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
英语语言情境是揭示英语所表达意义的一个基本因素,学习英语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理解和表达。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离不开语言情境,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并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根据《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下)规定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特别强调的是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运用语言,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通过创设情境,完成任务,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不断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交流,形成语感。
二、 情境教学的运用
下面仅以几个例子说明教师如何在初中教材中实现情境的设置的。以下是一堂公开课的实录
The Title of Activity: Good Manners
Objectives: 1. Learn to apologize to people
2. Train the students’speaking ability
3. 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Procedures:
1. 教师故意弄掉一位学生的课本,故意说“谢谢”。这时教师发问:“我是应该说‘谢谢’吗?”通过真实的交际情境,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什么时候我们该说“谢谢”,什么时候我们该说“抱歉”,从而引出“礼貌”这一主题。
2.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四幅关于礼貌与道歉的图片,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3. 玩游戏:教师叫五位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第一位学生向第二位学生做一件错事,然后向那位同学道歉,这样一个接一个,学生动作幽默,表情奇怪,道歉真诚。
4. 听力: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图(两个正谈话的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上的文字内容,想象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apologize”, 经过讨论,这样,录音一开始就会把学生带进一幅画面之中。
5. 说话:根据课文给出的三种情境,教师巧妙地在讲台前摆设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和两个杯子。创设一种晚会的氛围,进而让学生演出介绍朋友、找空位置、拿错杯子三种情境。
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充分调动其知识储存,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结果,整堂课学生纷纷踊跃尝试,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和谐合作,通过以上活动的设置,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道歉用语及相关的礼貌用语,学生通过自己的加工,把它运用到真实的交际中。
总而言之,语言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条件,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材料、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体验,以及相互运用语言。这个过程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境设置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对话、角色扮演,也可以是采访。下面简述几种可以在初中教材中运用的情境设置。
(1) 情景扩展。如在Halloween这一篇阅读文中,学生理解课文后,可让学生参与玩一下人们在这一节日所玩的游戏,这样既有趣学生无形中又加深了对这一节日的了解。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不受任何拘束,能真正地体会语言,理解、并大胆地运用语言。
教师通过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的完成,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创造性与情感体验的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与交流的活动,学会交际,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情境想象。创设一个具有启发性、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去想象,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把握语言的真实性,在课堂内外创设良好的听说氛围。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愿望,这显得真实、形象。
三、 情境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情境教学中的课堂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是对等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操纵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情境教学的设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情境设置的主体。
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会感到轻松、自信,能主动地、自如地运用语言,他们不会害怕犯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集中精力交谈,而不是注意语法的正确与否。
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和场合,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是语言环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不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的语言交际得以正常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交际场景的同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有分有合,有情有境,学生学得真切有趣,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英语语言情境是揭示英语所表达意义的一个基本因素,学习英语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理解和表达。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离不开语言情境,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并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根据《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下)规定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特别强调的是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运用语言,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通过创设情境,完成任务,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不断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交流,形成语感。
二、 情境教学的运用
下面仅以几个例子说明教师如何在初中教材中实现情境的设置的。以下是一堂公开课的实录
The Title of Activity: Good Manners
Objectives: 1. Learn to apologize to people
2. Train the students’speaking ability
3. 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Procedures:
1. 教师故意弄掉一位学生的课本,故意说“谢谢”。这时教师发问:“我是应该说‘谢谢’吗?”通过真实的交际情境,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什么时候我们该说“谢谢”,什么时候我们该说“抱歉”,从而引出“礼貌”这一主题。
2.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四幅关于礼貌与道歉的图片,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3. 玩游戏:教师叫五位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第一位学生向第二位学生做一件错事,然后向那位同学道歉,这样一个接一个,学生动作幽默,表情奇怪,道歉真诚。
4. 听力: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图(两个正谈话的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上的文字内容,想象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apologize”, 经过讨论,这样,录音一开始就会把学生带进一幅画面之中。
5. 说话:根据课文给出的三种情境,教师巧妙地在讲台前摆设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和两个杯子。创设一种晚会的氛围,进而让学生演出介绍朋友、找空位置、拿错杯子三种情境。
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充分调动其知识储存,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结果,整堂课学生纷纷踊跃尝试,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和谐合作,通过以上活动的设置,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道歉用语及相关的礼貌用语,学生通过自己的加工,把它运用到真实的交际中。
总而言之,语言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条件,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材料、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体验,以及相互运用语言。这个过程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境设置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对话、角色扮演,也可以是采访。下面简述几种可以在初中教材中运用的情境设置。
(1) 情景扩展。如在Halloween这一篇阅读文中,学生理解课文后,可让学生参与玩一下人们在这一节日所玩的游戏,这样既有趣学生无形中又加深了对这一节日的了解。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不受任何拘束,能真正地体会语言,理解、并大胆地运用语言。
教师通过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的完成,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创造性与情感体验的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与交流的活动,学会交际,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情境想象。创设一个具有启发性、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去想象,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把握语言的真实性,在课堂内外创设良好的听说氛围。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愿望,这显得真实、形象。
三、 情境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情境教学中的课堂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是对等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操纵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情境教学的设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情境设置的主体。
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会感到轻松、自信,能主动地、自如地运用语言,他们不会害怕犯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集中精力交谈,而不是注意语法的正确与否。
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和场合,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是语言环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不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的语言交际得以正常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交际场景的同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有分有合,有情有境,学生学得真切有趣,教师教得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