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课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爱创新。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语文课堂中首先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的激情。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是运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利于创新都可以大胆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新的必经之路,也是创新的最好方法。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摸索出这样一个经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总是爱问为什么?这种好奇的心理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在教一年级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雪地里为什么会有小画家?什么叫画家?这些画家都是谁?青蛙为什么会在洞里睡觉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我都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质疑、问难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思考,对原有问题进一步设问,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自己解决问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质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又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小熊一家为什么舍不得砍树?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什么?夏天小熊走进森林又看到了什么?秋天又看到什么变化?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化整体为单一,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较难理解,化整体为单一后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唤起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
  
  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是属于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语文课堂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还要建立一种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它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课堂中应重视师生间的接触、碰撞和沟通。作为教师要公正,真诚无私地爱每一个学生。要熟悉、了解、信任、尊重和理解他们。努力使自己和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那些心灵上有创伤的性格孤僻古怪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严重的学生更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要从点滴小事作起,小心翼翼地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逐步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同时迸发出创新思想的火花。
  
  三、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的基础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意学生的观察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接触与探究事物的本能与需要,用这种本能与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
  
  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应以知识和智慧作为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口语交际”栏目开展普通话比赛,利用写字课开展“书写”比赛,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比赛栏目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还是“识字大擂台” 和“美丽的大花园”这两个栏目。在识字擂台中,我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认识的新字写出来后,我就把它贴在栏目内,同时奖给学生一朵美丽的大红花,并把此花种进“花园内”。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努力去学习、读书,还会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去“添一添”、“减一减”或“编字谜”,同学们为此而努力,大胆地创新。这样教室里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作品”贴满了墙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果,充分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并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新的愉悦。
  (作者单位:678712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清平乡新山小学)
其他文献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研究表明,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得以形成的核心。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的最佳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着力于单向思维的训练    创造思维内涵丰富,它包含“迁移思
期刊
【摘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1、多方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2、应用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牢固掌握原有写作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技法的创新。  【关键词】教学 创新 动力 思维 技法   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培养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中学作文教学在
期刊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
期刊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有的学校片面地强调了教学质量,使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一部分师生的头脑里被淡化。  要怎样做好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新形势,笔者就怎样做好班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以“小组”帮助人,以“小组”关爱人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组成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没有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世界的奥妙,探求新发现、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呢?我认为要着重研究和解决好六个环节。    一、提高教师创新的能力    数学教师
期刊
“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的追求。笔者认为,爱心和尊重是培育学困生成人的最好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家名叫仁和的超市遇到一位正在闲逛的中学生。眼看下午上课的时间快到了,他还痴迷地端详着各种好看的玩具,迟迟没有去上学的意思。我走上前去,催促他说:“你怎么还不上学?”他看了看我,瓮声瓮气地说:“早就上课了,我不去”。“你怎么能不去呢”。我心里直替他发急,走上前去劝他说:
期刊
学校是塑造青少年儿童灵魂的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儿童灵魂的塑造者。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见道德的重要性。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着先进和后进之别。但后进也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将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呢?首先要分析产生后进的原因。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学生因受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二,学生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够
期刊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对于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要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多给他们一些宽恕和包容,是做好这部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凡人孰能无过?小学生不懂事,犯错误是难免的,也是经常的事。班主任会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大多数学生一旦犯了错,都不会主动承认错误或不敢承认错误。其主要原因
期刊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我在几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选择合适的教育,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信心是成功之源。学生学习成绩差,除先天智力低下外,还有许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而学习潜力的
期刊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基本、最响亮、最深入人心的理念。“为了一切学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不负责任的老师所冷落、抛弃。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后进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