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与一学者闲聊,谈到2008年的某天,我准备从厦门搭机前往济南参加生命化教育研讨会。当时遇到飞机晚点,在两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我和同伴烦躁不安,不时起身东走西瞧。这位学者告诉我,那一天他也刚好要前往济南,从福州机场出发。有意思的是,飞机同样晚点两个小时。他告诉我,这两个小时里,他一点儿不觉得烦躁,拿出书来安安心心地阅读。同样是飞机晚点,同样是两个小时,我与他的表现相比,显然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境界。
回想我们的教育,也存在着类似的这两种境界。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显得浮躁、急迫,甚至是不安,这与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从容、实在、平静的教育相距甚远。想起老子说过的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把它借用为:真正的教育若烹小鲜。小鲜,即新鲜的小鱼。烹出来的小鲜要鲜嫩可口,一是要特别讲究火候,不温不火,细细烹饪、调理;二是特忌讳急功近利,要有耐性;三是特讲究不能大翻大炒,也不能常翻常搅。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烹小鲜一样,慢功细火,不急躁,不折腾,不翻来覆去,从从容容,实实在在。
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采取这样的做法:在某些项目或某一领域上搞突击,让学校尽快出成绩;举办一些规模大、场面大的活动,造造学校的声势。几番下来,学校的影响力也许增强了,但热闹之后,我们似乎也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些做法给学校、老师、孩子留下了什么?这些做法会不会太急功近利?会不会太操之过急?会不会太折腾?会不会太焦虑?
真正的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慢慢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系统的、长期性的工程,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在外部环境攀比成风、浮躁喧嚣的境况之下,学校需要的是定力,积极追求一种“烹小鲜式”的境界。当然,学校教育除了自身的定力外,我们也渴望外部的支撑。现在很多学校显得很浮躁,多半是受到校外世界的“传染”,毕竟学校不是真空。各级的检查多、评比多、活动多,这“三多”不仅使学校经常疲惫不堪,而且使学校常常处在急躁、焦虑之中。学校要真正地享有“烹小鲜式”的教育境界,还是要大声地呼吁校外的世界少一些折腾,少一些“花花绿绿”,少一些急功近利,让学校能够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平实,多一份优雅。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回想我们的教育,也存在着类似的这两种境界。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显得浮躁、急迫,甚至是不安,这与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从容、实在、平静的教育相距甚远。想起老子说过的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把它借用为:真正的教育若烹小鲜。小鲜,即新鲜的小鱼。烹出来的小鲜要鲜嫩可口,一是要特别讲究火候,不温不火,细细烹饪、调理;二是特忌讳急功近利,要有耐性;三是特讲究不能大翻大炒,也不能常翻常搅。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烹小鲜一样,慢功细火,不急躁,不折腾,不翻来覆去,从从容容,实实在在。
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采取这样的做法:在某些项目或某一领域上搞突击,让学校尽快出成绩;举办一些规模大、场面大的活动,造造学校的声势。几番下来,学校的影响力也许增强了,但热闹之后,我们似乎也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些做法给学校、老师、孩子留下了什么?这些做法会不会太急功近利?会不会太操之过急?会不会太折腾?会不会太焦虑?
真正的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慢慢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系统的、长期性的工程,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在外部环境攀比成风、浮躁喧嚣的境况之下,学校需要的是定力,积极追求一种“烹小鲜式”的境界。当然,学校教育除了自身的定力外,我们也渴望外部的支撑。现在很多学校显得很浮躁,多半是受到校外世界的“传染”,毕竟学校不是真空。各级的检查多、评比多、活动多,这“三多”不仅使学校经常疲惫不堪,而且使学校常常处在急躁、焦虑之中。学校要真正地享有“烹小鲜式”的教育境界,还是要大声地呼吁校外的世界少一些折腾,少一些“花花绿绿”,少一些急功近利,让学校能够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平实,多一份优雅。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