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与日凌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天际,尽管各种天体和人造飞行器相距甚远,并且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在太阳系中,太阳、地球、月亮以及人造飞行器的光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作用的,由此呈现的光影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据称,一个地方的人如果不去其他地方,平均400年左右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2015年3月20日,一次壮观的日全食在天宇上演,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无缘目睹这一奇观,只有新疆北部地区的人可看到日偏食。不过,人们不必为此遗憾,因为2016年3月9日还将发生一次全国许多地区都能观赏到的日全食。
  
  从“天狗蚀日”说起……
  日食作为古今中外最受人们关注的天象之一,人们对其科学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在很早以前,“天狗蚀日”的说法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我国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系统的日食观测记录。不过,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对于日食的观测和研究还是十分粗糙的。直到16世纪中叶,由于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日食的观测研究才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从而逐步揭示了日食的成因。
  原来,日食现象是当月球绕地球运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如果此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那么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芒,因此月球的黑影就会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根据交食的情况,日食可以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日全食必须在太阳、月球、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才能发生。在日全食的时候,月球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地区叫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半影。只有处在本影的位置才能看到日全食;在半影区域的位置能看到日偏食。也就是说,在发生日全食时,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近,此时月球的本影能扫过地球,所以从这个位置来看,月球把太阳全部遮住了。
  日环食作为一种日食现象,发生概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天象。当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就会遮挡住射向
  地球的太阳光。而当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的时候,由于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就会形成日环食。发生日环食的时候,太阳中心黑暗,边缘明亮,在天空中会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环。因此,相比于日全食和日偏食来说,日环食更具有观赏性。
  在日食中现身的“元素”
  日食观测是人们认识太阳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天文学家严森和洛克耶通过日全食观测发现“太阳元素”的事例,一直被科学界认为是日食观测史上的一段佳话。巴黎科学院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特别铸造了一枚金质纪念牌。这枚金质纪念牌一面雕有传说中的“太阳神”,另一面则是两位天文学家的浮雕像。每当人们看到“太阳神”驾驶4套马车的英姿,就会联想到这两位天文学家的功绩。
日冕的细节

  在19世纪,当天文学家预测到印度将于1868年8月18日发生日全食时,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异常兴奋。法国米顿天体物理观象台台长严森和英国皇家科学院太阳物理天文台台长洛克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868年10月26日,法国巴黎科学院收到了两封内容相同的来信,分别是严森和洛克耶写来的,都报告了同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那就是在观测日全食时意外地发现了日饵中的黄色光谱。巴黎科学院对这两封来信极为重视,经过比对认为这条黄色光谱不属于当时已知的任何元素。
  后来发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的一种太阳上的元素,因此人们就取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之意,把这一元素命名为“太阳”元素(中文名称为“氦”)。为什么日食观测具有如此重要的科学意义呢?原来,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太阳只是它的光球部分,光球外面的太阳大气则淹没在它明亮的光辉之中了。其中色球层和日冕是太阳大气的两个重要的层次,对揭示太阳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极具价值。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中的中间层,在光球之上大约有2000千米的厚度;日冕是指太阳外面包裹的具有极高温度而又十分稀薄的等离子体,其范围要比太阳本身还大好几倍呢!据说,日冕的光度只有太阳本身的百万分之一,平常由于其完全隐藏在地球大气散射光造成的蓝色天幕中,因此我们通常是观测不到它们的。而在发生日全食时,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球圆面,从而在漆黑的天空背景中可以相继现出红色的色球和银白色的日冕,因此科学家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来观测色球层和日冕,进而揭示有关太阳的科学秘密。
  “神的惩罚”是怎么回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观测日食方法不当造成的眼睛伤害不计其数,古人认为那是“神的惩罚”。现在我们早已知道,这是太阳红外线的热效应对眼睛的灼伤。
  原来太阳是一个能够发出极度强光的天体,其发出的强光是由各种频率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我们如果把太阳光进行色散处理,就可以得到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单色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见光”。实际上在太阳光中还有并不被我们眼睛感知的“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主要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红外线的波长非常大,照射到机体上时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太阳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很容易通过我们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状体而直达视网膜,当它被视网膜上的色素细胞吸收后就会转化为热能,从而对视网膜造成严重的灼伤。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日食性视网膜灼伤”,目前对此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应当以预防为主。
电视信号受到日凌干扰
其他文献
几乎所有人都会牢牢记住他们的初吻,以及初吻时或窘迫紧张、或兴奋愉悦的接吻细节。在人们开始每段浪漫爱情故事时,亲吻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看来,全人类都有接吻的行为习惯。然而,最新研究分析表明,在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中,为数一半的文化并没有接吻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动物王国中,几乎鲜有接吻行为。那么,接吻这种奇特行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如果接吻对生活有益的话,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不接吻呢?为什么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由纯白色大理石砌成,尖塔耸立,直入云霄,这就是华盛顿纪念碑。内置石阶898级,仰之弥高;若乘电梯,亦需用1分钟方可抵达塔顶。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的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呈长方形,高1.6米,宽1.2米,碑文书法工整挺秀;碑石的周边刻有僧侣、游龙、武士和精美的花纹
有些人外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浑身上下就不舒服了,轻一点的睡不好觉,严重些的皮肤起了痘痘,甚至还心慌气短、上吐下泻。其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不同地区之间水文、地质的差异也是水土不服的诱因之一。如居民饮用的水有“软”“硬”之分,差别在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多少,其中硬水的含量要多,软水的含量要少。喝惯了软水的人偶尔大量饮用硬水,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此外,长期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
在伊朗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持续恶化之时,该国的总统大选给了外界一个“惊喜”。  当地时间6月15日,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作为6名候选人中唯一的温和派代表,鲁哈尼在首轮即赢得超过50%的选票,确实出乎不少观察人士的预料。名不见经传的鲁哈尼成为胜出的“黑马”,反映了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也表明了将来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新总统重塑伊朗的国际、国内形象,脱离
中国同性恋知多少  根据国际测算数据,全球同性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3%,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中国13亿人口,会有1.69亿多“同志”,与日本人总数相当。但是结合中国国情,国内网络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同性恋人口比例在1%至10%之间,如果按“同志”人口占总人口  数的2%计算,那么中国有2600万“同志”。调查显示,在同性恋人群中,29.8%的人在中学之前就发现自己的同性趋向,42%的人中学阶段发现自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这种寄生虫就是弓形虫。弓形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可随血液流动而到达全身各部位,能破坏大脑、心脏、眼底等,致使宿主的免疫力下降。这种以弓形虫为病原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即为弓形虫病,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宿主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传染的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因此,有人认
假如有人告诉你,枯燥的数字也能像动物、植物、细菌、病毒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你一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识到,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4种生命体。  数字生命的诞生  托马斯·雷是特拉华大学的教授,是一位博物学家。他一直在探寻是什么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由于地球上生命都有同一起源,又没有找到外星生命为样本加以比较,所以难以对地球上生命的必然属性
民以食为天,而所有的动植物食物又都是阳光的“杰作”。光学技术成果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室蔬菜——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蔬菜的生长非常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冬春寒冷的季节在过去是不适合蔬菜种植的。现在,温室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有人说,蔬菜是用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这话一点不假,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蔬菜就
人们对转基因产生的争议之一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是否一致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会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对此,有必要弄清转基因与常规育种的异同。  大体而言,转基因与常规育种都是人为的行为,是人类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作物而对种子进行的人工培育,这是最大的相同点。但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却有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转基因不太遵循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常规育种则符合或比较符合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这主
近年来,有关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讯息接踵而至,现在国内许多地区生产的蔬菜、瓜果、鸡蛋等都被贴上了二维码“身份证”,就连某地的大闸蟹也被贴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对准二维码一扫,有关该食品的身世信息就会映入眼帘,甚至还能找到鸡蛋的“鸡妈妈”。那么,你对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了解多少呢?  追本溯源话今昔  对目标对象的追溯能力是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领域,追溯被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