彩的句子、新鲜的材料,教师可以事先摘录,讲评时念出来,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和维持写作的兴趣。
4. 引导学生学会品评美文,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并养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作文讲评中,小到优美的词句、素材的选取,大到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反复进行品评、比较、揣摩,在感悟、归纳总结中逐步掌握成功习作的特点。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