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植入 活学写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内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课型,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运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时间几分钟,短小精悍。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优美的文章自然少不了巧妙的写作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怎样接受并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到今后的习作中,是笔者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巧妙植入微课,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微课植入,习得描写之法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又称为直接描写。高年级课文中有一些这样的描写,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笔者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抓住了文中的描写方法,制作了关于正面描写的微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又了解了正面描写的写法及作用。据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品技艺,学习写法
  (1)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要求:
  ①画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简单做批注,想想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练习朗读感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很自然地找到了正面描写的地方: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姥姥的剪纸材料简单。
  生:我找到了姥姥的剪纸非常形象生动。
  师:是呀,作者寥寥数笔就直接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不愧是大师之作。
  同样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作者对天游峰的描写也是通过正面描写直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据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品高山,学习写法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要求:
  ①画出描写天游峰高、险的语句,简单做做批注,想想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一个小片段:天游峰真高啊!
  (2)小组交流。
  看完视频之后,我提问:天游峰的高、险体现在哪儿?学生很自然地抓住句子回答“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写出了天游峰的险;“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直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了正面描写之后,学生明白了正面描写的要义,在仿写环节就轻松多了,部分学生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就突出了山的高。在今后的习作中,学生能够将正面描写运用到习作中去,亦能为习作增色不少。
  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课文中还有许多。如在《谭千秋》一文中,作者正面描写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的舍己为人;在《船长》一文中,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将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场景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特点鲜明突出,表现人物的某些特征。除了通过正面描写,通过他人的描述、其他事物的衬托亦能体现所要描述对象的特征。在课堂中,微课让学生懂得侧面描写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第7自然段同样是描写天游峰的高、险,但不同于第2自然段,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侧面描写加以突出,于是,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品高山,学习写法
  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要求:
  (1)用“
其他文献
诗文互补是拓展阅读的一种形式,可以在有限的时空背景下,开掘出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提升阅读效率的目的。《一个接一个》一文以儿童的视角,用最本真、最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孩童无奈而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  一、立足意象,品读感受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意象是整个文本的核
【文本解读】  《蜜蜂》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课文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编入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做到有序表达,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它们或者景美,或者语言美,或者情感美,使学生不由自主徜徉其中。在写景类课文中,对于景物特点的描写,作者最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基于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微仿”的方法是教学写景类课文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色彩渲染的“微仿”  “能读千赋则善賦。”这句话充分表明了积累的作用。在写景类课文中,语言优美、用词准
挑战性思维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对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挑战与跨越,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挑战性思維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变“思维翻版”为“个性挑战”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要想改
统编本教材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在田字格中进行梳理,以范字、描红和自由练写三部分呈现在教材中,这些生字的呈现形式醒目,大小工整,书写规范,是学生写好生字的最佳范式。但实际上,这些田字格中范字的使用率并不高,许多学生把它们当作平常的生字抄写一样对待,致使这些示范作用很强的生字大多成为了摆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田字格中生字的示范作用呢?  一、端正坐姿,养成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笔时,
学贵有疑。有效的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胡乱发问,内容五花八门,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见解,听之任之,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从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一、围绕课题质疑  好的题目对突出文章中心有重要作用。对于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来说,题目都是作者和编者精心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质疑,
【教材解析】  《寒号鸟》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寓言故事”。本课旨在通过一个小故事为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既是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习得什么呢?先看一看民间故事的含义:民间故事是反映老百姓智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故事。它拥有方言的色彩,强调人物形象,强调民间故事表达的意思,教学时没有必要在字词上多下功夫。  低年级教学中字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均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内容意义,二是形式意义。整合单元文本资源,从中挖掘读写迁移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教材范例的语言魅力,提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确立读写迁移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名著”,包括《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和《清平乐·村居》四篇文章。每篇课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心声。语言是表达
著名作家金波曾经这样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创新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理解诗歌,用诗歌润泽儿童童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儿童进行言语实践,引导学生用自我的妙笔改写、仿写、创写,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长。  一、改写——用欣赏体验敲开小练笔大门  特级教师周益民说过:“诗,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精神的自由创造,是他们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王国的方式。”诗歌不
当下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把教学的目光盯在精读上,提起精读的内容与方法,说得頭头是道。而初读呢?要么被精读所取代,要么被教师安排的课堂预习所取代,初读经常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教师们无法解决“初读,怎么读”的问题。为了让初读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初读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入手。  一、丰富形式,让初读更灵活  在初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把课文读通、读熟是首要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多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