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浸润学生的心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充满着人文关怀,其间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感动。因此,阅读教学要首先引导学生去触摸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关于美的表象。其次,要从技术层面上指导学生去解读美,即解读语言美、亲情美、人性美。再次,语文教学还要指导学生去探究美。最后,语文教学还要落实“大”语文教学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编织自己美的梦想。
  【关键词】触摸 解读 探究 编织 美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理念使教学实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行为方式。课堂上有着师生情感的碰撞,有着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有着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平等对话、个性阅读、多向互动使教师、学生、作者的美好情怀在这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同构共生。
  一、触摸文本语言的美
  偶然的机会,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疯娘祭》。于是我把文章拿到班上去念,没想到,孩子们兴趣高涨,听得投入专注,当读到动情处,竟然有几个孩子伏在桌上抽泣了起来。由此,我(不禁)顿生感悟,谁说我们今天的孩子只会沉浸在动画世界、网络游戏、流行歌曲之中呢?如何让孩子们受到感动?曹文轩在《草房子》附语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持、困境中的相助、孤独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总而言之,自有文学以来,无论是抒情的浪漫主义还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它们所用来做感动文章的那些东西,依然有效——我们大概也很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那么,这许多感动招数都藏在哪儿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文字,沁人心脾的情趣,令人遐思的意境,都会使学生心驰神往,情思泉涌,在欣赏、品味中澎湃起求知的渴望。
  二、解读文本内在的美
  1.解读语言美。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倾吐的手段,课文的语言美由准确、鲜明、生动构成,它表现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上,如语音美、语词美、语句美、语段美等。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皆为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他们的语言具有不胜枚举的特色:有的婉转曲折,有的巧比妙喻,有的清新凝练等。如《山雨》中的句子,“飘飘散散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过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把雨丝比作手指,突出它的轻细软的特点,用琴声喻雨声,突出了雨声清脆美好,引起人的无限遐思,如此的表情达意,仿佛也让我们置身于雨景中。
  我也利用晨读的时间经常为孩子们诵读一些精美散文,或清新隽永,或文采斐然,或哲理蕴藏,像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雨荷》……,师生一起沉淀在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中,让美文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
  2.解读亲情美。曾经有人这样诠释母爱:血浓于水,母爱如山。在更多的时候,母爱或许是我们衣衫上一行疏落的针线,只是我们不屑一顾的一碗生日面,甚至只是我们身边喋喋不休的可笑而又可恼的唠叨。是的,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爱的包围圈里,他们像温室里娇嫩的小草,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父母的阳光雨露,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世界中。有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一篇作文《我爱妈妈》,可是竟然有许多同学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怎么写?面对此情此景,我愕然了,这些本性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内心深处那些美好的情感,等着我们去拨动,去唤醒啊!
  3.解读人性美。语文新课标中写道:“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人性美,寻找人性美,挖掘人性美。
  教材《放弃射门》一文中的福勒,在那充满了激烈竞争的球场上,先后两次放弃射门的机会:第一次他是为了避免对手西曼受伤,第二次是因为他认为西曼没有责任,不愿意接受裁判罚的点球。然而,他的两次放弃得到了对手西曼的敬佩、球迷的赞叹,国际足联的高度评价,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这种风范就是他身上闪耀的人性美。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文中“福勒毅然放弃一次难得的射门机会”的行为展开了一次辩论,允许他们持有不同观点。但是有一点应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放弃都意味着退缩,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通过对文本主人公人性闪光点的剖析,大家不但记住了这位具有高尚体育风范的福勒,而且还认识了舍己为人的哈尔威船长(《诺曼底号遇难》)、克己奉公的军需处长(《丰碑》)、不畏强权的晏子(《晏子使楚》)……,这些高大鲜明的形象,他们所具有的伟大无私的优秀品质,使孩子们在心灵上逐渐积淀人类道德的精华,形成高尚、恒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探究展示自我的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
  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换成了课文中的人物,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表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不同的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军神》时采用此法,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四、编织自然社会的美
  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都市,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去享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生活云淡风清,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一篇质朴的文章,一首隽永的小诗,一支悠扬的乐曲,及至一句诚挚的话语都会让人感动不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教材中的美文典范,课外书籍里的精品读物,应充分利用文中所蕴涵的美去叩击学生的心灵,浸润学生的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当代小学教育丛书》成尚荣主编.
  [2]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 《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着重从搞好体育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教学 组织与实施 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身体素质基础,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抓好小学体育教育,对促进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自编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适应
著名教育名家乔姆斯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
[摘要] 本文认为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人格教育    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在《教育究为何来?》一文中曾明确指出:“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每一个人的人格的培养。教育究为何来,究为何而存在?那‘何’字只指一个东西,就是每一个人的人格。”《现代汉语词典》将人格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
摘要:班级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班主任要“恩威并用”。班主任对学生既要有慈母般的“恩”,又要有严父般的“威”。既要给学生以“小恩小惠”, 又要有威信,有威严。  关键词:管理 基本方法 创新 恩威并用    所谓“恩”,就是说班主任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靠山,让学生有话愿意对你说,有事愿意找你帮,你也要主动地给学生以“小恩小惠”,如个别谈话,在公开或私下场合对
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台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傳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背景的要求下,老师上课教书布置作业,下课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讲,课下完成作业。轰轰烈烈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人心,但大部分教师仍然关注在课堂上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探究更加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数学教学新模式。通过探究,我认为课堂模式要探究,作业的批改布置和批改方式也要探究,仅就传统模式下作业的批改和探究新作业批改方式进行浅论一下:    一、传统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传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多的重视对知识的累计和技能的教育,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越来越适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当前教育界是这么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鼓励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去创新,进一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导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也就说明汉语拼音的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充满灵性的。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拼音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开放 游戏化 生活化    汉语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一、创新阅读理念,把诵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诵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将其带人情感想像的世界。如果学生能经常诵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朗朗的书声中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便会自然地获得语感。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去引导,去点拨,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样,才有助于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诵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感悟。  诵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