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田园种植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进行明确的指导,使教育成为幼儿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好奇心、观察力、记录能力、责任心、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 田园种植 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因此,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园内开辟了一块属于孩子们的种植乐园,这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是幼儿园的“大自然”。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得丰富多彩!使教育成为幼儿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好奇心、观察力、记录能力、责任心、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的发展。
一、田园种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激发好奇心可以引领幼儿走向更宽广的创造领域。田园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能够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去关注和思考所发生的一切,幼儿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提高。
如:种植前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来幼儿园,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种子,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介绍。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问题的产生,使接下来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田园种植,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感性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首先告诫幼儿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如: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随着观察行为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就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兴趣,引导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三、田园种植,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记录是指把发生的事或听到的话记下来,即对事实的记载。它是人的一种表征方式。记录对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瑞吉欧教育中也指出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并把儿童多样的表征方式称作是儿童的百种语言。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记录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意识及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奠定基础。
记录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自己读得懂的“书”。在田园种植中,形象的绘画是一种孩子最常用的记录方式,也有纸工粘贴、图片粘贴、简单表格、符号、文字、等等。比如,在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时,我们并不是天天去看,而是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孩子们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蚕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将观察到蚕豆从生长、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有变化时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录是随着探索过程进行而进行的,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是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这样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了解事物的渐变过程,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记录能力。
四、田园种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的人。田园种植,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关心,懂得了责任,也感受了艰辛。
通过让孩子领养自己的“宝宝”,他们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种子播下,他们会经常去浇水;种子发芽,他们会去数发芽的颗粒;小苗被踩了,他们会很心痛;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 “宝宝”病了,他们会难过;“宝宝”长大了,他们会雀跃。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
五、田园种植,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开展活动最好的源泉,在田园种植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实践的环境,给孩子让出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勇于去尝试、去比较,去实践,从而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春天,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究阳光、水、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做测验,一盆放在阳光下,而另一盆放在黑暗处或用黑布罩住,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并记录下结果。同样再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一盆经常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同样记录下结果。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种植经验,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拥抱大自然,快乐每一天”,田园种植让孩子们尝到了甜头, 让大自然的美充盈着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让孩子们用手、用口、用脑、用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创造孩子们心中别样的天空。
关键词教育 田园种植 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因此,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园内开辟了一块属于孩子们的种植乐园,这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是幼儿园的“大自然”。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得丰富多彩!使教育成为幼儿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好奇心、观察力、记录能力、责任心、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的发展。
一、田园种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激发好奇心可以引领幼儿走向更宽广的创造领域。田园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能够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去关注和思考所发生的一切,幼儿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提高。
如:种植前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来幼儿园,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种子,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介绍。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问题的产生,使接下来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田园种植,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感性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首先告诫幼儿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如: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随着观察行为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就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兴趣,引导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三、田园种植,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记录是指把发生的事或听到的话记下来,即对事实的记载。它是人的一种表征方式。记录对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瑞吉欧教育中也指出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并把儿童多样的表征方式称作是儿童的百种语言。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记录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意识及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奠定基础。
记录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自己读得懂的“书”。在田园种植中,形象的绘画是一种孩子最常用的记录方式,也有纸工粘贴、图片粘贴、简单表格、符号、文字、等等。比如,在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时,我们并不是天天去看,而是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孩子们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蚕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将观察到蚕豆从生长、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有变化时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录是随着探索过程进行而进行的,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是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这样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了解事物的渐变过程,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记录能力。
四、田园种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的人。田园种植,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关心,懂得了责任,也感受了艰辛。
通过让孩子领养自己的“宝宝”,他们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种子播下,他们会经常去浇水;种子发芽,他们会去数发芽的颗粒;小苗被踩了,他们会很心痛;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 “宝宝”病了,他们会难过;“宝宝”长大了,他们会雀跃。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
五、田园种植,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开展活动最好的源泉,在田园种植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实践的环境,给孩子让出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勇于去尝试、去比较,去实践,从而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春天,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究阳光、水、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做测验,一盆放在阳光下,而另一盆放在黑暗处或用黑布罩住,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并记录下结果。同样再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一盆经常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同样记录下结果。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种植经验,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拥抱大自然,快乐每一天”,田园种植让孩子们尝到了甜头, 让大自然的美充盈着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让孩子们用手、用口、用脑、用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创造孩子们心中别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