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呢?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创设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指向提出问题,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指向性原则
  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教师一般先要将设计好的课件、挂图或实验、实物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这情境中发现科学问题,发现今天要研究探讨的科学问题,因而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徒劳的。
  2、新颖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强烈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可以把科学家发现前的疑惑、发现过程、探究失败以及生活中趣事等,通过创设“科学问题情境”编成生动的故事或有趣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3、参与性原则
  科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科学问题情境”活动化。把科学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投身到“科学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观、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科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科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应遵循障碍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科学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问题情境是科学“问题解决”的出发点。要使科学课堂鲜活与具有动感,教师必须创设情境。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科学知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科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科学原理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学好科学的愿望。作为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就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做了一定的实践和思索。我认为常用的策略归纳起来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科学知识,许多新鲜的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学习前,先让学生回忆每天早上照镜子的现象,问他们有什么发现?猜想这一现象中有哪些规律?
  2、联系竞技体育创设情境
  竞技体育是初中生喜爱一种运动形式,尤其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更被学生所钟爱,而竞技体育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可供我们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先用录像播放一段足球比赛,必能激起学生探究热情;又如在学习气压与空气流速关系后,让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慢镜头,必能促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探究生活的良好探究习惯。
  3、联系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创设情境
  学生总对自己所处时代影视作品有着一种狂热,联系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把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狂热”转化成课堂热情,如在机械运动的学习后,让学生欣赏“小小竹排江中游,……”,让学生讨论、分析竹排、青山等运动状态等等。
  4、联系新旧知识切入点创设情境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如教学“探索酸的性质”时,先让学生探究“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液”的PH值,再让他们判断这些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提出:“什么是酸呢?”等等。
  科学有着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等特征,因此,根据教学内容还有许多情境创设策略,如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联系其他学科创设情境、于学生惊疑处创设情境等等,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均可用来创设情境。因此,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但如何来创设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问题情境,这还需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分析、反思和探讨。
其他文献
一项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率占23.2%,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已成为网络成瘾的重灾区。今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而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占总体网民的51.8%。网络在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的同时,而大
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寄宿制班的班主任,面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学生,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应对呢?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情况、民族风俗习惯。寄宿制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多数家长很少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妨碍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全面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好的
推行绩效管理制度是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高校办事效率的重要举措。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是落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大多高校在绩效管理方面的欠缺而凸显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一些举措,促进高校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高校管理的整体水平。    高校教师实施绩效管理制度不仅是落实高校人事制度改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动力。一个拥有有效绩效管理系统的高校,能够
目的:了解武汉市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团体干预在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方式,从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在武汉市三镇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医务人员的抽样调查,探讨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医患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工作满意度在医患关系和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为提高医
探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的新生儿,是素质教育的产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显著特征。《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改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
作为老师,总能看到有些学生因为写作而眉头紧锁、嘴咬笔杆,半天不知如何下笔。那痛苦不堪的表情,连你你都会替他们着急,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作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笔者身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不应在中年级时才进行作文起步,而应从低年级起就重视写话训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