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新形势下幼师数学教育教学,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方面探讨了解决幼师数学教学低效性的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师数学教学;低效性;教师教态;思考
一直以来,幼师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又以女生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数学视野不够开阔,同时又随着数学学科地位的转移,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等现状造成了幼师数学教学低效这一客观事实。如何较好地破解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做到心怀学生、情系学生、目中有人,应该把握以下四点:
1还学生自尊,应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也是完整的人,他们除了认知外,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他们与老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应考虑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如果学生自己不要学,老师无论多努力都是白费力气。老师的责任是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其产生学习兴趣。
2还学生自信,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有很多幼师生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她们一谈起数学就感觉思维困难,感受到的只是数学语言的抽象,表现出较强烈的自卑情绪。
要让她们明白,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差异很小,因此,智力并不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决定性因素。问题主要出在学习习惯上。因此教师要时刻引导和督促学生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放大它,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努力之后的回报。通过点滴的成功和享受学习数学的美妙来增强她们的自信。尤其对于幼师生,她们的工作更加需要自信来展示。我们在她们的发展和成长中能包容她们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绝不能容忍没有自信的她们踏上讲台。
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逻辑数理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加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巨大差距。
数学教学首先要尊重和善待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助其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本能得以最充分的自然发展。
老师要知道,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通过学科这座桥梁,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理和公式,但数学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长期受用的。
教育要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认识和感受,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鼓励学生亲善乐群,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而且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既要鼓励学生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符号系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亲善乐群,用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的声音。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集体创新能力。数学中的概率统计以及数学建模都是很好的素材。它们都能够培养学生多元接纳、细心观察、广泛阅读、乐群协作、善于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的能力,树立牢固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技巧。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要改变幼师生数学教学低效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的态度。毕竟
出色的教学需要老师专心致志又满怀激情,老师的敬业精神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师厚重的责任心能够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参考文献:
徐斌艳主编.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曹 琼.高职学生数学学习障碍与教学对策.成人教育,2004(05).
关键词:幼师数学教学;低效性;教师教态;思考
一直以来,幼师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又以女生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数学视野不够开阔,同时又随着数学学科地位的转移,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等现状造成了幼师数学教学低效这一客观事实。如何较好地破解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做到心怀学生、情系学生、目中有人,应该把握以下四点:
1还学生自尊,应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也是完整的人,他们除了认知外,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他们与老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应考虑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如果学生自己不要学,老师无论多努力都是白费力气。老师的责任是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其产生学习兴趣。
2还学生自信,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有很多幼师生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她们一谈起数学就感觉思维困难,感受到的只是数学语言的抽象,表现出较强烈的自卑情绪。
要让她们明白,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差异很小,因此,智力并不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决定性因素。问题主要出在学习习惯上。因此教师要时刻引导和督促学生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放大它,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努力之后的回报。通过点滴的成功和享受学习数学的美妙来增强她们的自信。尤其对于幼师生,她们的工作更加需要自信来展示。我们在她们的发展和成长中能包容她们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绝不能容忍没有自信的她们踏上讲台。
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逻辑数理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加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巨大差距。
数学教学首先要尊重和善待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助其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本能得以最充分的自然发展。
老师要知道,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通过学科这座桥梁,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理和公式,但数学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长期受用的。
教育要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认识和感受,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鼓励学生亲善乐群,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而且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既要鼓励学生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符号系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亲善乐群,用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的声音。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集体创新能力。数学中的概率统计以及数学建模都是很好的素材。它们都能够培养学生多元接纳、细心观察、广泛阅读、乐群协作、善于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的能力,树立牢固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技巧。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要改变幼师生数学教学低效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的态度。毕竟
出色的教学需要老师专心致志又满怀激情,老师的敬业精神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师厚重的责任心能够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参考文献:
徐斌艳主编.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曹 琼.高职学生数学学习障碍与教学对策.成人教育,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