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让本科生参与到实践研究中,学习项目研究的方法,转变陈旧的行为思考模式,掌握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技术路线,提高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的发现、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打造一支有着专业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本文以大创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管理理念下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研究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创新能力 实践研究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隔五年,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在市场的需求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目前及未来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的根本是实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都离不开实践,本课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载体,研究在项目管理理念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情况
大创项目,是由学生自主形成课题研究团队,在自选导师的指导下,申请项目立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进行初审,合格后递交学校评审、上报教育厅批准的一项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工程。上级教育部门将根据获批级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该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创新创业的自我需求,组建3-5人的课题团队(大多数都为本专业或本班级的学生,少部分出现跨专业、跨院系),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完成项目申报书,递交学院主管领导,进行评审后上报学校,学校经过相关管理部门评审,上报教育厅备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教育项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相应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资金,我校对该项目进行严格管理,这对项目立项、具体的实施过程、项目的完成和验收等有了较为系统的监管。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积极申请,组建团队,选择合适的导师,获得立项后,主动开展项目并完成。是以锻炼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项目管理过程。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1.项目团队组成结构单一。学生在最初组建项目团队时,往往选择的都是本专业和本班级的同学,人员结构过于单一,容易造成研究视界的局限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某方面能力的不足。
2.导师选择面狭小,学生选择出现盲区。在选择指导老师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学生团队重复选择教师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上的不了解,主要依据熟悉程度选择指导老师。
3.创新项目立项多于创业项目立项。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则比较少。以我校2014年立项项目为例,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5项,创业训练项目8项,创业实践项目7项目。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研究期限都以一年为期,在一年之内,对于项目的完成而言,创业项目的难度要高于创新项目,所以高校一般创新项目的立项要多于创业项目。
4.时间滞后性影响项目的开展。从项目的申请到立项,再由上级部门进行公布,这期间的时间过渡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具体开展,最终也会影响项目的完成时间。另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上会出現时间停滞点。因为教师的时间主要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有少部分教师不太愿意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所以对于沟通而言,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学生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从而影响项目的完成情况。
5.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影响项目的验收。本科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阶段都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完善, 在此阶段的大学生在管理研究团队和执行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懒惰、厌烦的情况,这就会造成项目任务不能够按时按期完成,从而影响项目最终的验收。
三、项目开展的主要成效
随着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以及每年增加立项数目的份额,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和学生参与人数数逐年增加,教务处严格依据教育部、区教育厅对项目的管理规定,明确项目管理单位,强化项目的过程监控与结题管理。以项目提交的结题报告、研究总结、过程记录册以及成果等佐证材料,并结合近几年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比较,反映出实施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1.大创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提交的材料以及随机访谈中反映出,大创项目已成为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学生在项目开展的实践过程中真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艰辛与喜悦,获益良多。有的同学在研究心得中提到:“没有参加项目,就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足,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开拓思维的平台,主动获取比被动接受更能锻炼自我,提高能力。”有的同学在和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说到:“经历整个项目,体会到做研究的不易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顺利结题,给予自我的成就感是非常激励我们以后的人生与工作,我很感谢学校能给予我这段宝贵的经历。” 2.项目的有效实施受到肯定。我院自治区级创业实践项目:《芳香疗法之DIY护肤品商业策划与运作》,该项目不仅代表我校参加了201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并获得好评,还根据项目运作需要成立了“芳香疗法”创业工作室。
3.大創项目覆盖面和受益面逐年提高。我院在2012年-2016年期间,积极指导本科学生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的成果。2012年至今,共指导学生成立了7个创业工作室,目前正在筹办广西大学生女生精品创业园;2012年开始,在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中,组织全员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至今为止,所有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中有超过35%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2013年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获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获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2014年已全部结题,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篇;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16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获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
4.有力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指导大创项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师与企业、社会的广泛联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工作。近三年来我院教师指导大创项目共计27项,国家级项目3项,自治区级项目176项,校级项目7项;近三年来我院教师们共获得各种省部级、市厅级创新创业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十余项,其中一半以上均已结题;近三年来我院教师们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荣获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次;荣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荣获“十一五”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
四、结语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管理部门一项非常利好的管理决策。把创新教育作为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高校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不仅在政策上对教师、学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进行监督管理。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作为研究项目来实施,引导、发现、挖掘本科生的创新思想,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 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7):27-30.
[4]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4):34-36.
[5]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
[6]金京姬.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4(4):72-75.
作者简介:刘丁尔(1984.10—)女,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与实践”(编号2014JGB257 ).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创新能力 实践研究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隔五年,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在市场的需求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目前及未来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的根本是实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都离不开实践,本课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载体,研究在项目管理理念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情况
大创项目,是由学生自主形成课题研究团队,在自选导师的指导下,申请项目立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进行初审,合格后递交学校评审、上报教育厅批准的一项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工程。上级教育部门将根据获批级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该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创新创业的自我需求,组建3-5人的课题团队(大多数都为本专业或本班级的学生,少部分出现跨专业、跨院系),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完成项目申报书,递交学院主管领导,进行评审后上报学校,学校经过相关管理部门评审,上报教育厅备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教育项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相应的经费资助,学校也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资金,我校对该项目进行严格管理,这对项目立项、具体的实施过程、项目的完成和验收等有了较为系统的监管。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积极申请,组建团队,选择合适的导师,获得立项后,主动开展项目并完成。是以锻炼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项目管理过程。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1.项目团队组成结构单一。学生在最初组建项目团队时,往往选择的都是本专业和本班级的同学,人员结构过于单一,容易造成研究视界的局限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某方面能力的不足。
2.导师选择面狭小,学生选择出现盲区。在选择指导老师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学生团队重复选择教师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上的不了解,主要依据熟悉程度选择指导老师。
3.创新项目立项多于创业项目立项。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则比较少。以我校2014年立项项目为例,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5项,创业训练项目8项,创业实践项目7项目。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研究期限都以一年为期,在一年之内,对于项目的完成而言,创业项目的难度要高于创新项目,所以高校一般创新项目的立项要多于创业项目。
4.时间滞后性影响项目的开展。从项目的申请到立项,再由上级部门进行公布,这期间的时间过渡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具体开展,最终也会影响项目的完成时间。另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上会出現时间停滞点。因为教师的时间主要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有少部分教师不太愿意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所以对于沟通而言,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学生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从而影响项目的完成情况。
5.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影响项目的验收。本科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阶段都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完善, 在此阶段的大学生在管理研究团队和执行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懒惰、厌烦的情况,这就会造成项目任务不能够按时按期完成,从而影响项目最终的验收。
三、项目开展的主要成效
随着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以及每年增加立项数目的份额,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和学生参与人数数逐年增加,教务处严格依据教育部、区教育厅对项目的管理规定,明确项目管理单位,强化项目的过程监控与结题管理。以项目提交的结题报告、研究总结、过程记录册以及成果等佐证材料,并结合近几年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比较,反映出实施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1.大创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提交的材料以及随机访谈中反映出,大创项目已成为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学生在项目开展的实践过程中真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艰辛与喜悦,获益良多。有的同学在研究心得中提到:“没有参加项目,就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足,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开拓思维的平台,主动获取比被动接受更能锻炼自我,提高能力。”有的同学在和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说到:“经历整个项目,体会到做研究的不易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顺利结题,给予自我的成就感是非常激励我们以后的人生与工作,我很感谢学校能给予我这段宝贵的经历。” 2.项目的有效实施受到肯定。我院自治区级创业实践项目:《芳香疗法之DIY护肤品商业策划与运作》,该项目不仅代表我校参加了201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并获得好评,还根据项目运作需要成立了“芳香疗法”创业工作室。
3.大創项目覆盖面和受益面逐年提高。我院在2012年-2016年期间,积极指导本科学生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的成果。2012年至今,共指导学生成立了7个创业工作室,目前正在筹办广西大学生女生精品创业园;2012年开始,在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中,组织全员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至今为止,所有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中有超过35%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2013年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获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获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2014年已全部结题,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篇;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16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获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
4.有力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指导大创项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师与企业、社会的广泛联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工作。近三年来我院教师指导大创项目共计27项,国家级项目3项,自治区级项目176项,校级项目7项;近三年来我院教师们共获得各种省部级、市厅级创新创业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十余项,其中一半以上均已结题;近三年来我院教师们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荣获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次;荣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荣获“十一五”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
四、结语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管理部门一项非常利好的管理决策。把创新教育作为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高校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不仅在政策上对教师、学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进行监督管理。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作为研究项目来实施,引导、发现、挖掘本科生的创新思想,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 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7):27-30.
[4]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4):34-36.
[5]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
[6]金京姬.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4(4):72-75.
作者简介:刘丁尔(1984.10—)女,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与实践”(编号2014JGB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