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内容反映了财会类专业课程的职业技能,《企业财务审计》是一门集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践型课程。会计技能赛项中的工作任务大多涵盖在《企业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中,本文提出以会计技能竞赛为抓手,对《企业财务审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
关键词:技能大赛 企业财务审计 课程改革
2012年以来,教育部每年组织高职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是在仿真会计、财务、银行、税务、客户、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依据真实的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以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为载体,通过会计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計主管四个岗位设计,模拟制造业会计工作环境和业务处理流程,按照真实会计业务工作过程办理会计事务。
竞赛中各岗位设计的工作任务全面涵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出纳实务操作、财务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核心课程以及会计基本技能,能够全面综合地评价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竞赛,展示和检验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和学生会计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
《企业财务审计》是一门集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践型课程。会计技能赛项中的工作任务大多涵盖在《企业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中,以会计技能竞赛为抓手,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方向,进一步提升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是高职财会类专业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的性质
《企业财务审计》是财会类专业体现其职业核心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事审计工作的入门课程,也是保障财会类专业学生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着重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对财会类专业学生学习审计专业知识、训练审计技能以及培养审计职业素质起着奠基作用;对财会等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作用;是会计知识、技能与审计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对于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在对其以后能否做好会计工作或从事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企业财务审计》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执业过程,以真实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一整套账务资料为背景,使学生通过演练角色,进入到真实的审计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熟悉审计的各项流程,形成审计的逆向思维,锻炼审计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的高职教学模式,低成本地解决审计教学与审计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审计岗位工作顺利进行学习与工作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根据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导向,以就业时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中职业素养培养为重心”进行综合设计的。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为:一条(课程设计)主线,两个(课程、工作)融合,三个(课程教学)阶段,四位(教、学、做、评)一体,多方(教师、学生、学校、审计从业人员)参与。
一条主线:以审计工作流程为课程设计主线。我们以独立审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工作,开发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更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
两个融合:与实际审计工作的融合、与其他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大赛要求的融合。课程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入仿真的业务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中学习审计工作必须的技能。另外,《企业财务审计》和《会计》等课程关系密切,会计等专业知识在审计中也会涉及,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比如审计项目教学结合会计知识,审计项目教学与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结合。会计技能大赛中引入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这是企业审计鉴证的关键,也是以往审计教学中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设计时特别注意强调内控的知识点的把握。
三个阶段:根据审计工作过程,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该课程按审计工作过程将教学分为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阶段、各业务循环审计阶段、撰写审计报告阶段。
四位一体:“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机制,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训课程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际工作与成绩考评融于一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多方参与:由教师、学生、学校、审计从业人员多方参与课程改革与教学过程。审计师、教师和企业等一起设计和研究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学校互责提供“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动手学习,各方共同努力,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课程改革具体实施
1.结合技能大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财会类专业“两高一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通过对长沙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调研,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最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了学生将来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该课程选取内容时,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紧紧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审计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具体业务循环审计内容中,强化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这不仅让学生强化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相关知识,也为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财务审计》课程面向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搭建审计流程整体框架。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以实际审计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审计流程选取、序化课程内容。以时间为序,将审计流程划分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各具体业务循环和撰写审计报告三个阶段;然后,选择审计流程中的典型业务,按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综合审计任务;最后,从该审计任务出发,对原《企业财务审计》课程进行彻底改造,打破以知识内在完整与逻辑关系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按实际的审计过程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以审计职业活动为主线的行动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一个真实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账务资料为背景,根据实际审计过程,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依次完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流程的各项审计工作任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审计方法和技能,并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产生知识需求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具体分为企业财务审计认知、接受委托、编制计划、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等十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个项目前有“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介绍。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依次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相关知识”和“实施任务”四个环节进行,其中任务实施环节又包括“操作示范”和“自己动手”两部分,学生在示范的引导下,自己用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来完成各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任务。每项任务完成后由老师组织交流点评,所有任务都完成后最终提交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每个报表项目的审计程序表、审定表、明细表及账项调整汇总表、审计报告等。 2.重视培养实践技能,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企业财务审计》课程由10个项目组成,共设计30个任务,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完成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构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情境。
3.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审计流程图、被审计单位真实的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和审计工作底稿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审计工作流程以及各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进行实践教学的审计实训室,按照审业项目设置,让学生来到实训室就如同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审计办公室。课程实训所要用到的各类凭证账簿报表及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都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样式配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氛围,使学生在学校就有置身工作情景的感觉,从而最大可能地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操作方法。如在审计各具体业务循环的教学中让学生分别饰演被审计单位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审计助理人员、项目经理等角色,通过企业与审计师相互间的业务往来进行模拟,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审计岗位在审计实务中的分工与衔接,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联系,以及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描述程序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4.多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使抽象、生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来演示审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而会计凭证等背景资料和审计工作底稿,均使用实际工作中相应的样本进行直观教学,使课程教学形象直观。
5.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设计综合性考核方案。对学生的考评中,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占60%—70%,终结性考核各占30%-40%。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日常表现(10%),以平时考核表中记录为准;平时作业(10%-15%),平时课堂布置的书面作业是否按时、独立地完成,结论是否正确;模拟操作(40%—45%),全程模拟训练完成的各项目审计程序表、审计明细表等工作底稿是否规范、正确、完整,占40%—45%;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核和实务考核两部分构成各占15%或20%。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各小组成员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高职会计技能.
[2]左占卫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3]刘新勇 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内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4.9.
[4]李本富 重构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
[5]范英英 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J]商业会计,2015.8.
[6]唐峰 基于高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5.1.
[7]李凤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J]读写算,2016.11.
作者简介:李凤(197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国内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关键词:技能大赛 企业财务审计 课程改革
2012年以来,教育部每年组织高职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是在仿真会计、财务、银行、税务、客户、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依据真实的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以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为载体,通过会计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計主管四个岗位设计,模拟制造业会计工作环境和业务处理流程,按照真实会计业务工作过程办理会计事务。
竞赛中各岗位设计的工作任务全面涵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出纳实务操作、财务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核心课程以及会计基本技能,能够全面综合地评价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竞赛,展示和检验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和学生会计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
《企业财务审计》是一门集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践型课程。会计技能赛项中的工作任务大多涵盖在《企业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中,以会计技能竞赛为抓手,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方向,进一步提升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是高职财会类专业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的性质
《企业财务审计》是财会类专业体现其职业核心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事审计工作的入门课程,也是保障财会类专业学生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着重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对财会类专业学生学习审计专业知识、训练审计技能以及培养审计职业素质起着奠基作用;对财会等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作用;是会计知识、技能与审计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对于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在对其以后能否做好会计工作或从事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企业财务审计》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执业过程,以真实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一整套账务资料为背景,使学生通过演练角色,进入到真实的审计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熟悉审计的各项流程,形成审计的逆向思维,锻炼审计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的高职教学模式,低成本地解决审计教学与审计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审计岗位工作顺利进行学习与工作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根据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导向,以就业时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中职业素养培养为重心”进行综合设计的。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为:一条(课程设计)主线,两个(课程、工作)融合,三个(课程教学)阶段,四位(教、学、做、评)一体,多方(教师、学生、学校、审计从业人员)参与。
一条主线:以审计工作流程为课程设计主线。我们以独立审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工作,开发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更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
两个融合:与实际审计工作的融合、与其他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大赛要求的融合。课程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入仿真的业务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中学习审计工作必须的技能。另外,《企业财务审计》和《会计》等课程关系密切,会计等专业知识在审计中也会涉及,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比如审计项目教学结合会计知识,审计项目教学与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结合。会计技能大赛中引入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这是企业审计鉴证的关键,也是以往审计教学中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设计时特别注意强调内控的知识点的把握。
三个阶段:根据审计工作过程,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该课程按审计工作过程将教学分为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阶段、各业务循环审计阶段、撰写审计报告阶段。
四位一体:“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机制,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训课程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际工作与成绩考评融于一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多方参与:由教师、学生、学校、审计从业人员多方参与课程改革与教学过程。审计师、教师和企业等一起设计和研究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学校互责提供“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动手学习,各方共同努力,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课程改革具体实施
1.结合技能大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财会类专业“两高一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通过对长沙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调研,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最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了学生将来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该课程选取内容时,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紧紧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审计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具体业务循环审计内容中,强化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这不仅让学生强化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相关知识,也为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财务审计》课程面向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搭建审计流程整体框架。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以实际审计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审计流程选取、序化课程内容。以时间为序,将审计流程划分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各具体业务循环和撰写审计报告三个阶段;然后,选择审计流程中的典型业务,按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综合审计任务;最后,从该审计任务出发,对原《企业财务审计》课程进行彻底改造,打破以知识内在完整与逻辑关系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按实际的审计过程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以审计职业活动为主线的行动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一个真实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账务资料为背景,根据实际审计过程,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依次完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流程的各项审计工作任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审计方法和技能,并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产生知识需求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具体分为企业财务审计认知、接受委托、编制计划、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等十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个项目前有“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介绍。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依次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相关知识”和“实施任务”四个环节进行,其中任务实施环节又包括“操作示范”和“自己动手”两部分,学生在示范的引导下,自己用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来完成各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任务。每项任务完成后由老师组织交流点评,所有任务都完成后最终提交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每个报表项目的审计程序表、审定表、明细表及账项调整汇总表、审计报告等。 2.重视培养实践技能,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企业财务审计》课程由10个项目组成,共设计30个任务,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完成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构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情境。
3.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审计流程图、被审计单位真实的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和审计工作底稿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审计工作流程以及各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进行实践教学的审计实训室,按照审业项目设置,让学生来到实训室就如同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审计办公室。课程实训所要用到的各类凭证账簿报表及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都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样式配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氛围,使学生在学校就有置身工作情景的感觉,从而最大可能地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操作方法。如在审计各具体业务循环的教学中让学生分别饰演被审计单位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审计助理人员、项目经理等角色,通过企业与审计师相互间的业务往来进行模拟,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审计岗位在审计实务中的分工与衔接,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联系,以及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描述程序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4.多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使抽象、生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来演示审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而会计凭证等背景资料和审计工作底稿,均使用实际工作中相应的样本进行直观教学,使课程教学形象直观。
5.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设计综合性考核方案。对学生的考评中,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占60%—70%,终结性考核各占30%-40%。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日常表现(10%),以平时考核表中记录为准;平时作业(10%-15%),平时课堂布置的书面作业是否按时、独立地完成,结论是否正确;模拟操作(40%—45%),全程模拟训练完成的各项目审计程序表、审计明细表等工作底稿是否规范、正确、完整,占40%—45%;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核和实务考核两部分构成各占15%或20%。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各小组成员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高职会计技能.
[2]左占卫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3]刘新勇 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内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4.9.
[4]李本富 重构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
[5]范英英 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J]商业会计,2015.8.
[6]唐峰 基于高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5.1.
[7]李凤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J]读写算,2016.11.
作者简介:李凤(197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国内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