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等级评定有一把尺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如果某个部门或个人的每一项指标的绩效考评结果均为“一般”,按照正常设计思路,其最终的绩效等级评定就应是“一般”,但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将其所有指标的考核得分加权求和后,得出的绩效考核得分按照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和绩效等级评定规则转换成的绩效等级却是“优秀”或者“较差”。如此,HR会认为绩效指标评分尺度设计得不合理,或是绩效指标评分方法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不匹配。那么,HR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指标评分尺度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呢?
  绩效考核的实操过程
  简单地说,绩效考核的实操过程(如图1),就是制订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绩效标准、指标计分方法、采集绩效数据、核算指标实际值或实际完成结果、计算绩效考核得分及评定绩效等级的过程。
  首先,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或评分规则。被考核主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一般由定量指标(如KPI)和定性指标(如能力素质/行为态度/关键任务等)两类指标组成,每类绩效指标的构成要素各不相同,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同时,需要根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差异,分别确定定量指标的目标值或定性指标的输出结果,以及定量指标的得分计算方法或定性指标的评分规则。其次,采集绩效考核数据,确定绩效指标的实际值或目标实际完成结果。第三,根据采集的指标绩效数据或实际完成结果,对照绩效标准、目标值、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或评分规则及相关规定,计算出单项绩效指标的绩效得分,再将所有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被考核主体的绩效考核得分。最后,根据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和绩效等级确定规
  则(如强制分布、不强制分布或其他规则),评定出被考核主体的绩效等级。
  指标评分尺度与绩效等级的内在关系
  我们从绩效考核的实操过程中可看出,单项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或评分方法直接决定着被考核主体的绩效考核得分,虽然指标权重可以调节最后的绩效考核得分,但是最终影响绩效考核得分的是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或评分规则尺度。
  所谓指标评分尺度,是指衡量指标实际值或实际完成结果达到指标目标值或期望目标的衡量标尺,即指标的实际值或实际完成结果每达到一个单位或一个百分比,绩效指标应该得到多少分数的衡量尺度,例如:指标的绩效实际完成结果达到了“优秀”,指标评分为105分或者为[100分,110分)分数区间中的某个值。指标评分尺度不同,同样的绩效结果得到的绩效考核得分也会不同。
  在绩效考核得分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绩效等级评定的因素有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和绩效等级评定规则。绩效等级分数标准规定了达到某一绩效等级所对应的绩效考核得分的分数区间,例如绩效等级“优秀”规定对应的绩效分数区间为[100分,110分);绩效等级评定规则规定了如何按照绩效等级分数标准进行绩效等级评定,或者是需要满足何种条件才可按照绩效等级分数标准进行绩效等级评定。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评定规则只是绩效等级评定的限定条件,而影响绩效等级评定的主要因素是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如果还有强制分布的评定规则限定,则还要考虑对该绩效等级的人数比例要求和实际达到该等级分数要求的人数进行综合评定,原则上绩效考核得分从高到低择优评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和评分规则的核心内容是指标评分尺度。因此,绩效指标评分尺度和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可谓直接决定绩效等级评定的客观因素,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如果指标评分尺度低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所对应的分数要求(即绩效考核得分低于相对应的实际绩效等级分数区间的分数标准),那么考核评定出来的绩效等级一般会低于实际的绩效等级,反之亦然;只有两者相互匹配,考核评定出来的绩效等级才能反映出真实的绩效水平。
  如何设计绩效指标评分尺度
  由于绩效指标评分尺度和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设计绩效指标评分尺度需要联动考虑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的设计。
  定性指标评分尺度设计
  定性指标的评分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主观评分法,另一种是绩效等级择一法。直接主观评分法,即考评人根据主观感觉直接评分,没有标准统一的评分尺度,考评出来的结果客观性不强。对于绩效等级择一法的设计方法,评分等级一般分为3-5个等级,为保证指标的评分尺度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相互匹配性和联动,绩效指标评分等级需要根据绩效等级的数量来划分,即绩效指标的评分等级数量要与绩效等级的数量保持一致。同时,绩效指标评分等级的分数区间需要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保持一致,如果绩效指标等级评分不是分数区间,而是一个固定分值,那么这个分值应该设定为绩效等级对应等级分数区间上下限的平均值。例如:绩效等级“优秀”的分数区间为[100分,110分),那么对应绩效指标评分等级为“优秀”的评分区间也应设定为[100分,110分),如果指标评分是一个固定分值,那么这个评分固定分数应设定为(100 110)÷2=105分。
  定量指标评分尺度设计
  定量指标可以用量化的数据计算出考核分数,所以指标得分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考核分数也会不同。常见的定量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有比率法、层差法和加减分法。关于定量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的评分尺度,其关键点在于确定指标基准分,即当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该指标应该是多少分,这个决定因素在于指标基准分,即当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该指标的完成结果意味什么。一般来说,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我们应认为该指标结果是合格的,为保持评分尺度的合理性和一致性,我们将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中“合格”分数区间上下限的平均值作为指标的基准分。换句话说,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的基准分是由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中对应等级分数区间上下限的平均值决定的,可以是100分,也可以是其他分数。例如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中等级“合格”分数区间
  为[80分,100分),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也被定义为“合格”,那么该指标的基准分就是(80 100)÷2=90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指标的实际值等于目标值时对应的其他等级。   采用“层差法”计算指标得分时,HR需要先确定每个层次的意义,再结合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确定每个层次对应的指标得分。层差法一般分为三个层差值(目标值),即挑战目标值、基本目标值及最低目标值(零点目标值),将整个评分尺度分成五个分数段,每个层次段的评分尺度一般是不同的。同理,HR首先应该确定指标的实际值达到基本目标值时的指标得分值,再确定指标的实际值达到或超过挑战目标值时,指标应该得到多少分数,通常我们认为此时的绩效是最佳的,指标得分应该得到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的最大值,如120分(假设绩效等级分数区间为[0分,120分] );最后确定指标的实际值达到或低于及最低目标值时的指标得分,此时,我们认为指标完成结果是不可接受的,可以直接定义为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中最差等级分数区间上下限的平均值,或者直接定义为0分。对于在三个层差值之间的两个层差段的指标得分计算,按照指标的实际值完成相应分数段的比率程度进行计算得分即可。
  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率法是层差法的一个特殊情况,即层差法中所有层次段的评分尺度都是一致的。所以,只要确定指标的实际值达到目标值时的基准分,将该点以外的两段指标得分按照完成比率计算即可。另外,对于指标的目标值为0,或指标实际可能达到的最大值时(如100%)指标得分的计算,同样也是以指标实际值来决定如何评分。为确保绩效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绩效水平,不管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HR应当尽量采用一致的评分尺度,即如果指标绩效结果的完成程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指标的评分都应当落在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中相同等级的分数区间中,避免评分尺度与绩效等级分数标准不匹配。
  如何设计绩效等级分数标准
  绩效等级分数标准是指各绩效等级具体分数区间的划分。由于绩效指标评分尺度和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原则上只要保证绩效指标评分尺度和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相一致,绩效等级分数标准根据需要设定即可。但是,由于考评人的评分习惯和确定指标目标值的内在尺度存在差异,导致考核出来的绩效等级与实际绩效等级也存在差异。因此,绩效等级分数标准的设计除了需要结合绩效指标的评分尺度,还需要结合考评人的评分习惯或指标得分的数据趋势进行综合设计,然后根据绩效等级评定规则确定绩效等级。
  通过对指标得分的历史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可得出考评人的评分习惯或绩效指标得分的数据趋势,并根据预想的正态分布规则来确定各绩效等级的具体分数标准,然后调整指标得分的尺度和评分规则,其内在逻辑就是基于绩效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事物规律。如果绩效等级评定规则有规定要求强制正态分布,那么以上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绩效考核得分与绩效等级人数比例不匹配的情况发生;如果绩效等级评定规则没有规定要求强制正态分布,那么根据以上设计方法可有效保证绩效考核结果更接近实际绩效和事物规律。 责编/王奇
其他文献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论语·卫灵公》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论语·为政》  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智贤。——《礼记·表记》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孟子·尽心下》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庄子·山木》  循
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思维模式进行管理改善,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我们讲“改善”,其实是由“改”和“善”两个词组成的,英文单词分别为Change和Better。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变革(即Change)最终指向的是Better而不是Best,“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达的是同一层意思。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组织肌体的强健需要用中医的思维来调和阴阳,以短程循环的方式持续改进
平日的你可能青春洋溢,但一进职场就变得瞬间衰老,面对威严的上级,战战兢兢不知所措,每一分钟都饱受煎熬。这样的相处模式太折磨人心!想一想那些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嬉笑打闹的日子吧,那才是天堂,才是王道。所以,赶快和你的上级也成为好伙伴吧,扔掉恐惧,抛掉紧张,快乐地秀在职场!  快乐又细心,赢得上级心  朱巧巧:某知名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上级特征:年轻有为,异性  巧巧的现任老板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男士
偶然地邂逅,不经意地心动  周末,碰巧钱芸值班,女同事丽丽与一位陌生男子谈笑风生地走进公司。丽丽瞄了一眼俯首看文档的钱芸,指着身旁的男孩泰然自若地介绍,这是我弟弟路海,周末他一个人在家无聊,我就带他一起加班,顺便让他学习学习。不待钱芸回应,路海大方地伸出手,粲然一笑:“你好,请多指教。”钱芸抬眼,正好与路海目光对视,路海英气十足的五官令她为之一振,当她温如软玉的手与他碰触时,钱芸像棉花糖遇见灼烧的
提出“心力管理”模式的江苏企业家刘鹏凯,在讲到企业问题管理时曾说过一个牛顿寻针的故事:大科学家牛顿在一次实验中故意将一枚针掉在地上,让学生们回答怎样寻找。一名学生说:蹲下身子,仔细寻找;另一名学生说,把所有的灯关掉,然后只开一盏灯,逆着光的方向在地面上观察反光现象,发现针的位置;还有一位学生说,用一块强磁铁在地面上划拉,总会找到;再一名学生干脆说,不找了,使用备用针……最后,牛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森博士曾对世界上100名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他震惊:有61个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但他们竟然都取得了辉煌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他们依靠的究竟是什么呢?为此,艾尔森博士走访了纽约证券公司金领丽人苏珊。苏珊出身于中国台湾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期望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考取了工商
《人力资源》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我们看到,在目前的MBA育发展中,国际合作的趋势越来越加强了,您能否谈谈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凯瑞·考克斯:现代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世界,我们已经具有了各种非常先进的沟通手段,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及时地传递到其它地方,无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图象的形式。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这种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种文化的
一个坚信自己拥有超凡能力的人,不论是在遇到突发状况之际,还是陷入困境中之时,他都不会感到害怕,更不会失去勇气,因为他深知自己具有的能力会立刻发挥作用。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很有威望的国王,他十分担忧自己唯一的儿子、王位继承人因知道自己将成为国王而变成一个骄奢淫逸的年轻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国王决定让王子在不知道自己的血统和未来将要继承王位的情况下长大成人。因此
商业竞争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国的企业有着堪称空前的全球发展机遇,进而带动经济的持续成长,更因此能在新的国际经济次序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相反的,若在冲击之下,无法承受压力,所释放出的多余劳动力,也必将导致社会形势的动荡与不安,挑战亦是甚为严峻。正因为企业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内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速度,相对于经济的增长,似乎也不遑多让。管理学有琳琅满目的理论,“执行力”应该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比较流
朋友在一家著名的速冻食品企业工作了10年,从一线员工到班组长,从部门主管到区域负责人,工作兢兢业业,深受好评。但是最近,她开始抱怨,感觉员工心气浮躁,工作拖沓,扯皮推诿,找寻借口——工作越来越累了。  我关注员工责任心缺失这一现象很长时间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认真总结一下,大致有这几个方面吧——  1 岗位职责不清。岗位设置不明确,员工职责不清,就很容易产生官僚作风,大家“一团和气”,事情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