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阅读更加深入,感悟更加深刻。
  一、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糅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使教材“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知识。
  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问:“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什么困难?”当学生回答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蒸”一词。当学生只能用文字描述他们从字典里查到的意思,有了模糊的理解时,教师巧妙利用课件,往“蒸”字上一点,“蒸”字变戏法似的,慢慢变成了一个火红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无情地炙烤着沙滩,浅水洼里的水渐渐干涸,小鱼儿不断地跳跃着、挣扎着,却无济于事。此时舒缓、伤感的音乐响起,很快感染了师生,小鱼的处境使师生产生万千怜悯,伸出手把它们捡起扔回大海的念头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与教师、教材、小男孩、作者产生了共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领悟到全文的主旨。
  二、鼓勵提出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
  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欲望,促进阅读的深化。
  例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读懂的内容。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及时转折,让学生提出自己读后不理解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1.为什么萨沙要保护野蔷薇?2.为什么妈妈和托利亚把雨衣递给萨沙?他们也需要雨衣呀。3.为什么妈妈摸了摸萨沙的头?4.雷声大作,下起倾盆大雨,为什么他们一家人还会开心地笑了呢?”此时,我鼓励学生们联系上下文,在学习小组上有目的地再读课文,自己去思考、讨论。于是,学生在学习小组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关注生活经验,创设学以致用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情境,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先前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再用所学知识去印证生活,创造美好生活。
  例如,教学《影子》这篇课文时,我走进教室,打开电灯,让学生看看地板上有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影子。”创设情境后,我顺藤摸瓜,因势利导,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地板上会有影子,你在什么情况下看得到影子。又如,教学《自选商场》、《菜园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商场、市场中去,让学生亲身去观察、体验一下真实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不仅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方法,而且可以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巧用角色表演,创设切身体验的情境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这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呢?分角色朗读与表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角色朗读与表演时,扮演者必须深入去揣度角色的内心情感,才能把角色的言行举止从容演绎出来。
  例如,教学《半截蜡烛》时,我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上进行角色朗读与表演,再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观众,请他们认真观看,评选出最佳演员。在学生的演、评过程中,学生深入体验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要让七、八岁的儿童喜欢汉字,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会认2000多个生字和会写1000个左右的汉字。在施教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学生,重在引导,让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学得主动,识字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自己有过彷徨和悲伤  在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学重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培养的是少数所谓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让精彩从头开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艺术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好游戏进行导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导入新知能瞬间抓住儿童的心,起到
2010年7月,广西社会心理协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在广西医科大附小举办了一次“欢乐暑假心理团辅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孩子的体验,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感受成长,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一、活动内容  目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群体: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他们的家人。  形式: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游戏与他们对话
班级是一个集体,其组成要素除了学生之外,还包括班主任和各科科任老师。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习惯都会影响这个集体,反过来,集体的环境和氛围又影响着每个成员。因此,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其工作核心是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班级管理从一门科学提升到一门艺术,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是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都蕴含着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自身,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展现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一、创设情境——发现美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现文本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有很多,但有两条是较为便捷的:一条是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另一条是充分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前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如何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兴趣引导,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篇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
目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和广大教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而如何在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实现各层次学生之间真正地合作与平等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分层、合作、平等的教学理念出发,以教学实践构建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学观,以求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十分关键,如同一幕戏剧的上演,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先声夺人”。那么,如何敲响这“先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确实应当“不同凡响”,需要作精心的艺术构思。  一、激情式  “情”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饱含真情的语言会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荣获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而精心挑选的,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一、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品词析句,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比较含蓄,开口较难,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锻炼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提高交流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  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交流能力,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例如,教“in, on, near”等介词时,如果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这几个单词让学生跟读,再给几个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跟读,结果是学生只会读这几个句子,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