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温热,几乎让人忘记了身处本该秋风肃杀的十一月。比阳光更加热烈的,是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的会议现场。本着提高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水平的宗旨,会议就如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1年11月16日,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工作会议在绍兴柯桥王子宴会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就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展开讨论,探讨基于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办法……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吸引了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徐伟标处长、高迎春副处长等有关领导,以及浙江省28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校长前来参加。
职业教育只有面向行业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场是检验职业教育最终成果的唯一试金石,在学校教育阶段引入企业标准,是被实践证明可行且有效的方法。绍兴县副县长陈德洪指出:“校企合作历来被认为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宝,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中职学校主动接轨行业企业,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办学授课,这是经验总结,更是大势所趋。
作为确保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办学捷径,校企合作在绍兴这座东道主城市就发挥了它的重要功能。“绍兴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更是形成了‘绍兴模式’,这对绍兴这座地方产业经济特色非常鲜明的城市而言,意义深远。”然而,徐伟标处长在充分肯定绍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成绩的同时,话锋一转:“但是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身份不符,与省级财政的大手笔投入也不匹配。”
高瞻远瞩,徐伟标处长站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新高度,对与会的28所中职学校的校长们提出了新要求:“中职学校要为地方产业集聚出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相结合,努力抓好三项工作: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总结推广、示范引领、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是浙江省商业总会副会长、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吉兴对28所与会学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上的要求与期待。在俞吉兴副会长看来:政府尚未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动、监督校企合作的开展,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部分生源紧张的中职学校无力亦无暇搞校企合作,部分就业形势火爆的中职学校则不屑搞校企合作,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为此,俞吉兴副会长列举了校企合作的十大常用模式,提出要关注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价值链条的对接点,以推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由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校长发起成立的群众性、互助型社会团体,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自成立起,就明确了“交流各地、各校在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做法、经验、问题,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讨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突破校企合作的固有模式,将泛化的、表面化的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区,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各会员单位作为浙江职教方阵中的第一军团,有责任更有义务在深化校企合作层面群策群力,为浙江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套可资借鉴的校企合作“模板”。正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成方所说的那样: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扬“改革示范”风,成“百家争鸣”局。
2011年11月16日,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工作会议在绍兴柯桥王子宴会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绍兴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就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展开讨论,探讨基于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办法……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吸引了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徐伟标处长、高迎春副处长等有关领导,以及浙江省28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校长前来参加。
职业教育只有面向行业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场是检验职业教育最终成果的唯一试金石,在学校教育阶段引入企业标准,是被实践证明可行且有效的方法。绍兴县副县长陈德洪指出:“校企合作历来被认为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宝,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中职学校主动接轨行业企业,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办学授课,这是经验总结,更是大势所趋。
作为确保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办学捷径,校企合作在绍兴这座东道主城市就发挥了它的重要功能。“绍兴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更是形成了‘绍兴模式’,这对绍兴这座地方产业经济特色非常鲜明的城市而言,意义深远。”然而,徐伟标处长在充分肯定绍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成绩的同时,话锋一转:“但是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身份不符,与省级财政的大手笔投入也不匹配。”
高瞻远瞩,徐伟标处长站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新高度,对与会的28所中职学校的校长们提出了新要求:“中职学校要为地方产业集聚出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相结合,努力抓好三项工作: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总结推广、示范引领、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是浙江省商业总会副会长、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吉兴对28所与会学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上的要求与期待。在俞吉兴副会长看来:政府尚未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动、监督校企合作的开展,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部分生源紧张的中职学校无力亦无暇搞校企合作,部分就业形势火爆的中职学校则不屑搞校企合作,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为此,俞吉兴副会长列举了校企合作的十大常用模式,提出要关注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价值链条的对接点,以推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由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校长发起成立的群众性、互助型社会团体,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自成立起,就明确了“交流各地、各校在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做法、经验、问题,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讨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突破校企合作的固有模式,将泛化的、表面化的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区,浙江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协作会各会员单位作为浙江职教方阵中的第一军团,有责任更有义务在深化校企合作层面群策群力,为浙江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套可资借鉴的校企合作“模板”。正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成方所说的那样: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扬“改革示范”风,成“百家争鸣”局。