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工俭学”是一项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一直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倡导,被认为是一种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掌握初等劳动技能的方式,通过这类活动,学生也可以获得少量收入以支付部分就学的费用。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勤工俭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党一贯倡导勤工俭学,早在六十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建国以后,勤工俭学成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切实抓好勤工俭学工作,必须正确、科学、全面地认识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郾开展勤工俭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可见,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工作是《教育法》规定的,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法定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明确了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勤工俭学的根本宗旨,而且为勤工俭学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2?郾开展勤工俭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而且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按照这样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决定在全国中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上将技术和职业要素列入学校课程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使教育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课程多样化。开展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既是加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
3?郾要坚持勤工俭学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把育人放在首位。
勤工俭学的主体是学生,重点在育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所创些收,用于改善学校条件和师生生活。但要防止单纯以创收为目的的倾向,更不能要学生交所谓“勤工俭学费”去改善教师待遇。如果教师参与了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从中提取部分收入适当改善教师生活福利,但教师待遇主要还是靠地方政府解决。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学校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素质教育真正建立在多渠道、多要素、多层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内部挖潜,开源节流。
勤工俭学活动不只是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主要的是在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精神指引下,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自力更生,勤俭办学。
1?郾组织义务劳动,减少开支。
学校有很多工作,如简易的校舍维修、门窗、墙壁粉刷、课桌修理、垃圾清运、植树种草等,我们都可以组织师生进行义务劳动。特别是对学生来说,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劳动,不仅培养了劳动观念,而且为学校节约了开支。
2?郾建立规章制度,紧缩开支。
一个学校要开展好勤工俭学工作,除了有好的“当家人”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学校财经管理制度》、《出差报销制度》、《学校教学用品集中采购制度》等。我们应以制度来约束、以制度来管理,本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的思想,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
3?郾树立节俭意识,增加收入。
意识支配着行动,一个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学生都应养成勤俭节约意识。学校通过开展勤俭办公,如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等,使广大教师增强勤俭节约意识。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召开主题中队会及组织学生开展“每天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分钱”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艰苦朴素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宣传
要加强勤工俭学有关政策的宣传,求得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以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媒体报导等形式,把自己的经验宣传出去,把外地的行进东西学回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完善制度
我们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勤工俭学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诸如《劳技课操作规范》、《校园经济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七、改进方法
工作方法包含内容较多,涉及到具体活动,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根据每次活动的内容,制订详细的方案,如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组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等等,但落脚点只有一个,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特长,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在考评内容上一定要全面,不管是每次活动的总结,还是单位年度总评,都要以综合社会效益为标准,那种只看经济效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八、抓好教育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教育部曾发文明确指出:“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培养和发展教育市场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校办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建立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服务组织,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支持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勤工俭学管理部门作为教育内部市场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内部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管理。这对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生利益,减轻学生负担,抵制教育内部的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都很有帮助。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勤工俭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党一贯倡导勤工俭学,早在六十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建国以后,勤工俭学成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切实抓好勤工俭学工作,必须正确、科学、全面地认识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郾开展勤工俭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可见,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工作是《教育法》规定的,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法定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明确了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勤工俭学的根本宗旨,而且为勤工俭学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2?郾开展勤工俭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而且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按照这样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决定在全国中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上将技术和职业要素列入学校课程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使教育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课程多样化。开展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既是加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
3?郾要坚持勤工俭学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把育人放在首位。
勤工俭学的主体是学生,重点在育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所创些收,用于改善学校条件和师生生活。但要防止单纯以创收为目的的倾向,更不能要学生交所谓“勤工俭学费”去改善教师待遇。如果教师参与了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从中提取部分收入适当改善教师生活福利,但教师待遇主要还是靠地方政府解决。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学校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素质教育真正建立在多渠道、多要素、多层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内部挖潜,开源节流。
勤工俭学活动不只是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主要的是在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精神指引下,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自力更生,勤俭办学。
1?郾组织义务劳动,减少开支。
学校有很多工作,如简易的校舍维修、门窗、墙壁粉刷、课桌修理、垃圾清运、植树种草等,我们都可以组织师生进行义务劳动。特别是对学生来说,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劳动,不仅培养了劳动观念,而且为学校节约了开支。
2?郾建立规章制度,紧缩开支。
一个学校要开展好勤工俭学工作,除了有好的“当家人”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学校财经管理制度》、《出差报销制度》、《学校教学用品集中采购制度》等。我们应以制度来约束、以制度来管理,本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的思想,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
3?郾树立节俭意识,增加收入。
意识支配着行动,一个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学生都应养成勤俭节约意识。学校通过开展勤俭办公,如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等,使广大教师增强勤俭节约意识。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召开主题中队会及组织学生开展“每天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分钱”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艰苦朴素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宣传
要加强勤工俭学有关政策的宣传,求得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以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媒体报导等形式,把自己的经验宣传出去,把外地的行进东西学回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完善制度
我们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勤工俭学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诸如《劳技课操作规范》、《校园经济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七、改进方法
工作方法包含内容较多,涉及到具体活动,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根据每次活动的内容,制订详细的方案,如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组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等等,但落脚点只有一个,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特长,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在考评内容上一定要全面,不管是每次活动的总结,还是单位年度总评,都要以综合社会效益为标准,那种只看经济效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八、抓好教育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教育部曾发文明确指出:“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培养和发展教育市场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校办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建立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服务组织,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支持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勤工俭学管理部门作为教育内部市场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内部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管理。这对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生利益,减轻学生负担,抵制教育内部的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