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科技之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在科技史上,曾有很多人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也有不少鼓励甚至业余从事学术研究的君主。不过,两种命运交叉,出身社会顶层又因科学活动丧生的情况就很罕见了。在并不遥远的100多年前,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近邻——泰国。这位国王对科学的尊崇甚至使其祖国得以在殖民时代可敬地保持独立。显然,我们不能因他的鲁莽而感到遗憾,而只能对他事必躬亲的精神表达佩服。这名国王就是被尊称为“泰国科技之父”的拉玛四世(Rama IV,1804-1868)。
  修行生涯
  拉玛四世名为蒙固,是拉玛二世的儿子,其母亲是一名陈姓华裔商人的女儿。作为嫡长子,他本应是王位第一继承人,且自幼以知识渊博著称。20岁时,他遵从泰国习俗,即青年男子应当出家一段时间,而削发为僧。不料,仅仅2个星期之后,拉玛二世就猝然去世。大部分贵族拥立年纪较长、更有内政外交经验的王妃之子,蒙固的大哥即位,也就是拉玛三世。认识到无力改变现实后,蒙固只好到全国各地行脚云游。面对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以及日益逼近的西方殖民主义,他在此期间绝非不问世事,而是积极思考,为国家和民族寻找出路。
  尽管身份很传统,蒙固并没有把自己的观念保守地束缚起来。1836年,他成为曼谷波稳尼威寺的首任方丈。在这里他开始向居住在附近的欧洲传教士和水手们学习西方知识,包括拉丁语、英语和天文学等。蒙固甚至准许传教士在寺庙里布道。总体上,他赞扬的是欧洲人达到的道德和学术成就,而并不认为皈依他们的信仰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如果我们看到,在同一时间,中国还仅有林则徐等少数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解西方的重要意义,而在1850年代中国史料里,就留下泰国国王“通佛书,善英语,用欧人改制度,行新政,国治日隆”的记载,就能体会到作为统治阶层一员,蒙固的开明态度是多么难能可贵。
  新政强国
  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年近五旬的蒙固终于获得贵族们认可,继承王位成为拉玛四世。在此前27年僧人生活期间,他在职权范围内倡导的宗教改革,一方面让社会信仰的松弛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也竭力祛除了佛教活动中的民间迷信成分。执政之后,他进一步试图使这类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外交等重大事务提供支持。
  在即位前,拉玛四世就知道清朝因全然排斥西方文明而在鸦片战争中完败。由于拉玛四世对西方已有一定了解甚至好感,他认为西方的影响会带来危险,但比起中国、安南等因抗拒招致炮火,前者危险要小得多。因此他在外籍顾问帮助下,寻求通过有限改革的方式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摆脱危机谈何容易。拉玛四世当改期间,西方两大豪强给泰国施加的压力更大了。西边有已经控制印度和缅甸的英国虎视眈眈,东边则是法国人蚕食而来。1863年,泰国传统的藩属国柬埔寨被迫接受法国的“保护”,这迫使拉玛四世思考,在东面的“鳄鱼”和西面的“鲸鱼”之间,犹如三明治夹心般的泰国,应当何去何从?列强侵入亚洲的脚步,能否绕过泰国呢?
  对此,拉玛四世三管齐下。他“以空间换时间”,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策略性地放弃对部分非核心领土的控制;同时试图小心翼翼地在大国之间取得平衡,左右逢源;在文化上,他期待借助推动科学研究,展示泰国是能够调和近代与传统、适应时代的国家,而绝非一个野蛮民族。
  1868年,一次绝好的通过科学展示泰国拥抱近代文化决心的机会,似乎到来了。
  暹罗国王的日食
  这次机会就是1868年8月18日的日全食。当时,对太阳日珥、色球层和日冕的研究,是天文学的重要问题。它们究竟属于太阳,抑或仅是地球大气或月亮现象,此前仍处于争论中。这时恰逢摄影术和太阳光谱学的出现,天文学家急于把这2种“新武器”应用到太阳观测上。
  日食常有,但對泰国如此“友善”的日食却不常有。这次日食前后月亮刚巧处于一个非常靠近地球的位置,使得遮住太阳的月影极为庞大。这使得西方各国天文学家都摩拳擦掌,对这次日食翘首以待。英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学者分别准备在日食带最西侧的亚丁、印度,以及最东侧的苏拉威西等地展开观测。但天文学家最关注的焦点正处于泰国。在泰国湾一带,太阳将被完全遮盖长达6分50秒,人们能够比在印度多获得1分钟的观测时间。而且这个季节正处于印度洋季风带的雨季,在西边有山脉遮挡的陆地东缘选择观测点,具有最适宜的天气条件。这样,现今泰国班武里府的华高(Waghor)就成为最理想的观测地,那里东临大海,西边则是海拔千米左右的高山。
  于是,曾经算出海王星轨道的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开始积极运作观测日食事宜。几经波折,他终于得到许可和预算支持,组织了包括3名年轻天文学家在内的科考队,前往泰国。而另一名与其关系疏远的天文学家让森,选择到印度观测。
  法国科学家事先知道泰王拉玛四世爱好天文,但到达后,他们仍不无惊讶地发现,泰国人已经在那里建起一片临时宫殿。拉玛四世早已准备在这里接待受邀前来观看日食的王公贵族和外宾。当地低洼的地形,让各国人士都饱受蚊虫之苦,但对于法国人来说,至少不会出现此前传说中经常袭击村民的猛虎了。
  事实上,至少在日食之前2年,拉玛四世就开始精心筹划利用这次日食大展宏图。他利用从传教士那里学到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计算出了日食的发生时间和观测地点。他得到的日食时间比法国人还要精确2分钟。
  尽管占星者声称,国王会因亲自观测日食而导致灾难。但准确预测日食,而不是听凭占星者摆布,被认为是宣扬近代科学与理性的好选择,因此拉玛四世在不祥预言下,仍坚持在低洼处建设观测行宫。
  法国科考队并不“孤单”,他们发现国王出于平衡的目的,还邀请了英国驻新加坡总督前来观测。拉玛四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当时泰国湾麇集着英国军舰及其他船只,这让前来科考的法国人声势相形见绌。
  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配合下,日食观测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拉玛四世精确的预测,以及对国外科学家的盛情接待,此次日食被称为“暹罗国王的日食”,它可以称得上是落后地区为取得多重目的,而对现代科学的一次典范性运用。华高后来还建有拉玛四世观测活动的纪念馆。不过在科学史上,除拉玛四世外,因这次日食而享有盛名的,并非前往泰国的法国观测者,而是从印度归来的让森。他在太阳光谱中观察到一根陌生的谱线,这最终导致了氦元素的发现。
  然而,不知为何却如占卜者所言,这为国王个人命运带来一场悲剧。肆虐的蚊虫不但让10余名法国科考队员高烧不退,迫使他们迅速回国,而且还让国王父子都染上疟疾。1个多月后,拉玛四世与世长辞,而年轻的皇子最终康复,成为新的国王拉玛五世。
  日食观测的最终赢家,属于这个国家。拉玛四世虽然壮志未酬,但他的精神却影响深远。拉玛五世全面继承了他对内改革宽容、对外融人世界的政策,甚至模仿父亲,邀请英国学者到泰国观测了1875年日全食。在拉玛四世父子努力下,泰国安然度过19世纪,成为近代史上东亚除中国、日本外唯一一个保持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对科学善加运用,正是他们获取世人尊敬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当人类祖先从山洞、树洞和其他自然形成的庇护所搬出,住进自己搭建的“房屋”那一刻起,人类可以算是正式脱离了动物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房屋所用的主要材料完全是就地取材,树木、泥土与草混合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而搭建屋顶也许是早期房屋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这些简陋的房屋为我们祖先扩展活动范围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原始的房屋往往难以真正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特别是屋顶,基本上没有防水功能。直到五千年
[去科技馆学科学]  氢能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门可再生能源之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在中国科技馆,可以通过“能源世界”展区的展品“可再生能源——氢能”体验如何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实现氢能的可再生利用。  可再生能源——氢能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  在为期1周的2018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重庆大学分营活动中,营员们聆听专题报告,与名家大师面对面;走进实验室,动手动脑实践,体验科技魅力;参观重庆市科普基地,感受科技氛围;观赏山城夜景,感受重庆魅力。营员们不仅学习了科学前沿知识,感受了科学研究魅力,提高了科学兴趣,提升了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动手构建“月球生物圈”活动加深了营员对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8年荣获此奖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 “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从古至今,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吸引着人类的注意。为了探索宇宙的秘密,人类借助各种工具观测星空。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向太阳系深空发射了200多个探测器。除了人类主动探访太空之外,也有大量“外星使者”来到地球:大到彗星和小行星,小到不起眼的宇宙尘埃。  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在此前专栏中,笔者曾介绍过伊斯兰黄金时代多位医学名家及他们取得的成就,那么伊斯兰医学与现代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伊斯兰医学如何过渡到现代医学?解答以上问题,涉及医学知识从伊斯兰世界向欧洲回流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
某些特大质量的黑洞是以拥有沿轨道运行的气体组成的炽热圆盘而宣告它们存在的。但是银河系中心的“巨兽”却显得非常害羞与庄重。现在,天文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这个黑洞由陨落物质形成的发出微光的吸积盘,这是一个被长期怀疑但却从未被观察到的存在。  “我为我们终于能够看到它而惊讶不已。”来自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天体物理学家ElenaMurchikova说道。研究人员使用位于智利北部的ALMA阵列(AL
1月26 29日,2019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Intel ISEF冬令营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的76名优秀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携72个科研项目参加本次冬令营。经过评委专家的严格问辩和考核,共选拔产生出42个项目入选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第31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第61届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2019年日本超级理科高中学生展示活动和2019年丹
冬令营期间,各代表队的学生在辅导教师带领下,充分利用北京市第35中学的科技实验室,分组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5项内容,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制作出极富想象力与创作力的作品。而在实验创作之余,各代表队师生们也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参访活动,如参观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游览长城,欣赏中国杂技等,把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艺术与日益蓬勃的科学技术充分地展现
课程简介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本身的教授和考核,而疏于对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尤其对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缺乏培养。青少年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时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青少年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从宏观上讲,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为国家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微观上讲,也能提高个人的工作层次和生活质量。青少年时期就获得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相当于为以后的人生准备了一座宝藏。  而作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