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实践证明,通过不同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摔跤运动员在对抗中完成技术的能力,才能有把握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技战术组合的形成过程一定要和专项的能力训练交叉互动,在不断融合中得到有效提高;在对抗中提高攻击频率和相互绞斗回合,才能获得所需攻击速度和运用技术动作的爆发力,挤出捕捉战机的时机;在不断深化要求的重复中提高对抗三个主要环节的转化意识;以技術运用为主线的分段融合互动达到整体提高。
关键词:摔跤 技能训练 专项技术 对抗 互动融合
摔跤专项技术训练在内容安排上是结合比赛需要,在不同阶段、时期运用不同方法,形成主抓和辅抓的错落有序的训练过程,提高能力与技术的融合性。这个过程就是促使获得的各种能力在强制的深化频率要求的技术运用中,形成进一步融合而达到滚动式提高,才能最终训练出高水平竞技能力。这种把力量、速度、技术、协调、柔韧、意识、耐力通过强制性技术运用而又不断深化的频率要求下,才能形成高度融合的整体性。我们的训练工作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一步步将训练各环节融合、互动中达到训练向比赛的需要靠拢。
一、完善的摔跤专项技术提高大赛取胜系数
竞技运动中没有合理运动技术就不可能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多年训练积累,运动技术都会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是在对抗训练中往往欠缺的就是专项技术能力,在对抗中强制性制服对手的能力欠缺,也就是对抗中完成技术的能力不够,俗称“技能”能力不够。过去重视技能训练,只是把用沙袋、布人去完成的技术或次数、组数要求当做技能训练手段。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认为技能训练范围应该扩大到较多方法手段上,固定把位下强制要求完成的技术动作都应归于技能训练,因为它是为完成某一技术而要求的专项能力。这是根据比赛过程中遇到瞬间状态的关键把位提炼出来,在训练中通过时间、次数、组数和相应要求达到提高在对抗中完成这一技术的能力。它需要教练员把比赛中从站立到跪撑的关键把位中攻、防、反意识和能力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当其基础力量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不同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其在对抗中完成技术的能力,才能在高层次比赛中战胜对手。用不同重量的布人、沙袋完成特定的技术次数、组数是一个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获得能力的手段,但那只是“死的”能力,因为布人、沙袋不会反抗和反攻,只是通过次数、组数和要求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所以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要掌握在克服活的阻力或反攻中去把握运用技术的技巧,一定要加强双人不同把位的定位对抗中不断提高运动员克服活的阻力的攻、防中的专项能力。作为教练员必须清楚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些关键部位的优势和不足,就要提炼出来,在训练中运用技能训练方法去保持和提高,因为这样的能力才是比赛需要的重要能力。特别是在大赛前训练中,要针对主要对手优点和不足,运用双人技能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强化训练尤为重要,并要根据运动员状况在时间、次数、组数上进行针对性强制性要求,才能提高大赛取胜系数。
二、摔跤专项能力的来源与技战术的最终形成
直接对抗竞技项目所有技术动作都是为了作用到对手身上而制服对手。这些技术动作往往违反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动作习惯,它们的建立需要通过长期训练,从学会到熟练到自动化再到生巧的过程。在比赛对抗环境中从学会到生巧,还必须伴随能力训练,形成能力和技术高度融合,才能在特殊竞赛环境中实施巧妙的技、战术。教练员必须对技术动作有较全面了解和分类能力,并能在训练中按照不同把位使运动员有次序掌握60-80个动作。获得较高专项能力的训练过程应有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技术动作分类,按照不同把位力争使运动员学会60-80个攻、防、反技术动作,这即是技术容量,按常规这个过程应在三线队伍中完成;第二步,通过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和压缩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技术容量,按常规这个过程应是由三线和二线队伍共同完成;第三步,组成10-16个不同攻击点,根据不同方向技术动作运用的熟练性和压缩单位时间的最大组、次数的完成量,形成自动化;第四步,在压缩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技术容量和最大的组、次数完成量的基础上,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特点,协助指导运动员组成相关联技术组合,并且不断熟练化,形成几套技战术组合;第五步,运用不同类型对抗手段,在具体时间量化安排中最大限度提高其组合技战术的运用次数(运用频率),逐步形成熟练的运用自如的技战术组合。以上五个步骤不能绝对割裂开,第一、二步、第二、三、四步、第三、四、五步相互穿插进行,最终才能在专项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建立有效的技战术组合。在此着重说明的是整个技战术组合的形成过程一定要和能力训练交叉互动,在融合中形成和提高。
三、在不断加强提高的攻击频率中获得所需专项速度
在比赛中谁能在快速的多次相互绞斗中把握自己的攻击方向和清楚对方可能移动的位置,谁就能把握攻击的准确位置和时机。多次相互来回绞斗能力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深化逐步获得的。训练中要在不怕失败的前提下提高攻击频率,坚持下去才能逐步出现相互多次来回绞斗状态,从而形成多次相互来回绞斗能力。这种绞斗能力是通过提高攻击频率的过程中挤出了专项的进攻速度,并在攻击速度逐步提高中才能逐步把握不断出现的攻击时机,攻击才有准确的方向和及时到位。提高攻击频率乱了对方也乱了自己,然而谁能坚持这个方向并在不断的失败中挤出自己的攻击速度,就会逐渐从乱中走出来,逐渐掌握出现的各种攻击机会并能及时到位。这种及时到位的攻击就是速度(也称为专项速度),因为速度才是捕捉战机的灵魂。在高水平比赛中要想稳操胜券,就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水平,才能在比赛中保持和扩大战果。这种专项速度耐力水平只有通过一定负荷强度和逐步加大负荷刺激,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它需要在对抗中提高进攻次数和相互绞斗回合,才能挤出攻击速度和运用技术动作的爆发力,挤出捕捉战机的时机,挤出专项的耐力水平。这就是专项训练的发展方向,它是根据高层次比赛对抗的激烈性和竞赛的残酷性而确定的,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一丝不苟地把握这个方向,严格要求。运动员也必须按照这一方向把握自己,努力拼搏,方能少走弯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练出高水平。 四、在不断深化要求的重复中提高对抗环节的转化意识
对抗的三个主要环节体现在控制与反控制中的连接、站到跪的衔接、相互转化的绞斗。这三个部分都离不开意识和速度能力,要在相应的严格要求中逐步提高。这三个部分是相互渗透的,要在提高速度中提高训练质量。控与反控的连接在不同对抗中提出不同攻击点和攻击频率要求,才能逐步磨练出挤进对方大门、封闭自己大门的能力,提高多点攻击和攻击速度。站跪的连接实际上是控与反控连接的延续,是紧接连续攻击的开始,在对抗理念要求下形成相互绞斗的转化开始,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构思考虑训练节奏和相应要求,才能真正建立三个关联训练的连接和绞斗的转化意识。这种意识的建立和成熟是专项能力不断提高的催化剂,所以坚持这种不断深化要求的重复,在意识的成熟中形成专项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应是我们当前主抓方向。
五、以技术运用为主线的分段融合互动达到整体能力提高
优秀摔跤运动员必须在专项力量、速度、协调、意识、耐力不断持续提高过程中,通过技术运用的强行要求使其保持专项特点,形成专项技术能力、技术协调、技术意识、技术耐力、技术速度,在不同阶段、时期交叉的主抓与辅抓安排中,以技术运用为主线,保持各要素的专项特点,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股综合的能力,也就是力量与技术、协调与技术、速度与技术、意识与技术、耐力与技术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互动,并在高频率的强化技术运用过程中逐步凝聚成一股摔跤的整体能力或称为摔跤竞技能力。专项的力量、协调、速度、意识、耐力的提高都必须与技术的要求特点相结合,否则就无法形成摔跤的竞技能力。在训练中把它们拧成一股整体能力,在技能和技术运用频率不断深化的要求中促成它们的融合而产生互动,最终使他们拧在一起形成竞技能力。不同阶段和时期针对不同任务安排不同内容,提出不同要求。在冬春时期中突出能力的提高,在重量和重复次数上提出较高量化要求,以提高运动员对较强负荷的快速适應和接受能力。在夏秋时期中突出技术运用的频率要求,提高技术与专项的能力、协调、意识、速度、耐力的融合与互动。在具体方法上把技术运用与争夺能力、衔接能力、转化能力在不断提高频率要求下进行强行结合,迅速提高运动员技术运用中争夺、衔接、转化的速度、协调、意识和耐力水平,运动员临场的应变能力和技技术水平也会得到快速提高。运动员的立体对抗能力在这种要求中会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才能形成摔跤运动员真正的竞技能力。
关键词:摔跤 技能训练 专项技术 对抗 互动融合
摔跤专项技术训练在内容安排上是结合比赛需要,在不同阶段、时期运用不同方法,形成主抓和辅抓的错落有序的训练过程,提高能力与技术的融合性。这个过程就是促使获得的各种能力在强制的深化频率要求的技术运用中,形成进一步融合而达到滚动式提高,才能最终训练出高水平竞技能力。这种把力量、速度、技术、协调、柔韧、意识、耐力通过强制性技术运用而又不断深化的频率要求下,才能形成高度融合的整体性。我们的训练工作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一步步将训练各环节融合、互动中达到训练向比赛的需要靠拢。
一、完善的摔跤专项技术提高大赛取胜系数
竞技运动中没有合理运动技术就不可能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多年训练积累,运动技术都会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是在对抗训练中往往欠缺的就是专项技术能力,在对抗中强制性制服对手的能力欠缺,也就是对抗中完成技术的能力不够,俗称“技能”能力不够。过去重视技能训练,只是把用沙袋、布人去完成的技术或次数、组数要求当做技能训练手段。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认为技能训练范围应该扩大到较多方法手段上,固定把位下强制要求完成的技术动作都应归于技能训练,因为它是为完成某一技术而要求的专项能力。这是根据比赛过程中遇到瞬间状态的关键把位提炼出来,在训练中通过时间、次数、组数和相应要求达到提高在对抗中完成这一技术的能力。它需要教练员把比赛中从站立到跪撑的关键把位中攻、防、反意识和能力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当其基础力量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不同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其在对抗中完成技术的能力,才能在高层次比赛中战胜对手。用不同重量的布人、沙袋完成特定的技术次数、组数是一个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获得能力的手段,但那只是“死的”能力,因为布人、沙袋不会反抗和反攻,只是通过次数、组数和要求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所以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要掌握在克服活的阻力或反攻中去把握运用技术的技巧,一定要加强双人不同把位的定位对抗中不断提高运动员克服活的阻力的攻、防中的专项能力。作为教练员必须清楚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些关键部位的优势和不足,就要提炼出来,在训练中运用技能训练方法去保持和提高,因为这样的能力才是比赛需要的重要能力。特别是在大赛前训练中,要针对主要对手优点和不足,运用双人技能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强化训练尤为重要,并要根据运动员状况在时间、次数、组数上进行针对性强制性要求,才能提高大赛取胜系数。
二、摔跤专项能力的来源与技战术的最终形成
直接对抗竞技项目所有技术动作都是为了作用到对手身上而制服对手。这些技术动作往往违反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动作习惯,它们的建立需要通过长期训练,从学会到熟练到自动化再到生巧的过程。在比赛对抗环境中从学会到生巧,还必须伴随能力训练,形成能力和技术高度融合,才能在特殊竞赛环境中实施巧妙的技、战术。教练员必须对技术动作有较全面了解和分类能力,并能在训练中按照不同把位使运动员有次序掌握60-80个动作。获得较高专项能力的训练过程应有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技术动作分类,按照不同把位力争使运动员学会60-80个攻、防、反技术动作,这即是技术容量,按常规这个过程应在三线队伍中完成;第二步,通过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和压缩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技术容量,按常规这个过程应是由三线和二线队伍共同完成;第三步,组成10-16个不同攻击点,根据不同方向技术动作运用的熟练性和压缩单位时间的最大组、次数的完成量,形成自动化;第四步,在压缩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技术容量和最大的组、次数完成量的基础上,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特点,协助指导运动员组成相关联技术组合,并且不断熟练化,形成几套技战术组合;第五步,运用不同类型对抗手段,在具体时间量化安排中最大限度提高其组合技战术的运用次数(运用频率),逐步形成熟练的运用自如的技战术组合。以上五个步骤不能绝对割裂开,第一、二步、第二、三、四步、第三、四、五步相互穿插进行,最终才能在专项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建立有效的技战术组合。在此着重说明的是整个技战术组合的形成过程一定要和能力训练交叉互动,在融合中形成和提高。
三、在不断加强提高的攻击频率中获得所需专项速度
在比赛中谁能在快速的多次相互绞斗中把握自己的攻击方向和清楚对方可能移动的位置,谁就能把握攻击的准确位置和时机。多次相互来回绞斗能力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深化逐步获得的。训练中要在不怕失败的前提下提高攻击频率,坚持下去才能逐步出现相互多次来回绞斗状态,从而形成多次相互来回绞斗能力。这种绞斗能力是通过提高攻击频率的过程中挤出了专项的进攻速度,并在攻击速度逐步提高中才能逐步把握不断出现的攻击时机,攻击才有准确的方向和及时到位。提高攻击频率乱了对方也乱了自己,然而谁能坚持这个方向并在不断的失败中挤出自己的攻击速度,就会逐渐从乱中走出来,逐渐掌握出现的各种攻击机会并能及时到位。这种及时到位的攻击就是速度(也称为专项速度),因为速度才是捕捉战机的灵魂。在高水平比赛中要想稳操胜券,就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水平,才能在比赛中保持和扩大战果。这种专项速度耐力水平只有通过一定负荷强度和逐步加大负荷刺激,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它需要在对抗中提高进攻次数和相互绞斗回合,才能挤出攻击速度和运用技术动作的爆发力,挤出捕捉战机的时机,挤出专项的耐力水平。这就是专项训练的发展方向,它是根据高层次比赛对抗的激烈性和竞赛的残酷性而确定的,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一丝不苟地把握这个方向,严格要求。运动员也必须按照这一方向把握自己,努力拼搏,方能少走弯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练出高水平。 四、在不断深化要求的重复中提高对抗环节的转化意识
对抗的三个主要环节体现在控制与反控制中的连接、站到跪的衔接、相互转化的绞斗。这三个部分都离不开意识和速度能力,要在相应的严格要求中逐步提高。这三个部分是相互渗透的,要在提高速度中提高训练质量。控与反控的连接在不同对抗中提出不同攻击点和攻击频率要求,才能逐步磨练出挤进对方大门、封闭自己大门的能力,提高多点攻击和攻击速度。站跪的连接实际上是控与反控连接的延续,是紧接连续攻击的开始,在对抗理念要求下形成相互绞斗的转化开始,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构思考虑训练节奏和相应要求,才能真正建立三个关联训练的连接和绞斗的转化意识。这种意识的建立和成熟是专项能力不断提高的催化剂,所以坚持这种不断深化要求的重复,在意识的成熟中形成专项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应是我们当前主抓方向。
五、以技术运用为主线的分段融合互动达到整体能力提高
优秀摔跤运动员必须在专项力量、速度、协调、意识、耐力不断持续提高过程中,通过技术运用的强行要求使其保持专项特点,形成专项技术能力、技术协调、技术意识、技术耐力、技术速度,在不同阶段、时期交叉的主抓与辅抓安排中,以技术运用为主线,保持各要素的专项特点,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股综合的能力,也就是力量与技术、协调与技术、速度与技术、意识与技术、耐力与技术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互动,并在高频率的强化技术运用过程中逐步凝聚成一股摔跤的整体能力或称为摔跤竞技能力。专项的力量、协调、速度、意识、耐力的提高都必须与技术的要求特点相结合,否则就无法形成摔跤的竞技能力。在训练中把它们拧成一股整体能力,在技能和技术运用频率不断深化的要求中促成它们的融合而产生互动,最终使他们拧在一起形成竞技能力。不同阶段和时期针对不同任务安排不同内容,提出不同要求。在冬春时期中突出能力的提高,在重量和重复次数上提出较高量化要求,以提高运动员对较强负荷的快速适應和接受能力。在夏秋时期中突出技术运用的频率要求,提高技术与专项的能力、协调、意识、速度、耐力的融合与互动。在具体方法上把技术运用与争夺能力、衔接能力、转化能力在不断提高频率要求下进行强行结合,迅速提高运动员技术运用中争夺、衔接、转化的速度、协调、意识和耐力水平,运动员临场的应变能力和技技术水平也会得到快速提高。运动员的立体对抗能力在这种要求中会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才能形成摔跤运动员真正的竞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